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哲

作品数:298 被引量:1,759H指数:20
供职机构:辽宁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68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10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8篇中医
  • 65篇动脉
  • 61篇心病
  • 58篇动脉粥样硬化
  • 57篇冠心病
  • 36篇心绞痛
  • 36篇绞痛
  • 35篇痰瘀
  • 25篇痰瘀互结
  • 24篇心肌
  • 21篇型心
  • 20篇血管
  • 20篇梗死
  • 17篇痰瘀互结证
  • 16篇型心绞痛
  • 16篇证候
  • 16篇稳定型心绞痛
  • 16篇冠心病心绞痛
  • 15篇气虚
  • 15篇中医药

机构

  • 267篇辽宁中医药大...
  • 220篇辽宁中医药大...
  • 8篇辽宁省中医研...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东北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辽宁省中医药...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沈阳市第六人...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河北中医学院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辽宁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南华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辽宁省疾病预...
  • 1篇辽宁省血栓病...

作者

  • 298篇张哲
  • 231篇杨关林
  • 69篇张会永
  • 63篇刘悦
  • 49篇贾连群
  • 40篇王洋
  • 35篇孔德昭
  • 30篇宋囡
  • 29篇陈智慧
  • 25篇袁东超
  • 23篇裴宇鹏
  • 22篇李佳
  • 20篇王建华
  • 20篇王钰
  • 18篇张帆
  • 17篇肖蕾
  • 17篇陈岩
  • 15篇吴瑾
  • 14篇尹妮
  • 14篇高晓宇

