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成像
  • 3篇胸膜
  • 3篇胸膜斑
  • 3篇骨折
  • 2篇多平面重建
  • 2篇胸膜疾病
  • 2篇张量成像
  • 2篇伤患者
  • 2篇椎管
  • 2篇椎管造影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突出
  • 2篇脱位
  • 2篇脱位型
  • 2篇无骨
  • 2篇无骨折
  • 2篇无骨折脱位
  • 2篇无骨折脱位型
  • 2篇弥散
  • 2篇弥散张量

机构

  • 1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垂杨柳...
  • 1篇北京医院

作者

  • 13篇张殿平
  • 8篇彭如臣
  • 5篇石逸杰
  • 4篇信瑞强
  • 3篇曾林群
  • 3篇那旭
  • 2篇刘亚东
  • 2篇沈秀芝
  • 2篇陈学明
  • 2篇彭峰河
  • 2篇赵鹏
  • 2篇张双
  • 2篇张东坡
  • 1篇潘纪戍
  • 1篇张雪梅
  • 1篇周宏
  • 1篇马国武
  • 1篇王晓艳
  • 1篇蔡丽朋
  • 1篇马小芳

传媒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2007年全...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疗前沿...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2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平面重建(MPR)在CTM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提高腰椎间盘术前诊断水平,为手术科室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方法总结了25例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有椎管造影、CTM检查及手术结果。CTM使用螺旋扫描,而后对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得到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重建图像。结果经手术证实,椎管造影及CTM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符合率分别是73.9%(17/23)与95.7%(22/23);CTM对4例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及3例椎体终板崩裂和1例椎弓峡部裂病例的术前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CTM是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前可靠的检查方法,如果使用螺旋扫描+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则会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石逸杰张殿平周刚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CT椎管造影CTM
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MRI诊断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分析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对16例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MRI特点,包括双后交叉韧带征、双前交叉韧带征、半月板反转征、空领结征、碎块内移征、外周残半月板征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6例半月板桶柄状撕裂中,双后交叉韧带征8例;双前交叉韧带征2例,碎块内移征16例,外周残半月板征16例,16个可见空领结征,3例可见半月板翻转征。结论半月板桶柄样撕裂在MRI上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作为半月板桶柄样撕裂的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彭如臣沈秀芝张殿平信瑞强
关键词:膝关节半月板磁共振成像
脑微出血与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脑微出血与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4年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45例,于入院后48 h完成头MRI T2?序列确定是否存在微出血,发病2周内复查MRI或头部CT为梗死后出血转化患者20例,梗死后非出血转化患者125例。结果梗死后出血转化组与梗死后非出血转化组相比较,微出血( P=0.170)、性别( P=0.671)、年龄( P=0.528)、高血压( P=0.597)、糖尿病( P=0.571)、高脂血症( P=0.772)、吸烟( P=0.672)、既往卒中( P=0.469)、凝血功能(P=0.527)、抗血小板治疗(P=0.642)、抗凝治疗(P=0.611)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房颤动[45%(9/20)与22%(28/125),P=0.034]、NIHSS评分[(10.9±0.5)、(7.8±1.2)分,P<0.001]、静脉溶栓治疗[20%(4/20)与5%(6/125),P=0.015]在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心房颤动(OR=2.421,95%CI 1.823~3.256,P=0.012)、NIHSS 评分(OR=9.303,95%CI 3.094~27.970,P<0.001)是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微出血与梗死后出血转化之间无相关性,心房颤动、严重脑梗死是梗死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信瑞强张双张殿平蔡丽朋那旭彭如臣
关键词:微出血出血转化脑梗死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颈髓的弥散张量成像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对1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患者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和DTI扫描,分别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患者组FA为(0.475±0.109),ADC为(1.438±0.252)×10-3mm2/s。对照组FA为(0.604±0.096),ADC值为(1.371±0.280)×10-3mm2/s。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FA降低(P<0.05),ADC无显著性差异(P=0.267)。纤维束示踪成像(FT)显示,患者组颈髓白质纤维束不同程度受压凹陷、扭曲、减少、稀疏甚至断裂。结论 DTI能够敏感地发现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FT能直观显示颈髓白质纤维束的细微损伤,为颈髓损伤程度的临床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赵鹏陈学明刘亚东彭如臣张殿平
关键词: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弥散张量成像各向异性分数纤维束示踪成像
多平面重建(MPR)在CTM中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常见的腰痛病之一,椎管造影和CTM相结合,可以大大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本研究对经手术证实的25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石逸杰张殿平周刚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椎管造影CT扫描
文献传递
