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德新

作品数:8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关节
  • 3篇韧带
  • 3篇前交叉韧带
  • 3篇交叉韧带
  • 2篇膝关节
  • 2篇肌腱
  • 2篇关节镜
  • 1篇单间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移植物
  • 1篇支持带
  • 1篇韧带损伤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松解
  • 1篇松解治疗
  • 1篇探查
  • 1篇头坏死
  • 1篇凝集素

机构

  • 8篇唐山市第二医...
  • 1篇天津医院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张德新
  • 6篇陈德生
  • 5篇马丽艳
  • 4篇张志刚
  • 3篇陶建峰
  • 2篇程潭
  • 2篇王垚
  • 2篇王同福
  • 1篇刘丙立
  • 1篇张宏斌
  • 1篇陈江华
  • 1篇孙伟
  • 1篇王雪
  • 1篇张淑艳
  • 1篇张雪松
  • 1篇赵洪波
  • 1篇王爱军
  • 1篇张华
  • 1篇宋旭东
  • 1篇陈德生

传媒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MMP-13和Galectin-3在骨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检测MMP-13和Galectin-3在骨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关节镜获取42例骨性关节炎滑膜标本,同时选择12例非正常死亡及外伤性截肢的健康青年的滑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MMP-13及Galectin-3在骨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病理观察显示骨性关节炎滑膜细胞增生,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甚至形成淋巴滤泡,同时微血管增生,管壁增厚。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骨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MMP-13蛋白主要表达于滑膜衬里层细胞、炎细胞、巨噬细胞样组织细胞以及少许血管内皮细胞。在正常滑膜组织中,MMP-13蛋白则主要表达于滑膜衬里层细胞。二者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0.387±0.042和0.053±0.019,前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Galectin-3蛋白在骨性关节炎组中的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滑膜衬里层细胞及滑膜下层少许炎细胞中。Galectin-3蛋白在骨性关节炎组和对照组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0.267±0.044和0.046±0.021。前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后者(P<0.05)。MMP-13和Galectin-3在骨性关节炎滑膜中表达与患者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而与骨性关节炎X线片临床分期有关,MMP-3与Galectin-3在滑膜中的表达均随着骨性关节炎X线片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强(P<0.05)。结论 MMP-13蛋白和Galectin-3蛋白在骨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滑膜组织,随X线片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强,表明二者参与骨性关节炎滑膜的病理过程,对滑膜炎起相互促进作用,临床检测滑膜组织中MMP-13蛋白和Galectin-3蛋白的表达有助于指导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及病情的评估。
马丽艳宋旭东张德新程潭
关键词:滑膜基质金属蛋白酶13半乳糖凝集素3
膝内翻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微创治疗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总结胫骨高位截骨植骨内固定+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对14例膝内翻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患者行关节镜下清理,处理关节内病变。取自体股薄肌、半腱肌肌腱,经编织处理后以ACL瞄准器于胫骨结节旁内侧皮质f位于截骨线下方,距截骨线不小于1cm)钻骨道,常规方法重建ACL,股骨端以钮扣钛板固定,胫骨端以可吸收钉固定。同时于胫骨结节上缘截骨,指向近端胫腓关节上部,矢状面平行于关节面的后倾,外侧骨皮质不完全截断,行胫骨高位截骨,填充同种异体骨后以胫骨近端锁定解剖型钛板固定,矫正膝内翻。结果术后经6~28个月的随访,患者截骨端均于术后3个月内愈合,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度满意,无关节不稳症状。HSS评分:术前(50.25±4.82)分,术后(80.12±3.41)分;Lysholm评分:术前(47.07±5.25)分,术后(78.08±2.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植骨内固定+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有效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微创手术方法。
陶建峰王爱军张德新陈德生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韧带关节膝内翻
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保留残端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评价保留残端应用自体胭绳肌建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4年9月采用自体胭绳肌腱保留残端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37例,其中男27例,女10例;年龄16--53岁,平均32.5岁;左膝21例;右膝16例;生活扭伤5例,运动伤13例,交通事故伤19例。损伤至手术时间1周~18个月,平均4.2个月。前抽屉试验阳性17例;Lachman试验14例;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均阳性3例。在关节镜下行单束重建在胫骨股骨附着点的中点定位,股骨端用Endobutton(施乐辉,钛合金)卡于股骨外髁,胫骨端用干预螺钉(强生,可吸收)挤压固定。术前及术后3、6、9、12个月通过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IKDC),膝关节Lysholm评分比较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37例均获得随访,平均时间24.5个月(12-25个月),末次随访关节活动度110°~120°,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阴性;IKDC评分:术前23~46分,平均(33.4±5.4)分;术后88-97分,平均(93.2±2.1)分。Lysholm评分:术前26~48分,平均(35.4±4.4)分;术后90-96分,平均(94.2±2.8)分,术后评分均高于术前。结论自体胭绳肌腱保留残端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有利于移植物血供建立腱骨愈合、本体感觉恢复及关节稳定性。
张德新陈德生马丽艳王同福张志刚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关节镜移植物
