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省临

作品数:227 被引量:1,301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6篇期刊文章
  • 46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3篇天文地球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理学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1篇成矿
  • 84篇矿床
  • 51篇找矿
  • 40篇铜矿
  • 34篇地球化
  • 34篇地球化学
  • 33篇地质
  • 29篇金矿
  • 24篇金矿床
  • 23篇成矿作用
  • 22篇隐伏
  • 21篇隐伏矿
  • 21篇铜矿床
  • 19篇找矿预测
  • 19篇金属矿
  • 17篇多金属
  • 15篇流体
  • 13篇岩体
  • 11篇多金属矿
  • 10篇蚀变

机构

  • 170篇中南大学
  • 56篇中南工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南林业科技...
  • 6篇有色金属矿产...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北京矿产地质...
  • 5篇玉溪师范学院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安徽铜都铜业...
  • 3篇铜陵有色金属...
  • 2篇桂林矿产地质...
  • 2篇河南城建学院
  • 2篇平顶山工学院
  • 1篇福建工程学院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北京建筑工程...
  • 1篇百色学院
  • 1篇宜春学院

作者

  • 227篇彭省临
  • 66篇赖健清
  • 44篇邵拥军
  • 40篇杨斌
  • 23篇张建东
  • 16篇王雄军
  • 15篇刘亮明
  • 15篇毛先成
  • 14篇杨群周
  • 13篇王颖
  • 12篇杨中宝
  • 12篇杨牧
  • 12篇刘明
  • 11篇陈进
  • 10篇李朝艳
  • 10篇毛政利
  • 10篇刘亮明
  • 9篇疏志明
  • 9篇王核
  • 8篇王力

