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捷

作品数:435 被引量:7,525H指数:5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7篇期刊文章
  • 64篇会议论文
  • 6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6篇经济管理
  • 41篇天文地球
  • 33篇历史地理
  • 21篇文化科学
  • 20篇建筑科学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艺术
  • 11篇生物学
  • 10篇社会学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水利工程
  • 7篇政治法律
  • 4篇哲学宗教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农业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17篇旅游
  • 53篇旅游地
  • 35篇游客
  • 27篇旅游者
  • 27篇景区
  • 25篇旅游流
  • 23篇景观
  • 21篇旅游资源
  • 19篇地理
  • 18篇旅游影响
  • 17篇文化
  • 16篇地震
  • 16篇旅游业
  • 16篇城市
  • 15篇影响因素
  • 15篇感知
  • 13篇空间分异
  • 12篇书法
  • 12篇旅游规划
  • 10篇目的地

机构

  • 385篇南京大学
  • 48篇南京航空航天...
  • 2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4篇徐州师范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安徽大学
  • 8篇山东大学
  • 8篇中山大学
  • 7篇南京财经大学
  • 7篇江苏师范大学
  • 6篇广州大学
  • 6篇安徽广播影视...
  • 5篇北京联合大学
  • 5篇内蒙古大学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5篇清华大学
  • 5篇四川师范大学
  • 5篇中国人民大学
  • 5篇北京第二外国...
  • 4篇北京大学

作者

  • 430篇张捷
  • 51篇张宏磊
  • 32篇章锦河
  • 28篇刘泽华
  • 23篇钟士恩
  • 23篇史春云
  • 16篇卢韶婧
  • 14篇曹靖
  • 14篇李东和
  • 14篇周寅康
  • 13篇董雪旺
  • 13篇卢松
  • 13篇韩国圣
  • 12篇杨效忠
  • 12篇包浩生
  • 11篇刘法建
  • 11篇钟静
  • 10篇乌铁红
  • 10篇李升峰
  • 10篇唐文跃

