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圆圆

作品数:23 被引量:183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矿业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矿业工程
  • 3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脱硫
  • 5篇电石
  • 5篇电石渣
  • 5篇矸石
  • 5篇煤泥
  • 5篇煤矸石
  • 3篇调峰
  • 3篇深度调峰
  • 3篇燃烧
  • 3篇脱硫剂
  • 3篇流变特性
  • 3篇钙基
  • 3篇钙基脱硫
  • 3篇钙基脱硫剂
  • 2篇电控
  • 2篇电控装置
  • 2篇调质
  • 2篇蓄热
  • 2篇旋转法
  • 2篇亚临界

机构

  • 23篇山西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国网山西省电...
  • 1篇山西国锦煤电...

作者

  • 23篇张圆圆
  • 20篇杨凤玲
  • 15篇程芳琴
  • 3篇张培华
  • 2篇郝艳红
  • 2篇李经宽
  • 1篇王飞
  • 1篇郭彦霞
  • 1篇王鹏程
  • 1篇张琳
  • 1篇李浩宇
  • 1篇张雷
  • 1篇郭庆
  • 1篇翟敏

传媒

  • 4篇煤炭转化
  • 3篇洁净煤技术
  • 1篇中国煤炭
  • 1篇化工学报
  • 1篇无机盐工业
  • 1篇煤炭工程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矸石的流态化冷态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进行了煤矸石颗粒流态化冷态实验,研究了分布板开孔率、料层厚度、颗粒性质对煤矸石临界流化特性及流化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流式分布板的开孔率及床内料层厚度对煤矸石的临界流化特性影响不大,两种煤矸石颗粒均为B类颗粒,其临界流化速度分别为0.16m/s和0.14m/s,采用Babu公式可以很好的预测煤矸石的临界流化速度;分布板开孔率、料层厚度及颗粒性质均对煤矸石颗粒的流化质量有影响,适宜的操作气速应为临界流化速度的1.5倍。
张圆圆李浩宇杨凤玲程芳琴
关键词:煤矸石流态化
煤矸石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及其展望被引量:159
2014年
综合分析了我国在煤矸石综合利用方面的工业化进展。我国循环流化床煤矸石发电技术已引领国际先进发展水平,已开始发展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煤矸石发电技术;全煤矸石烧结砖装备技术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套设备生产能力达到年消纳百万吨煤矸石;大规模利用煤矸石进行充填采空区和塌陷区、筑基修路、土地复垦等成为煤矸石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方式。煤矸石的综合处理能力超过4亿吨/年。然而相对于煤矸石巨大的产生量,现有利用途径仍难以满足其处理需求。高附加值利用是煤矸石综合利用的重要补充,将成为煤矸石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基于目前高附加值利用的发展现状,构建了煤矸石高附加值利用的循环经济路线,对于进一步提高其资源利用水平和利用率有重要意义。
郭彦霞张圆圆程芳琴
关键词:煤矸石综合利用废物处理回收可持续性
钙基脱硫剂对污泥流变特性的影响
2023年
污泥流变特性的改善对高水分污泥大规模资源化利用至关重要。系统研究了加入钙基脱硫剂石灰石、电石渣对污泥流变特性的影响。采用旋转流变仪探究了石灰石或电石渣比例和粒径、剪切时间对污泥流变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脱硫剂石灰石或电石渣掺加比例越大,混合膏体的表观黏度和剪切应力相对越大,脱硫剂掺加比例大于15%后,混合膏体的流变特性变化较显著;石灰石掺加比例>15%后流体由屈服假塑性流体转变为宾汉性流体,混合膏体的表观黏度在同一剪切速率下随剪切时间增大而减小,呈剪切变稀的现象;2种脱硫剂的掺加比例越小剪切变稀现象越显著,且在低剪切速率35 s^(-1)下,表观黏度下降趋势更显著。在同一剪切速率下对相同掺加比例的混合膏体进行分析发现粒径0~0.075 mm的混合膏体,混合后表观黏度更大,说明脱硫剂粒径越小,对混合物的流变特性影响越显著。通过污泥混合钙基脱硫剂泵送可降低混合膏体含水率,且泵送入炉后起到炉内脱硫作用,脱硫剂最佳掺加比例为15%~20%。本研究为污泥在循环流化床中大规模燃烧利用和泵送方案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陈春瑞张圆圆赵沛祯赵文鑫王鹏程姜平杨凤玲
关键词:污泥流变特性石灰石电石渣含水率
一种极速升温-气氛可变-重量实时的热分析装置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极速升温‑气氛可变‑重量实时的热分析装置及应用,包括有炉体反应装置、固定保护装置、样品称量装置及电控装置;其中样品称量装置中利用压力传感器代替传统热天平,结合移动炉体,实现宏观样品量(g~kg级)的测量,...
张圆圆任磊杨凤玲程芳琴张锴
文献传递
飞灰对氨法烟气脱硫中硫酸铵结晶的影响机制
2022年