膝部隐匿性骨折的MRI诊断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膝部隐匿性骨折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X线平片(检查阴性而MRI诊断骨折的63例外伤患者的MRI资料。结果:63例共75处膝部隐性骨折。以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最常见。结论:MRI能敏感显示膝部隐匿性骨折,MRI是隐性骨折早期诊断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彭如臣沈秀芝张殿平信瑞强
关键词:膝损伤隐匿性骨折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MSCT冠状动脉造影影响因素的探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患者心率、支架直径及支架壁厚度对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分析患者心率、支架直径及支架壁厚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金标准比较,评价CTA诊断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准确性。结果本组41例患者共置入不锈钢药物洗脱支架82枚,CAG检出10枚(12.2%)发生ISR,14枚支架因图像质量差CTA无法评价。在可评估的68枚支架中:心率<70次/min有65枚(95.6%),直径支架≥3.0mm者54枚(79.4%),支架壁厚度<140μm者53枚(77.9%)。在不可评估的14枚支架中:心率≥70次/min有12枚(85.7%),支架直径<3.0mm有12枚(85.7%),支架壁厚度≥140μm者有13枚(92.9%)。68枚支架中,CAG检出6枚ISR,而CTA发现7枚ISR,其中2枚为假阳性,1枚假阴性,CTA对ISR的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96.8%、71.4%和98.4%。结论 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能准确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心率、支架直径及支架壁厚度影响CTA图像质量,慢心率、薄壁、大直径支架的可评估性更好。
彭峰河彭如臣马国武王晓艳周宏张殿平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图像质量
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多排螺旋CT诊断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连续收治的42例创伤性肺假性囊肿患者进行MSCT检查,回顾性分析创伤性肺假性囊肿的CT表现。结果 42例患者经MSCT检测共发现98个病灶,多发病灶26例,单发性病灶16例。病灶位于上肺37个(37.8%),中下肺61个(62.2%),54个(55.1%)位于胸膜下区,中心区44个(44.9%)。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69个(70.4%),不规则形29个(29.6%)。98个病灶中,MSCT发现气囊肿33个(30.7%),气液囊肿50个(51.0%)和血肿15个(15.3%),病变周围可见不同程度肺挫伤改变。42例患者均有2~5次CT复查,大部分病变一周后缩小。动态随访发现气囊肿可演变为气液囊肿或血肿,气囊肿可演变为血肿,及血肿向气液囊肿逆向演变。不伴有大量血气胸的26例(61.9%)局灶型患者平均住院15天,伴有大量血气胸的16例(38.1%)复杂型患者平均住院48天,平均住院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结论 MSCT是诊断创伤性肺假性囊肿及随访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彭峰河彭如臣张雪梅张殿平马小芳那旭
关键词:创伤随访
CT灌注参数变化预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价值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同步放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1例,分别于治疗同步放化疗前对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并对局部病灶进行CT灌注,记录CT灌注相关参数,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患者分为敏感组(n=22)和不敏感组(n=9)。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表面透过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的变化,探讨影响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因素。结果根据CT灌注成像评价同步放化疗疗效,同步放化疗敏感组的BF为(82.5±1.8)ml·min^(-1)·100 g^(-1),而同步放化疗不敏感组的BF为(74.6±2.6)ml·min^(-1)·100 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BV分别为(10.9±0.5)ml/100 g和(9.0±0.6)ml/1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PS分别为(15.9±0.5)ml·min^(-1)·100 ml^(-1)和(11.8±1.0)ml·min^(-1)·100 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最大直径分别为(4.9±1.1)cm和(5.4±1.7)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是影响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独立因素。结论 CT灌注成像有助于预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
信瑞强张双张殿平那旭原静彭如臣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CT灌注成像
环境石棉材料污染与胸膜斑的关系:CT检出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北京市通州区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是石棉材料产品加工密集区,职业性石棉材料对从业者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与关心,而无职业性石棉材料加工从业史的环境石棉材料污染接触人群的胸部异常情况是否也与环境石棉材料污染相关?通过CT检测回顾性分析环境石棉材料污染与胸膜斑的关系。方法:选取2004-05/2005-06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放射科CT检出的胸膜斑病例,本人无职业性石棉材料加工从业史35例,详细询问和记录每例的职业史和生活史,受试者对此调查内容均知情同意。使用GEProspeedFast和PQ5000CT机进行常规胸部扫描和大间隔高分辨率CT扫描。参照Meirelles提出的高分辨率CT对胸膜斑量化标准进行评分。肺内损害积分以观察到小叶中心结节、胸膜下间隔线、肺实质带及蜂窝影为积分依据。以60周岁为界将患者分为老年组与中年组;再依据患者接触石棉材料环境程度将患者分为较密切接触组与非密切接触组,分别统计胸膜斑得分和肺内损害积分。结果:①34例可以追问到间接石棉材料接触史,另1例于1960年前后在石棉材料加工密集区居住。②胸壁胸膜斑总分为2432分,平均69.49分/例;左膈胸膜斑平均比值0.21,右膈胸膜斑平均比值0.25;肺内损害积分1.49分/例;出现纵隔胸膜斑17例。③老年组与中年组间胸壁胸膜斑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部低剂量CT扫描成本低、剂量小,对胸膜斑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胸片,提高了胸膜斑的检出率,有利于对环境石棉材料污染接触人群胸膜斑的发病情况的筛查及动态监测。
石逸杰张殿平张东坡曾林群
关键词:胸膜斑CT低剂量CT扫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