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平
- 作品数:36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局部淋巴结改良法在化妆品皮肤刺激性和致敏性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小鼠局部淋巴结三磷酸腺苷检测法(LLNA:DA)检测化妆品原料及产品的皮肤刺激性和致敏性。方法选取已知特性的4种化妆品原料(邻苯二甲酸酐、丁香酚、硫酸和水杨酸甲酯)以及未知特性的6种化妆品产品(编号1-6),选耳厚差、耳重为刺激指标,淋巴结重量、淋巴细胞数和ATP发光值为致敏指标进行以下实验:Balb/c小鼠4次重复染毒后分离耳后淋巴结并制成单细胞悬液,经ATP试剂盒处理后于多功能酶标仪上测定ATP发光值,根据刺激指标值分别计算刺激指数(SI1、SI2和SI3),根据SI3计算有效浓度(EC1.8)值。结果 2.5%以上的硫酸和4号化妆品可引起耳厚差和耳重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能判为刺激物,其余均无刺激性。邻苯二甲酸酐、丁香酚和1号化妆品致敏检测阳性,其余无致敏性。两个刺激指标中耳重敏感度较高,三个致敏指标中ATP发光值和淋巴细胞计数敏感度较高。结论刺激指标和致敏指标结合可对化妆品刺激性和致敏性做出较好评价,有望成为化妆品刺激性和致敏性安全性评价的动物替代方法。
- 阳晓燕赵康峰孔建张少平治洪张宏伟
- 关键词:化妆品致敏性刺激性
- 厨余垃圾生物降解技术的安全及应用效果评价
- 2008年
- 李霞鲁波郑萍王红伟张少平
- 关键词:垃圾厨余垃圾生物降解
- 59种涉水产品遗传毒性分析
- :对59种受检涉水产品的遗传毒性进行判断分析.方法:利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对59种涉水产品遗传毒性进行测试,并对其遗传毒性特点进行分析.结果:59种受试涉水产品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
- 张少平孔建治洪张明李毅民
- 关键词:涉水产品遗传毒性毒理学安全检测
- 用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检测化妆品致敏的可能性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评价化妆品送检样品的致敏可能性,为化妆品终产品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中规定的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方法,对461种送检的化妆品终产品的致敏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在检测的461件特殊用途化妆品中,仅1件烫发产品引起中度致敏反应,460件产品未引起致敏反应,总计阳性反应发生率为0.22%。结论 2007年-2014年变态反应试验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特殊用途类化妆品的致敏性符合我国现行的化妆品卫生规范要求。
- 孔建张少平治洪张明
- 关键词:变态反应化妆品
- 进口普通化妆品的毒理学实验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李毅民刘景兰郭宝岚刘清张月治洪张少平孔建
- 关键词:皮肤刺激性试验
- 长期饮用淡化海水对大鼠血脂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长期饮用淡化海水对大鼠血脂的影响,为淡化海水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淡化海水组(饮用淡化海水)、对照组(饮用市政自来水),连续12个月;分别于大鼠饲养初始及3、6、12个月时采集血液样品,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果观察期间淡化海水组大鼠一般状态及饮食饮水状况均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淡化海水组大鼠体重无明显变化;6个月时,淡化海水组雌性大鼠血清TC、HDL-C、LDL-C含量[分别为(1.52±0.18)、(0.90±0.14)、(0.17±0.03)mmol/L]高于对照组(P<0.05),淡化海水组雄性大鼠血清TC、HDL-C[分别为(1.82±0.24)、(0.901±0.14)mmol/L]低于对照组(P<0.05);12个月时,淡化海水组雌性大鼠血清TG、TC、HDL-C、LDL-C[分别为(2.01±0.63)、(1.20±0.30)、(0.71±0.11)、(0.15±0.03)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饮用淡化海水对大鼠一般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对雌性大鼠血脂水平具有一定影响。
- 段链魏岚张少平孔建治洪张明张宏伟路凯
- 体外致突变性试验中增/溶剂应用浓度的选择
- 目的:试验判断甲醇、95%乙醇、丙酮、吐温-20、吐温-60、DMSO和乙酸乙酯7种增溶剂/溶剂在CHO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中的适用浓度。<br> 方法:依照《化妆品卫生规范》(...
- 赵康峰刘景兰董力治洪孔建张少平顾雯张明李毅民张宏伟
- 关键词:增溶剂
- 镉短期经口暴露大鼠急性损伤效应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镉经口短期暴露(14和28 d)所引起的大鼠急性损伤效应。方法 SD雄性大鼠共72只,随机分为6组,包括阴性对照组和0. 4、0. 8、2. 0、5. 0和12. 5 mg/(kg·d)(以镉计)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经口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氯化镉,每日1次,连续染毒28 d。每周测定并记录体重、进行尿常规检测,于染毒后第14天和第28天分别处死每组6只大鼠。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尿素氮(BUN)指标。取肝、肾、脾、脑和睾丸,分别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并进行病理检测。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5. 0和12. 5 mg/(kg·d)剂量组大鼠体重随灌胃剂量升高而降低(P<0. 01),染毒14 d 12. 5 mg/(kg·d)剂量组肾脏系数明显降低(P <0. 01),染毒28 d 5. 0和12. 5 mg/(kg·d)剂量组血清ALT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 05)。尿常规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氯化镉短期暴露对大鼠有一定的急性损伤效应。
- 顾雯段链张少平王超张明张丽霞治洪孔健张宏伟
- 关键词:镉急性损伤
- 进口特殊用途化妆品的毒理学试验被引量:2
- 2006年
- 李毅民郭宝岚刘景兰刘清张月治洪张丽霞张少平孔建
- 关键词:特殊用途化妆品皮肤刺激性试验致突变试验
- 生物样品中聚苯乙烯纳米塑料指示物的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研究
- 2024年
- 目的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Py-GC/MS)建立一种从生物组织样品中定量测定纳米级聚苯乙烯(PS)塑料的方法。方法通过比较和优化不同消解液、蛋白沉淀剂以及仪器检测参数体系,确定生物样品中PS塑料的最优前处理和检测方法。通过开展实验研究确定方法特性指标(包括检出限、定量限、精密度和准确度),并基于方法开展了实际样品测定。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大鼠肝和肺组织样本经10%氢氧化钾溶液消解和无水乙醇蛋白沉淀后上Py-GC/MS检测的方法,PS在0.05~2.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12和0.036μg/g,且当添加水平为低浓度(2μg/g)、中浓度(10μg/g)、高浓度(30μg/g)PS时,其加标回收率分别为68.0%~85.0%、80.0%~105%和62.0%~93.1%,精密度(RSD)范围在7.8%~15.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满足方法学要求,且为其他生物样本及其他类型微塑料的检测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开展纳米塑料的人群内暴露水平研究和健康风险评估奠定了技术基础。
- 谢颖李明姣杨波张少平董小艳王琼唐宋
- 关键词:生物组织纳米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