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成君

作品数:77 被引量:690H指数:16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天文地球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同位素
  • 14篇沉积物
  • 13篇湖泊
  • 11篇同位素组成
  • 9篇有机质
  • 9篇碳同位素
  • 9篇全新世
  • 9篇降尘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8篇碳同位素组成
  • 8篇环境意义
  • 7篇气候
  • 7篇金属元素
  • 7篇湖泊沉积
  • 7篇古环境
  • 7篇表层沉积物
  • 6篇大气降尘
  • 5篇碳酸盐
  • 5篇重金

机构

  • 69篇兰州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兰...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吐哈...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75篇张成君
  • 9篇张菀漪
  • 9篇樊荣
  • 8篇陈发虎
  • 7篇郭景
  • 6篇张丽
  • 6篇安娟
  • 6篇胡晓兰
  • 6篇李瑞博
  • 6篇李军
  • 5篇褚兆晶
  • 5篇张云
  • 5篇王彩红
  • 5篇刘俊琢
  • 5篇杨奇丽
  • 5篇赵琦
  • 5篇郭方琴
  • 4篇文启彬
  • 4篇孙柏年
  • 4篇郜逗

传媒

  • 13篇兰州大学学报...
  • 6篇海洋地质与第...
  • 5篇地质论评
  • 4篇地质学报
  • 4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沉积学报
  • 3篇第四纪研究
  • 3篇环境监测管理...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同位素
  • 2篇地球与环境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甘肃科技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3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 6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末次冰期MIS 2阶段沙漠-黄土过渡带萨拉乌苏河流域环境演变记录被引量:1
2017年
对毛乌素沙漠南缘米浪沟湾地层(位于沙漠-黄土过渡带萨拉乌苏河流域)沉积物粒度、总有机碳(TOC)、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以及有机分子化合物正构烷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IS2阶段(6.0~16.5m、11~30ka BP)主要以湖沼相(砂质粉砂)-古土壤(泥质粉砂)-河流相(粉砂质砂)组成;总有机碳在湖沼相和古土壤沉积物中较高,而在河流相沉积物中较低;在23~29ka BP期间,正构烷烃主要以C_(27)、C_(29)、C_(31)为主,指示了稀疏森林草原特征;在17~19ka BP期间,沉积物中正构烷烃虽然仍以C_(27)、C_(29)、C_(31)为主,但明显低碳数和中等碳数正构烷烃含量增加,指示了森林草原和较长时间淡水湖泊环境;19~23ka BP期间为该地区末次盛冰期,干冷状态下风沙活动强烈;全新世中期2.3ka BP左右至8.0ka BP左右主要以指示菌藻源的C14~C18为主峰碳,为荒漠草原和分散湖泊或水洼环境;MIS 2阶段主要以西风环流水汽输入为主,全新世期间则由夏季风带来降雨;处于季风边缘的沙漠-黄土过渡带,极端干冷环境下冬季风盛行,风沙活动增强,凉湿气候条件有利于植被的繁盛;较高的温度下,尽管绝对降雨量有所增加,但干燥度增加更明显时,生态环境仍然面临恶化的可能。
张成君张菀漪张丽张静雅程明明王小雨李保生
关键词:末次冰期MIS碳氧同位素西风环流夏季风萨拉乌苏河流域
兰州市宛川河中段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迁移富集特征被引量:4
2008年
通过对兰州市宛川河中段双店子河段表层沉积物元素分析,结合有机质含量和粒度测试,运用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重金属元素在河流表层沉积环境中的分布及迁移富集等地球化学行为与特征。结果表明Zn元素在研究河段有轻度污染;相关分析表明重金属元素含量与沉积物粒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重金属元素主要是在固-液平衡体系中、通过多相化学反应形成沉淀。污染源分析表明,造纸污水的排放是造成研究区域中上游河段有机质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大分子有机物质的存在不仅改变了此段河流沉积物粒度的变化,且有机质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有一定减缓作用。
