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屏终端的使用对人泪膜及眼表的影响及非侵人性眼表综合分析仪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7
- 2016年
- 背景目前,视屏终端已广泛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其对眼表健康的影响受到关注,而临床上对眼表的健康评估和干眼的早期诊断尚有一定的困难。以往对眼表的检查以侵入性方法为主,影响检查结果的客观性。近年来,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已用于临床,其在对视屏终端使用者眼表健康状况的评估方面的研究尚少。目的使用Keratograph5M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观察青年人长时间注视视屏终端对泪膜及眼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干预性研究方法,于2015年3月1日至11月10日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纳入健康志愿者81人,其中男39人,女42人;年龄18~30岁,均取右眼为受试眼。受试者在自然光线和屈光矫正状态下观看和操作计算机上的同一个视频,距离计算机显示屏约3013m,使用Keratograph5M非侵人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分别测定受试者计算机操作前后右眼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泪河高度、结膜充血评分、角膜缘充血评分、睑板腺和泪膜脂质层等,比较计算机操作前后各项检查指标的差异和出现眼表异常的眼数。结果受试者持续操作计算机3h后出现视物疲劳、干涩感、眼胀痛、视物模糊和结膜充血的眼数明显多于试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受试眼计算机操作后首次N1TBUT、平均NITBUT分别为(6.086±3.701)8和(9.103±4.680)s,明显低于试验前的(11.445±4.964)s和(14.626±4.467)s;操作后受试眼泪河高度为(0.190±0.032)mm,明显低于受试前的(0.212±0.040)mm;操作后结膜充血评分和角膜缘充血评分分别为0.869±0.311和0.572±0.276,均分别高于受试前的0.780_±0.306和0.509±0.2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而试验前后眼压变化及不同级别角膜荧光素染色眼数分布、不同形态睑板腺眼数分布�
- 熊婵刘珍凯纪开宝喻理古学军张旭
- 关键词:眼表视屏终端
- 频域OCT测量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区GCC厚度在原发性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分析频域OCT测量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区GCC厚度在原发性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取50例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眼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视盘周围RNFL平均厚度和黄斑区GCC平均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原发性青光眼诊断中应用频域OCT检测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和黄斑区GCC厚度能客观地反映出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程度,有较高价值。
- 方繁张旭张华英刘阳彭鑫江成罗淑珍
- 关键词:OCT测量GCC原发性青光眼
- 青光眼视神经病变中远端轴突病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4年
- 青光眼是一类复杂的综合征,多种机制参与青光眼视神经损害。近年来,随着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轴突病变研究的重视和深入,轴突变性与青光眼关系的研究也有新的进展。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轴突病变-神经元损伤之间的关系在青光眼病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认为远端轴突病变可能与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有关,其病理基础可能是视觉通路上视神经的逆行性变性过程。本文就远端轴突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与青光眼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张旭刘盛涛易敬林
- 关键词:青光眼视神经疾病轴突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 青光眼动物模型中自噬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关系被引量:13
- 2017年
- 青光眼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渐进性丢失,而其损伤机制尚未明确。自噬是溶酶体降解物质的过程,该过程消除了受损的细胞成分,包括细胞器和长寿蛋白,这对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自噬参与了青光眼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总结了视神经损害模型、视网膜缺血一再灌注模型、高眼压模型等不同青光眼动物模型中自噬与RGCs的关系,发现在不同青光眼动物模型中,自噬既可促进RGCs存活,又可促进其死亡,而在相同动物模型中,自噬对RGCs的调节也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同时阐述了自噬与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的Sirt1之间的相互作用。
- 傅诗雅张旭
- 关键词:青光眼动物模型自噬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 晶状体半脱位手术患者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准确性及误差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分析比较SRK/T和Haigis公式在晶状体半脱位手术患者人工晶状体计算的准确性,探讨此类患者屈光误差与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K)等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的伴有白内障或继发青光眼的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共59例(59只眼),使用IOL-Master测量AL、ACD和K值,分别应用Haigis公式和SRK/T公式计算IOL度数,选择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囊袋内张力环植入+IOL植入术治疗,采集术后1个月的屈光度、ACD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术后屈光与术前术后ACD、AL、K值等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实际屈光度平均(+0.15±0.53)D,屈光误差绝对值Haigis公式平均为(0.71±0.52)D,SRK/T公式为(0.40±0.32)D,Haigis公式与SRK/T公式的屈光误差绝对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99,P<0.001).术前ACD平均为(1.92±0.37) mm,术后ACD平均为(3.73±0.34) mm;Haigis公式屈光误差与术前ACD之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 =-0.634,P=0.000),与术后ACD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52,P=0.006);SRK/T公式屈光误差与术前、术后AC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53,P=0.053;r=0.216,P=0.101).结论 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手术后有效晶状体位置(ELP)和ACD变异较大,可出现远视性屈光误差.术前前房越浅,术后前房越深,Haigis公式屈光误差越大,SRK/T公式屈光误差相对较小。
- 古学军张旭吴国福余学清陈洁琼张超中易敬林
- 关键词:晶状体半脱位前房深度三联手术
- 超声乳化术后晶状体前囊膜混浊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前囊膜混浊(anteriorcapsularopacification,ACO)的临床表现、发病危险因素和影响因素,为预防术后ACO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对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056例(1325只眼),术后1周、1、3和6个月复查,观察前囊膜混浊情况、前囊口收缩程度和IOL位置等。结果术后共发生213例(225只眼)ACO,其中162例(170只眼)为1级ACO,39例(42只眼)为2级ACO,9例(9只眼)为3级ACO,3例(4只眼)为4级ACO。发生时间≤3个月占83.1%,撕囊口直径过小占61.3%,未进行前囊膜抛光占84.O%,植入亲水性丙烯酸酯IOL占75.1%,合并眼部和全身疾病占54.2%,术后有明显眼前节反应58.2%,严重ACO可出现远视漂移、视力下降等。结论超声乳化术撕囊口直径过小、晶状体上皮细胞残留是ACO发生的根本原因,合并眼部和全身疾病患者谨慎植入亲水性丙烯酸酯IOL,术后眼前节反应较重者应警惕发生ACO。
- 古学军张旭喻理孙涛余学清程先华黄传华易敬林
- 关键词:连续环形撕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 干细胞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青光眼是一类不可逆性视神经变性和视野缺损的疾病,青光眼导致视神经损伤的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临床上对青光眼的治疗一直未取得良好的效果。干细胞具有自我增殖和分化的能力。近年来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人类利用干细胞治疗青光眼成为可能。青光眼干细胞移植分两大类:一是基于小梁网的干细胞替代治疗,另一类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替代治疗。本文就干细胞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张青林张旭
- 关键词:青光眼干细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小梁网
- 线粒体在视神经病变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器,具有内外双层膜,其通过氧化呼吸作用提供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与人体内的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有关,具有自身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体系。线粒体在耗能较高的组织器官中广泛分布,视网膜和视神经含有丰富的线粒体,为视觉信号传导和细胞内物质运输提供必需的能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不全参与视神经病变,从而影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本文就线粒体在视神经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的分布、功能以及功能障碍介导视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纪开宝张旭
- 关键词:线粒体视神经病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