燃烧后烟气中飞灰的存在,对氨法烟气脱硫中硫酸铵((NH_(4))_(2)SO_(4))结晶的影响至关重要。系统研究了飞灰固体质量浓度、粒径及含碳量对(NH_(4))_(2)SO_(4)结晶晶形、粒径大小和均匀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NH_(4))_(2)SO_(4)溶液中飞灰固体质量浓度为1200 mg·L^(−1)时,(NH_(4))_(2)SO_(4)晶体的晶形最规则,晶体的平均粒径最大(320μm),均匀性最高(0.40);飞灰粒径的增大对(NH_(4))_(2)SO_(4)晶体的晶形规则性、平均粒径和均匀性的提高均有一定作用,飞灰中不含碳或含有高于4%的碳,均有利于(NH_(4))_(2)SO_(4)晶体的晶形规则性、平均粒径的提高,但均匀性会略有下降。飞灰对(NH_(4))_(2)SO_(4)结晶的影响机制为:飞灰晶核影响(NH_(4))_(2)SO_(4)晶核的形成和生长,进而影响(NH_(4))_(2)SO_(4)晶面生长,从而影响(NH_(4))_(2)SO_(4)晶体的尺寸和均匀性。本研究可为氨法烟气脱硫中(NH_(4))_(2)SO_(4)结晶的有效调控提供参考。
许小静张圆圆杨育华郑鹏艳杨凤玲
关键词:氨法脱硫硫酸铵飞灰
生物炭CO_(2)吸附剂的制备和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CO_(2)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影响。生物炭因其原料来源广泛、制备成本低廉等原因,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CO_(2)吸附剂,但原始生物炭的结构特性和表面化学性质较差,所以需要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调整。本综述从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出发,对生物炭的制备及改性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生物炭吸附CO_(2)的机理进行了总结。着重分析了改性过程中生物炭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等的变化对其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此外,还探讨了生物炭作为CO_(2)吸附剂在大规模CO_(2)捕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旨在为改性生物炭CO_(2)吸附剂的制备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李经宽曲孟青张圆圆杨凤玲程芳琴
关键词:二氧化碳捕集生物炭物理改性化学改性
基于生物质调质的电石渣复合钙基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循环流化床炉内脱硫领域,具体涉及基于生物质调质的电石渣复合钙基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脱硫剂利用生物质与湿电石渣混合,调节湿电石渣中的水分,从而在无需加热烘干工序的情况下解决湿电石渣的入炉问题;利用生物质对电石渣...
张圆圆程芳琴杨凤玲赵江婷郝艳红
文献传递
电石渣湿法脱硫中结晶产物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电石渣湿法脱硫中结晶产物的品质直接影响后续脱硫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基于此,系统研究了pH、氧化时间和电石渣粒径对电石渣湿法脱硫中结晶产物含水率、亚硫酸盐含量、矿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pH会限制亚硫酸钙与溶解氧的接触,当p H在4.00~4.50时亚硫酸钙的氧化效果较好;初始阶段氧化速率受时间影响显著,6 h后氧化速率趋于平稳;电石渣粒径过大会导致比表面积减小,降低亚硫酸钙与溶解氧的接触面积,粒径过小则在生成亚硫酸钙时容易发生静电团聚现象,导致粒径增大、氧化率降低。因此,当电石渣粒径为75.00~93.75μm、pH为4.0、氧化时间为6 h时,结晶产物(二水合硫酸钙)的结晶效果最好。
杨凤玲杨凤玲任磊翟敏程芳琴董宏育
关键词:电石渣湿法脱硫PH粒径
煤矸石燃烧特性及影响机制研究
煤矸石是中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同时煤矸石又是一种低热值燃料,具有废渣与资源双重属性,合理利用煤矸石进行燃烧发电是能源与环境领域的重要议题。然而煤矸石在燃烧过程中存在着火难、燃尽性差等问题,这与煤矸石本身的原...
张圆圆
关键词:煤矸石燃烧特性
煤矸石中高岭石的脱羟基特点及动力学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煤矸石中高岭石的脱羟基特点进行研究,结合X射线衍射对煤矸石煅烧后的晶相组成进行分析,运用Coats and Redfern方法研究煤矸石中高岭石的脱羟基动力学.结果表明,煤矸石中高岭石脱羟基反应发生的温度区间为400℃~800℃,在650℃左右达到脱羟基的最大失重率,且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最大失重率所对应的温度向高温偏移;650℃,1h煤矸石煅烧样中,高岭石的衍射峰全部消失,完成了高岭石向偏高岭石的相转变;[(1-y)-1/3-1]2机理函数与实验数据吻合较高,且表观活化能EA为231.55kJ/mol,指前因子A为3×1011 s-1。
张圆圆杨凤玲程芳琴
关键词:煤矸石高岭石动力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