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忠杰

作品数:44 被引量:22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会议论文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6篇地壳
  • 12篇地震
  • 12篇地幔
  • 6篇地表
  • 6篇地壳速度
  • 6篇地壳速度结构
  • 6篇地震波
  • 6篇震波
  • 6篇上地幔
  • 6篇波场
  • 5篇动力学意义
  • 5篇起伏地
  • 5篇起伏地表
  • 5篇各向异性
  • 4篇射线追踪
  • 4篇青藏高原
  • 4篇人工源
  • 4篇场模拟
  • 3篇地壳上地幔
  • 3篇地质

机构

  • 44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国地震局
  • 2篇吉林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作者

  • 44篇张忠杰
  • 18篇滕吉文
  • 17篇徐涛
  • 13篇田小波
  • 6篇兰海强
  • 5篇白志明
  • 4篇王敏玲
  • 3篇王芃
  • 3篇陈赟
  • 3篇刘宝峰
  • 3篇武振波
  • 3篇韩颜颜
  • 2篇王海燕
  • 2篇贺日政
  • 2篇邓阳凡
  • 2篇司少坤
  • 2篇梁晓峰
  • 2篇李飞
  • 2篇张建利
  • 2篇李秋生

传媒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2014年中...
  • 2篇岩石学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科学中国人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10篇2014
  • 9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2篇2010
  • 1篇2009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壳速度结构与古地幔柱活动遗迹:来自丽江-清镇宽角地震资料的约束被引量:49
2015年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是中国境内唯一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大火成岩省,普遍认为其形成与古地幔柱有关.以往对峨眉山古老地幔柱事件的识别,主要依靠地质地球化学等资料,缺少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的约束和支持.为此,我们利用"丽江-攀枝花-清镇"剖面的人工源宽角地震数据重建该地区地壳速度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深部结构与属性特征.前人根据茅口灰岩的剥蚀程度,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从分布空间上划分为内、中、外三个带.跨越内、中、外带剖面地震探测结果显示:(1)沿剖面结晶基底的平均深度在2 km左右.(2)中地壳平均速度结构为6.2~6.6 km/s;内带局部呈现大约幅值为0.1~0.2 km/s的高速异常;下地壳速度结构,在内带为6.9~7.2 km/s;中带和外带偏低,为6.7~7.0 km/s;在内带和中带交界附近,受小江断裂带的影响,上、中、下地壳均呈现相对低速异常特征.(3)小江断裂两侧,尤其东侧地壳平均速度较低,且固结地壳的平均速度也较低,初步认为小江断裂至少向地下延伸至40 km以深,可能切穿整个地壳.(4)沿剖面Moho面深度,内带范围内深约47~53 km,中间呈上隆的特征;中带深约42~50 km,外带深约38~42 km,中带至外带,Moho面逐渐变浅.内带Moho面局部隆起、(固结)地壳呈现高速异常特征,可能是二叠纪地幔柱活动引起的底侵作用及岩浆上侵的结果,为古地幔柱的活动遗迹.
徐涛张忠杰刘宝峰陈赟张明辉田小波徐义刚滕吉文
关键词: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壳速度结构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地壳速度结构:来自利辛-宜兴宽角地震资料的约束被引量:53
2014年
为了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中生代成矿的深部动力学过程,Sinoprobe-03-02项目于2011年9月至10月,在跨宁芜矿集区和郯庐断裂带实施了从安徽利辛至江苏宜兴450km长的宽角反射/折射地震剖面。速度剖面结果显示,Moho面深度和地壳速度结构在郯庐断裂两侧东西方向存在明显的差异:(1)在东部扬子块体内部,地壳覆盖层厚3~5km,西部的合肥盆地下方,则达到4~7km。(2)剖面平均Moho面深度为30~32km左右,在郯庐断裂下方,Moho面深度在35kin左右;在宁芜矿集区下方,Moho面整体深度偏浅,达30~31km左右,但局部范围内,Moho面深度至34kin左右。(3)剖面的下地壳平均速度在6.5~6.6km/s左右,在宁芜矿集区下方,下地壳速度偏低,为6.4~6.5km/s左右。剖面上地幔顶部的速度结构平均在8.0~8.2km/s。在宁芜矿集区下方,速度偏低,为7.9~8.1km/s左右。(4)郯庐断裂带的下方,从地表开始,还存在20多千米长的低速异常带,一直延伸到Moho面附近。剖面的宁芜矿集区下方Moho面上隆、下地壳及上地幔的低速异常等壳幔结构特征,预示下地壳不以榴辉岩残体为主,支持燕山期地幔岩浆的上涌和侵入并成矿,是热上涌物质的源地。
