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叶绿素A
  • 3篇初级生产力
  • 1篇底栖硅藻
  • 1篇盐度
  • 1篇养殖
  • 1篇养殖技术
  • 1篇养殖技术研究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营养盐
  • 1篇水道
  • 1篇水温
  • 1篇热带
  • 1篇热带太平洋
  • 1篇光照
  • 1篇硅藻
  • 1篇海岸
  • 1篇海岸带
  • 1篇海域
  • 1篇赤道

机构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5篇张明
  • 4篇陈其焕
  • 4篇陈兴群
  • 1篇钱鲁闽
  • 1篇薛文玲
  • 1篇钟指挥
  • 1篇曾活水
  • 1篇王初升
  • 1篇庞岚

传媒

  • 2篇海洋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台湾海峡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2
  • 1篇1996
  • 1篇199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厦门东侧水道海域的初级生产力被引量:8
2002年
厦门东侧水道海域水体叶绿素a年平均值为 2 .79mg/m3,变化于 0 .64~ 8.0 1mg/m3之间 ;初级生产力年平均值为 2 61mg/(m2 ·d) ,变化于 1 5~ 52 5mg/(m2 ·d)之间 .叶绿素a含量以春、夏高 ,秋、冬低为特征 .初级生产力以春、秋高 ,夏、冬低为特点 ,季节差异较明显 ,尤其春、冬季的差别较显著 .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具有较高水平的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 ,这与该海区地处亚热带 ,水温高、光照充足 ,营养盐比较丰富有关 .
陈兴群陈其焕张明
关键词:初级生产力海域叶绿素A水温光照
热带太平洋西部及赤道暖水区的初级生产力被引量:11
2002年
描述了对热带太平洋西部 (1 991年 1 1月WOCE调查 )及赤道暖水区 (1 992年1 1月至 1 993年 2月的TOGA -COARE调查 )的叶绿素a分布和初级生产力 (C) ,及其与理化环境的关系 .西部海域叶绿素a平均总量达 1 9 79mg/m2 ,暖水区为 2 1 68mg/m2 ;暖水区的潜在初级生产量高于西部海域 ,量值分别为 2 2 8mg/ (m2 ·d)和 1 71mg/ (m2 ·d) ,次表层最大值成为调查海域水体叶绿素a分布的一个明显特点 .叶绿素a总量平面分布趋向表明 :高生物量主要位于巴士海峡邻近、菲律宾以及伊里安岛的近岸站位 ,此外 ,在 2°~ 4°N之间的观测区 .低生物量主要位于外洋海域 .生物量的分布与不同海域的物理过程变化有关 ,而海水涌升可能是导致温度、盐度和营养盐分布产生变化 ,并因而导致高生物量的一个重要的物理过程 .
陈兴群张明陈其焕
关键词:热带太平洋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盐度营养盐
星洲鱼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研究
曾活水钟指挥钱鲁闽张明王初升庞岚薛文玲
该报告给出了星洲鱼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生长水域,生存食物及饲料配置情况,对其强适应力及鱼种引进过程做了介绍,并将其口味和生长速度与市场上供不应求的罗非鱼做了比较,指出前者优于后者,并详细介绍了该鱼种的商业价值和养殖方式及...
关键词:
关键词:养殖
厦门潮间滩涂小型底栖硅藻和叶绿素的分布被引量:3
1991年
厦门海域潮间滩涂小型底栖藻类的叶绿素a的年变化范围为0.35—130mg/m^2,平均为18.5mg/m^2,脱镁叶绿素年变化范围为0.2—411mg/m^2,平均为57.9mg/m^2。在43属162种及变种的底栖硅藻中,常见的优势种有小伪菱形藻双楔变种(Pseudo-Nitzschia sicula v. Bicuneata)和弯菱形藻(Nitzschia sigma)等。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的不同导致两种叶绿素比值的变化,河口区海水盐度的梯度分布决定底栖硅藻种群结构的差异,各个时期温度、降雨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影响种群数量在潮区间的分布。
陈兴群陈其焕张明
关键词:硅藻叶绿素
福建沿岸叶绿素a及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4
1996年
本文报道了1984年5月至1985年2月福建沿岸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变化特征。全海区叶绿素a年平均含量为1.56mg/m3,初级生产力(C)年平均为284mg/(m2·d).各段海区叶绿素a的高峰季节有明显差异。北段海区高峰在夏季,中段在秋季,南段海区春、夏、秋变化不大。本文还就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高值区的成因进行讨论。
陈其焕陈兴群张明
关键词: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海岸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