刘艳张成君雷国良杨奇丽欧文佳漆燕缑晓辉
关键词:河流沉积物环境地球化学重金属
有机质饱和烃和δ^(13)C_(org.)记录的博斯腾湖早全新世晚期以来生态环境演变被引量:22
2014年
通过对新疆博斯腾湖湖芯沉积物中有机质饱和烃、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δ^(13)C_(crg))以及与前人得到的环境代用指标结果综合分析,重建了博斯腾湖从早全新世晚期以来古生态环境和湖泊水文的变化历史。结果表明,博斯腾湖大约在8130cal.a B.P.之前气候冷湿,湖泊不发育;约在8130~6400cal.a B.P.为暖湿的全新世适宜期,博斯腾湖流域降水和开都河径流量增加,湖泊水位上升外溢,水生植物及陆生植物发育;6400~5500cal.a B.P.左右冷湿,有效湿度较高,湖泊仍处于较高水位;5500~3000cal.a B.P.左右气候波动明显,为温干时期,而大约在4500—3900cal.a B.P.期间降温,为冷干环境;3000cal.a B.P.以来气温降低,2300~1250cal.a B.P.左右气温有所回升,大约自1250cal.a B.P.以来博斯腾湖地区自然环境逐渐干旱恶化,陆生植物发育较差,而湖泊中沉水植物发育较好。
任雅琴王彩红李瑞博张惠荣张成君
关键词:N古生态环境
兰州市大气沉降尘中正构烷烃分布及环境意义被引量:9
2009年
文章主要分析了兰州市冬季采暖期大气沉降尘有机质正构烷烃的组成,其分布型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前峰为主的双峰型,以C12~C25,C27,C29,C31为主峰碳,具有较明显的奇偶优势;第二种是双峰型,以C12~C25,C27,C29,C31为主峰碳,奇偶优势不明显;第三种为后峰为主的单峰型,C27,C29,C31为主峰碳8。兰州市的大气总颗粒物TSP中有机质为后峰为主的单峰型,C29,C31为主峰碳,而C24~C27的含量也相对较多,是构成TSP中有机质正构烷烃的主要组分。兰州市冬季产生的大气颗粒物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和人类活动源,如燃煤、油制品的不完全燃烧、汽车尾气的排放等,从正构烷烃图谱中也可以明显反映出兰州市冬季人类活动源有较大的比例,冬季植被状态较差。沉降尘中微生物的作用也可能是增加有机质含量的一种因素。
郭方琴张成君张云刘艳黄雅娟
关键词:降尘正构烷烃
兰州市冬季大气沉降尘粒度特征及来源解析被引量:19
2006年
通过对兰州市冬季大气沉降尘颗粒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参数的分析,认识其可能来源及对环境的影响.从实验结果发现兰州市大气沉降尘粒径主要为10-50μm,各个采样点的PM2.5和PM10贡献突出,说明兰州市颗粒物污染严重.研究表明兰州市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主要为生活燃煤和汽车、工厂产生的废气;粒径<50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空气搬运作用迁移而来的黄土粉尘等;粒径>50μm的颗粒物主要是由人为引入或由特大尘暴使大颗粒物近源搬运的结果.不同的功能区中,工业区内污染最大,其次为生活区和其他区.从整体看兰州市的4个行政区内大气沉降尘粒度特征有较大的相似性,除了受生活、汽车、工业以及黄土高原的影响外,兰州城市整体布局存在较大缺陷,工业区和生活区混杂、密集,布局不合理.
张成君胡轶鑫钱韵砚
关键词:大气降尘粒度特征
兰州市排污沟淤泥的有机质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文章对兰州市西部工业区、生活区、医院等功能区的排污沟上、中、下段淤泥中饱和烃组成与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初步认识了饱和烃的来源和组成特征。分析表明,排污沟淤泥中分布多种类型的饱和烃化合物,主要包括正构烷烃、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甾烷等。正构烷烃组成特征均为双峰态后峰型,主峰碳数为C15-C18和C25-C31。样品中检测出27种萜类化合物,其中五环萜类较三环萜类化合物占优势。甾烷化合物主要包括规则甾烷、重排甾烷、孕甾烷,以规则甾烷为主。有机质生物标志物参数表明,排污沟淤泥中有机质具有成熟和不成熟的特征,主要为现生植物、矿物油和化石燃料对烃类化合物的贡献,并且在不同区段由于外源有机物的加入而表现不同,有机质为多源混合来源。人类活动较集中的中段受矿物油和化石燃料燃烧污染程度明显比上游和下游严重。
漆燕张成君张婉漪胡清静刘俊琢
关键词:淤泥有机质生物标志物