徐涛张忠杰田小波刘宝峰白志明吕庆田滕吉文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地壳速度结构
起伏地表下地形控制的程函走时层析成像
<正>地震走时层析成像广泛应用于深部及浅部地震速度模型的建立。上地壳速度结构为地面地质和深部构造及地球动力学提供了重要的纽带。在利用初至走时层析成像建立上地壳速度模型时会面临起伏地表带来的影响,而且起伏地表在地质和地球物...
马婷张忠杰
文献传递
起伏地表条件下各向异性介质中三维地震波场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
通过和VTI介质拉姆问题的解析解对比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模拟实例表明,地形起伏对地震波场影响较大,引起面波、体波等地震波型之间的相互转化,产生了大量的散射qP波、散射qS波和强能量的散射面波,使地震波场变得复杂...
兰海强张忠杰
关键词:地震波场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各向异性介质起伏地表
基于非均匀化多尺度方法的自组织介质波前愈合效应波场模拟
随机介质表征的地球介质自组织性,体现了地球内部复杂介质在大尺度背景场上附加的小尺度非均匀性和统计性特征,对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动力学演化有重要的意义.地球介质自组织性的研究,对正确认识地球内部构造、实际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与...
韩颜颜张忠杰徐涛
关键词:波场模拟
文献传递
二维和三维复杂非均匀介质逐段迭代射线追踪
常见的非均匀介质:常梯度速度场,发展了逐段迭代法射线追踪,该方法属于弯曲法范畴。对初始射线路径顺序选取三点,利用稳定走时原理,采用一阶显式增量代替传统多次迭代法修正路径点,大大提高射线追踪的速度。
徐涛张忠杰
关键词:地震波传播非均匀介质
基于非均匀化多尺度方法的自组织介质波前愈合效应波场模拟
<正>随机介质表征的地球介质自组织性,体现了地球内部复杂介质在大尺度背景场上附加的小尺度非均匀性和统计性特征,对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动力学演化有重要的意义。地球介质自组织性的研究,对正确认识地球内部构造、实际地震资料的地质...
韩颜颜张忠杰徐涛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缘地壳上地幔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9
2009年
本文综述了我们在青藏高原东缘实施的垂直切过龙门山断裂带宽频带地震探测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研究区复杂的地壳上地幔结构,结果表明松潘—甘孜地块与四川盆地西缘莫霍而深度为58 km与40 km±,在龙门山断裂带下方存在约15 km的莫霍面错断;松潘—甘孜与龙门山断裂带域地壳纵横波速度比V_p/V_s比值远大于1.73,预示着粘性下地壳流或基性/超基性物质的存在。探讨了研究区强烈的盆山之间以及深部不同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推断四川盆地对青藏高原东缘软流圈驱动的物质东向逃逸阻挡作用可能深达整个上地幔。
张忠杰陈赟田小波
关键词:青藏高原龙门山壳幔结构
龙门山中段及邻区地壳密度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启示被引量:4
2014年
龙门山是我国东西构造、地貌分界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两侧的岩石圈结构差异,是形成龙门山造山带的主要原因之一,并对龙门山的构造演化起着持续影响。为了解龙门山两侧壳幔结构差异,本文从重力角度探讨跨龙门山地区的地壳密度结构。我们使用EGM2008模型的重力异常数据,以最新的阿坝-遂宁人工源地震剖面速度模型为基础,得到了龙门山造山带中段及其邻区的精细地壳密度结构。密度结构显示松潘-甘孜地区和四川盆地分别具有软弱和坚硬的下地壳。根据本文所得到的地壳密度结构模型,我们认为龙门山的隆升主要受印度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陆-陆碰撞作用影响,强烈的挤压作用使青藏高原物质向东运移,东移物质在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地区受到坚硬的四川盆地的阻挡转而向上运移,造成了龙门山的隆升。
王芃张忠杰张晰韩颜颜王敏玲侯爵徐涛
关键词:龙门山四川盆地EGM2008密度结构
USArray及其近期科学发现被引量:6
2010年
美国台阵(USArray)是EarthScope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旨在探测北美大陆变形、结构及其演化。USArray主要由平移/滚动台阵和机动台阵两部分构成。滚动台阵由400个宽频带地震台站组成,以向前滚动的方式扫过美国本土和阿拉斯加。利用来自该台阵的数据,科学家能获得地球内部精细图像,藉此考察地震和火山的过程。作为滚动台阵的补充,机动台阵被用于对关键目标进行详细观测和短期测量。美国台阵计划启动5年来,采集的数据已经提供了足以令科学界考虑重新审视地震物理、火山过程、核幔结构、活动变形构造、大陆结构及其演化、地球动力学和地壳流体等基本科学问题的基础资料。
李秋生陈凌王良书吴庆举刘宏兵张忠杰赵俊猛史大年贺日政
关键词:莫霍面岩石圈拆沉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