应用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关节镜下应用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5例,选用腓骨长肌腱重建ACL,男14例,女11例;年龄19~51岁,平均28.5岁;左膝12例,右膝13例;运动伤15例,工地砸伤2例,交通事故伤6例,下楼梯摔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4周,平均3.6周。B组35例,选用腘绳肌腱重建ACL,男19例,女16例;年龄20~50岁,平均29.5岁;左膝16例,右膝19例;运动伤16例,工地砸伤3例,交通事故伤13例,下楼梯摔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4周,平均3.8周。应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对患者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进行主观评价,采用Lachman试验、ADT试验及关节活动度进行客观指标评价。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的,平均13.7个月。A组Lysholm评分术前(44.36±9.22)分,术后3个月(75.36±8.07)分,术后6个月(84.12±3.42)分,术后12个月(91.72±3.88)分;IKDC评分术前(53.16±3.84)分,术后3个月的(78.56±2.79)分,术后6个月(86.48±3.65)分,术后12个月(92.04±3.78)分。B组Lysholm评分术前(44.69±8.45)分,术后3个月(68.45±5.96)分,术后6个月(79.37±3.52)分,术后12个月(90.49±4.77)分;IKDC评分术前(52.74±3.67)分,术后3个月(69.63±5.68)分,术后6个月(78.34±4.44)分,术后12个月(91.11±2.88)分。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A组发生Ⅰ度松弛3例,Ⅱ度松弛1例;B组发生Ⅰ度松弛4例,Ⅱ度松弛2例。结论 A组与B组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A组避免了膝关节周围并发症,因此应用腓骨长肌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明显优势。
何衍高梁春雨张德新陈德生
关键词:腓骨长肌腱前交叉韧带疗效对比
关节镜清理结合皮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骨外侧挤压综合征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清理结合皮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髌骨外侧挤压综合征以及由此引发的关节退变和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清理结合皮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治疗86例(98膝)髌骨外侧挤压综合征。结果本组均获随访3~49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关节镜清理结合皮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是治疗髌骨外侧挤压综合征以及并发症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
马丽艳陈德生王垚陈江华张德新陶建峰程潭
关键词:关节镜髌股关节外侧支持带松解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相关病因的研究
刘丙立王雪张淑艳孙伟陈德生张志刚张华张德新张宏斌
研究采用DNA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基因变异较国外文献报道的检测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虽然直接测序法工作量较大,耗费较高,但却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其优势主要表现在:1.直接测序法被认为是最直接的SNP检测方法,但其检出率可达1...
关键词: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关节镜探查清理+内侧开放撑开式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探查清理+内侧开放撑开式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9月于该院进治疗的68例膝关节内翻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关节镜探查清理+内侧开放撑开式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手术前后拍摄患侧下肢负重位全长X线片,测量内翻角、FTA角、内外侧关节间隙距离及关节活动度,同时对患者进行HSS评分对比。结果 68例患者平均随访术后X线片示膝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增宽,膝关节内翻畸形基本纠正,膝关节疼痛症状明显缓解,优良率为91.2%。结论掌握严格的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采用合适的固定方式,胫骨高位截骨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并膝内翻畸形患者有明显的疗效,早、中期效果较好。
张德新陈德生马丽艳王同福张志刚
关键词:内固定器胫骨
膝后外侧结构损伤诊断和治疗的探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膝后外侧结构(posterolateral complex,PLC)损伤的诊断和不同的手术方式间的疗效分析。方法 2002年6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的198例PLC损伤患者,男126例,女72例;年龄15~58岁,平均38.6岁;急性损伤152例,陈旧损伤46例。病程2天至28个月。术前伸直位内翻不稳Ⅲ度134例,Ⅱ度64例;屈膝30°位内翻不稳Ⅲ度156例,Ⅱ度42例。患侧小腿外旋较健侧增加10°~30°,平均25°。Lachman试验阳性33例,前抽屉试验阳性36例,后抽屉试验阳性98例,前后抽屉试验均阳性者28例。术前行X线片、MRI等影像学检查及关节镜检查关节的松弛程度和前后交叉韧带的断裂程度及半月板损伤类型等。在行合并前后交叉韧带损伤重建及半月板损伤处理等同时,根据后外侧结构损伤的类型和程度对PLC损伤进行骨折内固定术、韧带重建术、PLC股骨止点上移术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 198例均获随访,时间为6-30个月,术后6个月检查,伸直受限10°2例,5°4例,屈膝活动度均超过120°。稳定性检查,伸直位无内翻不稳;屈膝30。位Ⅰ度内翻不稳伴硬性止点3例。患侧小腿外旋较健侧增加者4例,均<5°。术后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后抽屉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年随访185例,伸直受限10°1例,5°3例,与6个月时比较无明显变化。术后1年随访的185例HSS评分结果为:优165例,良20例,中0例,差0例,优良率100%。最后随访时间为术后30个月,共102例获随访,HSS评分结果为:优90例,良10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8.4%。结论依据具体的损伤的类型、组织撕裂程度和部位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膝后外侧结构修复,恢复膝关节在各方位活动时后外侧的稳定,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满意的治疗。
马丽艳陈德生王垚张德新张志刚张雪松陶建峰赵洪波
关键词:膝关节后外侧结构关节不稳定性手术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