甘青藏地区现代土壤中有机质类异戊二烯烃来源及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通过对海拔高度在2500~4500 m的甘肃南部和祁连山、青海东部、西藏东部林中表土、林间表土、森林上限表土、森林下限表土、森林上限高山草甸土,以及青海玉树冬给错纳地区亚高山荒漠—草甸土中可溶有机质正构烷烃分析,利用检测出的类异戊二烯烃的分布特征,对Pr(姥鲛烷)、Ph(植烷)的成因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地理环境土壤中均有明显的Pr、Ph存在,Pr/Ph(姥植比)主要为0.6~1.4,平均0.95;Pr/n-C17值主要为0.2-1.2,平均0.64;Ph/n-C18值主要为0.4~1.4,平均0.85。Pr和Ph不仅在水体中生成,在土壤环境中也可以形成。Pr/Ph值与不同生态环境土壤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但与不同地理区域有一定的联系。在较为温湿的土壤中Pr优势,可能与微生物活动强烈,采用有氧呼吸方式降解有机质有关;干旱、寒冷土壤中Ph优势,可能主要与厌氧发酵有关。由于生成Pr、Ph有机母质及演化途径的差异,以及热演化、成岩过程中的转变,其比值很大程度上影响对沉积盆地原始介质环境信息的判断。
张成君张菀漪张丽王小雨IMBABAZI Berthe叶生霞
关键词:微生物热演化成岩作用
兰州市大气降尘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及源解析被引量:8
2010年
采集了2005年春季兰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降尘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样品中的正构烷烃。结果表明,降尘中正构烷烃主要有2种类型,一种是后峰型,以C29为主峰碳,大于C25正构烷烃具有明显的奇偶优势,碳优势指数(CPI)为1.25~1.40;另一种是双峰型,分别以C29,C20,C19,C15为主峰碳,在C25或C27后有明显的奇碳数优势,CPI为1.26~2.35。研究区内不同区域降尘中正构烷烃分布有明显的变化,相对清洁区正构烷烃分布为后峰型,主要来源于燃煤、高等植物的不完全燃烧。工业区、商业区、商业居民混合区正构烷烃分布属于双峰型,既有高等植物蜡的输入,也有汽车尾气、石油化工的输入,且人为源的贡献较大。
张云张成君
关键词:大气降尘正构烷烃源解析
松嫩平原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及碳酸盐中δ(^(13)C)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以松嫩平原西部湖泊表层沉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沉积物有机质正构烷烃组分的分析,了解了湖泊中有机质的来源和沉积环境。结合湖泊水介质和沉积物特征,综合分析了沉积物有机质对碳酸盐中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湖泊沉积物中不同有机质类型对碳同位素组成有较大影响,生物有机质的大量输入使碳酸盐中碳同位素组成明显偏轻,而石油类污染物的输入对应于碳酸盐中的碳同位素组成稍偏重。
欧文佳张成君
关键词:松嫩平原湖泊沉积物碳同位素组成有机质类型
中国西北干旱区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的环境意义——以民勤盆地三角城古湖泊为例被引量:64
2004年
通过对中国西北干旱区石羊河流域民勤盆地三角城古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 (δ1 3Corg)分析 ,表明末次冰期与全新世时气候和植被有明显的差异 ,末次冰期δ1 3Corg总体偏轻 (- 30‰~ - 2 5‰ ) ,而全新世碳同位素组成则有较大的变化 ,在早全新世碳同位素组成有多次短期快速变重 (- 1 0‰左右 )的变化 ,中全新世碳同位素组成总体偏重 (- 2 0‰~ - 1 0‰ ) ,晚全新世碳同位素组成偏轻 (- 2 5‰左右 )。分析表明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反映了陆生C3植物和湖泊内源水生植物变化的关系 ,末次冰期以来西北干旱区C4 植物不发育 ,偏重的有机质碳同位素值与C4 植物无关。从沉积物中有机质组分、元素等分析表明 ,末次冰期时主要以河流相沉积为主 ,湖泊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上游祁连山的陆生C3植物 ,有机碳含量较低 ,表明当时的上游的陆生植被不繁盛 ,区域气候较干冷 ;从全新世开始 ,三角城古湖泊开始形成 ,沉积物中碳同位素组成偏重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湖泊中的沉水植物 ,此时湖泊水体较大 ,湖泊生产力较高。而沉积物中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偏轻时期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挺水植物、陆生C3植物 ,较低的有机碳含量说明该时期陆生植被不发育 ,气候较干冷 。
张成君陈发虎尚华明曹洁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