传媒

  • 34篇旅游学刊
  • 32篇人文地理
  • 26篇地理研究
  • 24篇地理科学
  • 19篇地理学报
  • 10篇地域研究与开...
  • 10篇地理科学进展
  • 9篇经济地理
  • 8篇中国岩溶
  • 7篇旅游论坛
  • 6篇资源开发与市...
  • 6篇经济问题探索
  • 6篇安徽师范大学...
  • 6篇北京第二外国...
  • 6篇2011年中...
  • 6篇中国地理学会...
  • 5篇生态学报
  • 5篇旅游科学
  • 5篇南京大学学报...
  • 5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7篇2021
  • 10篇2020
  • 8篇2019
  • 12篇2018
  • 11篇2017
  • 9篇2016
  • 13篇2015
  • 17篇2014
  • 20篇2013
  • 22篇2012
  • 33篇2011
  • 16篇2010
  • 36篇2009
  • 33篇2008
  • 40篇2007
  • 28篇2006
  • 15篇2005
  • 16篇2004
4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危机响应的旅游地社区参与研究——以汶川地震后大九寨环线区域为例被引量:11
2019年
旅游业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敏感性,易遭受突发危机事件的影响,突发危机事件成为制约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如何防范和应对旅游地突发危机事件,保障旅游业健康发展和旅游地社区生计的可持续性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旅游地社区参与是响应和处置突发危机事件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之一。基于此,论文以汶川地震后大九寨环线区域的九寨沟、青城山和北川县为案例地,采集556份有效样本,运用社区参与理论和社区恢复理论,以结构方程模型为技术方法,构建了基于危机响应视角的以社区参与获益、社区恢复力和社区依恋为维度的社区参与概念模型。得出如下结论:①震后旅游地社区参与获益和社区恢复力对社区危机响应与支持旅游业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中社区恢复力(0.59,P≤0.001)的作用强于社区获益感知(0.30,P≤0.001);②社区依恋对社区参与起显著正向作用(0.19,P≤0.001),对社区恢复力和社区参与意向起部分中介效应,而对社区参与获益和社区参与意向不起中介效应;③论文提出了基于危机响应的社区参与由参与度、支持度和响应度构成,构建了由地方依恋(Attachment)、社区获益(Benefit)和社区恢复力(Resilience)维度组成的社区参与"ABR"框架模型。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旅游地社区参与研究的边界,对旅游地社区参与和危机管理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年四锋张捷张宏磊章锦河张卉
关键词:旅游地社区参与汶川地震
淮河流域洪涝变化的混沌特征被引量:31
1999年
从功率谱结构、Lyapunov指数、吸引子维数和可预报时间等方面分析了淮河流域洪涝变化的混沌性质.研究表明.淮河流域洪涝变化是一类混沌变化序列,洪涝系统是一类混沌动力系统.系统对初值极端敏感,长期行为不可预报,其可报预时间约为5~6年.
周寅康王腊春张捷
关键词:混沌淮河流域相空间重构洪涝
中国30年来旅游规划现象的本体论思考及理论展望
张捷刘泽华张洪徐建刚汪侠
城市广场休闲者停留时间影响因素研究——以无锡市太湖广场为例被引量:2
2008年
城市广场使用者停留时间是广场公众使用属性的重要方面,但是目前实证研究仍然较少。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了太湖广场休闲者的停留时间特征,详细分析了休闲者基本属性特征、出行目的和行程时间等对停留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广场日常性休闲活动的停留时间主要是受出行目的和行程时间的影响,而休闲者自身属性特征对其影响很小;行程—时间比是约束平均停留时间随行程时间增加的重要条件;行程—时间比越小,休闲人数分布越多,绝大多数的行程—时间比在1∶2以内。
田谆君张捷曹靖刘传华
关键词:城市广场
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结构关系——以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为例被引量:24
2014年
居民是旅游利益相关者的重要一方,居民的地方感、对获取利益和付出成本的感知将影响居民的满意度,进而影响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以三清山景区为案例地,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借鉴已有文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①通过因子分析可将旅游影响感知分为成本感知、情感性获益感知和物质性获益感知,情感性获益感知对居民地方感、满意度中介影响最为显著;②地方感与旅游影响感知存在相互影响,成本感知与地方感相互作用不显著,获益感知与地方感显著正向相关,其中情感性获益感知相对物质性获益感知与地方感相互作用更明显;③居民情感性获益感知与物质性获益感知相互作用显著;④原住民相对于非原住民地方感更强,情感性获益感知更高,对旅游成本感知更敏感,对物质性获益感知部分低于非原住民。
李宜聪张捷刘泽华吴佳临熊杰
关键词:旅游影响感知
气生藻类在云南石林景观形成中的作用
石林景观,作为世界上极为珍贵的典型喀斯特景观,历来为世界的喀斯特学者重视, 是喀斯特地貌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以往研究石林,多从区域地貌、区域地质、区域构造及水文地质角度进行研究,着重于对石林宏观形态组合及分布特征的研究和阐...
田友萍张捷宋林华包浩生
关键词:气生藻类
文献传递
分形理论及其在地貌学中的应用──分形地貌学研究综述及展望被引量:82
1994年
本文简介了分形的有关基本概念,回顾了分形理论在海岸、流水、喀斯特地貌等多种地貌类型和流域地貌发育的形态研究中,以及在地貌过程研究中的应用的新近成果,并提出了今后分形地貌学研究的五个主要方面。
张捷包浩生
关键词:地貌学
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被引量:208
2005年
从空间场效应的角度采用因子分析法,利用1999-2003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分析国内旅游流的产生、分配、集聚、扩散的基本特征以及旅游流空间网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经济是旅游流产生的主要驱动力,旅游资源是旅游流空间分配的主要驱动力; 目前国内已形成4大旅游流产生地和5大旅游流集聚地;(2)旅游集聚场与扩散场的等级结构受市场原则作用,表现为K=3序列的空间模式;(3)旅游集聚场地域结构呈"U"型特征,而旅游扩散场呈"三级阶梯"状格局;(4)β、γ指数揭示旅游流空间网络相关性较差。今后加快长江、黄河流域旅游带以及南部沿海、北部沿海和东北旅游区等"二带三区"的旅游网络化建设,是我国推进区域旅游合作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区域,是实现旅游流空间流向合理调整与流量结构优化的关键。
章锦河张捷李娜梁琳刘泽华
关键词:旅游流国内旅游旅游网络区域旅游合作场效应
国家战略需求与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实践被引量:5
2021年
在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地理学研究成果始终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为中国旅游实践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中国旅游地理学者在此进程中形成了突出影响,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理念的支撑下,旅游业是将资源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凭借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成为落后地区摆脱贫困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旅游多维减贫效应的测度和分析,有助于更加精准地识别贫困,进而研究旅游发展对于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多维减贫效应。交通运输系统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其要素的变动对旅游发展及多尺度旅游空间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新时期交通影响下旅游空间格局的演化、旅游影响区域的差异、旅游交通空间行为等的研究,可以为旅游交通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面对国家战略需求和工作重点,旅游地理研究实践须与国家需求有效结合,来拓展广阔的学术天地。
张捷董雪旺汪侠张宏磊崔凤军徐一帆
关键词:旅游地理学研究范式生态文明
国外边缘旅游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9
2010年
随着旅游全球化趋势的增强,边缘地区越来越被整合到整个世界旅游体系中。边缘地区的原野性和未被破坏的自然环境符合了旅游者对"基于自然的旅游"的需求。边缘地区往往想通过发展旅游,改变落后的现状,但边缘地区的若干先天不足则构成制约条件,限制其可持续发展。边缘发展旅游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会产生哪些经济、社会、环境影响?能否缩小区域差异?是否已有一些成熟的经验?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国外边缘旅游的概念、特征、发展的主题、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熟经验进行了回顾,以期对我国旅游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启示。
钟士恩张捷张宏磊柯立尹力杰李倩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共4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