传媒

  • 68篇中华中医药学...
  • 43篇辽宁中医杂志
  • 34篇辽宁中医药大...
  • 20篇中华中医药杂...
  • 15篇实用中医内科...
  • 11篇中医杂志
  • 11篇时珍国医国药
  • 5篇中国中医基础...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中国动脉硬化...
  • 3篇世界科学技术...
  • 3篇亚太传统医药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新中医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中医药导报
  • 2篇世界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2篇2023
  • 23篇2022
  • 31篇2021
  • 40篇2020
  • 22篇2019
  • 14篇2018
  • 30篇2017
  • 13篇2016
  • 17篇2015
  • 19篇2014
  • 31篇2013
  • 5篇2012
  • 17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3
2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象思维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的模式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通过对象思维相关概念的阐述,查阅相关文献,得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模式与古人用象思维总结客观规律和认知真实世界的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故借鉴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模式,引申出象思维应用时需经历"综合化,内化,社会化,外化"的4个阶段,并结合"八卦模型"、"阴阳模型"、"五行模型"、"十数模型"、"九数模型"等象数模型,采取"务和去同"的观念,试寻求象思维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的统一模式,使象思维能被广泛应用接受。
袁秀敏刘思佳刘石杨关林张哲
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巴马小型猪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差异性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利用PCR array技术检测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巴马小型猪冠脉应激反应与脂质转运和代谢相关基因变化,探讨脾虚痰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病理机制。方法:随机将10只健康的广西巴马小型猪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5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饲喂,模型组给予球囊拉伤术联合高脂饮食饲喂进行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复制,实验24周后,观察巴马小型猪行为学变化。呼吸机麻醉后取材,分离血清和冠状动脉,测定血清血脂、hs-CRP、IL-6水平,HE染色观察冠状动脉组织形态学变化,对模型进行评价。应用PCR array技术观察巴马小型猪冠脉应激反应与脂质转运和代谢相关基因变化。结果:造模24周后,巴马小型猪出现食少且不欲饮食、神疲乏力、倦怠等明显脾虚证候,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血脂、hs-CRP、IL-6水平显著升高,HE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小型猪血管内膜损伤严重,提示模型复制成功。PCR array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与应激反应相关的25个基因中,上调11个,下调3个,与脂质转运和代谢相关的15个基因中,上调5个,下调5个。结论:脾虚痰浊巴马小型猪冠脉应激反应与脂质转运和代谢相关基因变化可能是脾虚痰浊冠状动脉硬化发生的病理机制。
王俊岩姜钧文宋囡张哲张会永陈文娜徐跃贾连群杨关林
关键词:巴马小型猪动脉粥样硬化应激反应
补肾祛痰化瘀法改善老年痴呆的机制研究
陈民王鹏琴李红芦霜陈欢雪王会平王杨全守霞吴文胜张哲张泽卢昕王晶孟庆一孙芳芳王淼刘兆崇陈璐
以陈民教授为首的老年病研究组根据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和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老年痴呆的关键病机为肾虚痰凝血瘀,肾虚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原因和基础,痰凝血瘀是发病的直接原因,据此提出了“补肾祛痰化瘀”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思想,并拟定...
关键词:
关键词:中医理论中药制剂
益气健脾方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方干预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可溶性CD40配体(s CD40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中医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1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5例)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益气健脾方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血清VCAM-1、s CD40L、TGF-β1水平、中医症状及心电图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结果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医症状有效率(89.09%,49/55)明显高于对照组(72.72%,40/5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有效率(74.54%,41/55)明显高于对照组(54.54%,3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胸闷、胸痛症状评分、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TF-V1≤-0.04mm·s几率(27.27%,15/55)显著低于对照组(47.27%,26/55)(P <0.05),ST段异常改变较对照组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两组患者血清VCAM-1、s CD40L、TGF-β1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结论益气健脾方配合常规西药治疗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影响降低血黏度,改善心电图异常水平,其治疗机制可能为益气健脾方通过干预血清VCAM-1、s CD40L、TGF-β1因子的表达水平并进行调节,从而对血管内皮起保护作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
邵妍孟晓媛陈智慧裴宇鹏张哲
关键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益气健脾方VCAM-1TGF-Β1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相关性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不同证型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一次性采集多个分中心符合入选标准的1788例患者,使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作为评价生存质量的工具,运用Logistic回归、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SAQ5个不同维度得分及总分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5个维度得分不同,其中治疗满意度平均分最高,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平均分最低。不同维度下的三组间生命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痰瘀互结组与心绞痛发作频率维度关系最密切成负相关,气虚血瘀组与心绞痛稳定状态维度关系最密切成正相关。结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同证型与生存质量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并且结果符合中医理论的内涵。
吴瑾袁东超张哲杨茗茜季康寿杨关林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证型LOGISTIC回归单因素方差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痰瘀互结兼阴虚证临床观察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痰瘀互结兼阴虚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痰瘀互结兼阴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结合中药组方,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疗程为4周,以中医证候评价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证候疗效评价量表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次要症状即痰症状、瘀症状、阴虚症状有明显改善;ADL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所好转。结论:中西医联合干预措施治疗能改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裴宇鹏张哲陈智慧邱倩杨关林
关键词:中风病量表ADL
脾虚证与能量代谢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7年
脾是中医学中以运化为主要生理功能的脏器,脾虚为临床中最常见的病证,现代医学认为脾虚证主要以消化系统功能失常、全身代谢调节障碍、营养失调为表现的一种病理机制。文章以中医脾虚为基础,结合现代生物学理论,对脾虚与能量代谢的关系进行述评。
李思琦张哲孟健郑娴袁东超王凤荣
关键词:脾虚能量代谢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与医学生德育工作融合的探索研究
2022年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资源。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与医学生的德育工作相融合,是培养新时代中医药人才的客观需要,是未来医学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在课程建设,文化知识生产力,社会活动等多种途径促进核心价值观与德育工作融合,以中医药核心文化价值观为中心,构建完整课程思政体系。对于高校医学生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李珍一杜莹张哲陈欣舒
关键词:德育工作医学生教育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和血通脉颗粒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机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旨在探讨和血通脉颗粒治疗冠心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搜索TCMSP、BATMAN-TCM系统数据库,对和血通脉颗粒的有效成分及靶点进行筛选,在Genecards、OMIM数据库中检索冠心病相关基因,通过Draw Venny Diagram在线程序,采用Cytoscape 3.7.1软件,绘制和血通脉颗粒-冠心病-靶基因网络图,在String网站构建其相应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通过R3.6.0软件进行基因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分子对接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和血通脉颗粒有效成分为135个,关键治疗基因89个,有效的疗效机制可能与cAMP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20个通路相关,分子对接显示主要有效成分槲皮素,山柰酚,柚皮素,β-谷甾醇可以与重要基因PPARG、NOS2、ESR2,ESR1较好结合。结论和血通脉颗粒在治疗冠心病可能具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该方治疗冠心病的物质基础及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徐宁阳王群刘悦颜丙丽戴梦竹张哲杨关林
关键词:冠心病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病机探析和防治策略的研究
杨关林陈民王凤荣张哲罗智博
该课题根据不同的社会环境、饮食结构,依据中医的“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防治原则,独创性的提出今人AS从气虚痰瘀立论,其实证病位在肝脾,为少阳阳明并病,治疗“以通为用”,祛痰降浊为法;本虚标实证病位在心肝脾,治疗“攻补兼...
关键词: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痰浊血瘀
共3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