传媒

  • 26篇大地构造与成...
  • 19篇矿产与地质
  • 12篇中南工业大学...
  • 12篇地质找矿论丛
  • 11篇地质与勘探
  • 9篇矿床地质
  • 9篇矿产勘查
  • 6篇矿物学报
  • 5篇湖南地质
  • 5篇中国有色金属...
  • 5篇地球科学与环...
  • 4篇高校地质学报
  • 4篇第八届全国矿...
  • 4篇第九届全国矿...
  • 3篇中国地质
  • 3篇地质论评
  • 3篇桂林工学院学...
  • 3篇河南地质
  • 3篇地质通报
  • 2篇金属矿山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 13篇2010
  • 12篇2009
  • 15篇2008
  • 13篇2007
  • 13篇2006
  • 11篇2005
  • 31篇2004
  • 12篇2003
  • 13篇2002
  • 7篇2001
  • 10篇2000
  • 18篇1999
  • 11篇1998
2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属矿山隐伏矿立体定位定量预测技术与应用
毛先成赖健清邵拥军戴塔根彭省临邹艳红桂祁零陈进杨斌胡斌彭南海疏志明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需求增长超过保有储量的增长,国家资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展矿山深边部及外围接替资源找矿预测研究,开发和应用隐伏矿预测的新技术新方法,提高金属矿产勘查的成功率。矿山深边部及外围找...
关键词:
关键词:找矿预测成矿理论
云南澜沧老厂红土型银锰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成因
老厂红土型银锰矿床是新发现的矿床,初步研究认为,其是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初生红土型银锰矿床,即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中石炭统至下二叠统碳酸盐岩。预测老厂红土型银矿具大型成矿远景。
陈百友李连举张映旭陈伟罗显辉王增润彭省临
关键词:成矿规律
文献传递
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矿床成因新认识被引量:10
2002年
凤凰山铜矿是铜陵矿集区内的重要铜矿床,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典型的夕卡岩型矿床。进一步研究表明,该矿床的成矿作用至少包括两期:早期的夕卡岩型铜多金属成矿作用和晚期的斑岩型铜(金)成矿作用,属夕卡岩-斑岩复合型铜(金)矿床。并重点从复式岩体的剖析和含矿斑岩——石英二长闪长斑岩的特征以及角砾岩、围岩蚀变等斑岩型矿床的要素进行了阐述。
彭省临邵拥军刘亮明
关键词:矿床成因成矿斑岩找矿前景凤凰山铜矿
桂西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的地质地球化学分析被引量:52
2004年
桂西平果、靖西、德保等铝土矿均分布于大新古溶蚀平原边缘地区.通过对矿床及围岩的稀土元素、非活动性元素、B、Be含量以及Sr/Ba、Th/U值等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显示:(1)原生铝土矿REE配分模式与基底茅口灰岩、大新古陆泥灰岩及砂页岩REE配分模式,除总量略有差异外,其形态基本相似;(2)原生铝土矿、堆积铝土矿、茅口灰岩、古陆灰岩及砂页岩的Al2O3/TiO2,Al2O3/Zr,Al2O3/Hf,Al2O3/Nb和Al2O3/Ta值大多数比较接近;(3)原生铝土矿中w(B)=(79 57~109 14)×10-6,w(Be)=(0 71~13 75)×10-6,w(Sr)/w(Ba)=0 95~1 86,w(Th)/w(U)=2 37~3 23.桂西原生铝土矿物质来源主要为下伏的茅口灰岩、大新古陆灰岩及页岩,具有多来源的特征;原生铝土矿形成于海相环境,属于海相碎屑沉积矿床;堆积铝土矿同原生铝土矿相比,具有∑REE相对较低,∑Ce/∑Y相对较高,Ce呈正异常特点.
王力龙永珍彭省临
关键词:铝土矿稀土元素
VMS矿床成矿流体的组成、来源及作用机制被引量:11
1997年
VMS矿床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色金属矿床,其成因与火山岩及海水密切相关。流体包裹体成分及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加热的海水,可能有岩浆水的参与。渗入火山岩层的海水在深部热源作用下发生对流,并萃取了火山岩中的金属。成矿流体在海底喷溢,与海水混合反应,造成矿石沉淀。整个成矿演化过程经历了复杂的流体—岩石反应和流体—流体反应,这些反应在成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亮明彭省临王增润
关键词:成矿流体铜矿床成矿
壳体演化-运动与大地构造成矿作用
本文通过对壳体演化一运动的特点、壳体演化一运动与大地构造成矿作用研究,得出壳体的演化和运动决定了其中不同性质和类别的大地构造体制的演化和构造系的演化,对成矿物质的分异、迁移、聚集和矿床的定位起着决定性控制作用。
陈国达彭省临戴塔根
关键词:成矿作用
招平断裂带大尹格庄—后仓段深部矿体定位预测与找矿突破被引量:1
2009年
杨斌李守生王慧彭省临席振铢
关键词:招平断裂带大地电磁测深矿体定位预测碎裂岩
云南中部富碱斑岩区域成矿条件被引量:1
1997年
云南省中部富碱斑岩形成于喜马拉雅山运动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的构造松弛阶段,由地壳深部的基性-超基性源岩经分离熔融而成。富碱斑岩成岩成矿作用受多级构造的控制:大地构造位置控制岩体呈带状分布;构造单元控制斑岩分区及特征;壳内大断裂及构造交汇部位控制斑岩的产出;次级断裂控制斑岩的形态、产状和矿化定位。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受岩浆的化学成分和成矿元素丰度的影响。不同岩区富碱斑岩特征和成矿作用的差异归根结底是构造单元之间富碱斑岩源岩成分、深度和重熔程度微小差异的结果。
赖健清彭省临王核邵拥军
关键词:区域成矿条件富碱斑岩
金属矿山隐伏矿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被引量:28
2011年
针对金属矿山隐伏矿找矿预测的特点和难点问题,简要介绍了矿床模式、成矿系列、成矿系统、多因复成成矿、地质异常理论等地质找矿预测的基本理论,以及模型找矿预测方法的内涵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物化探新技术新方法的性能特点和在隐伏矿找矿预测中的应用前景;对数学地质、地理信息系统、找矿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定量评价等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扼要介绍。
彭省临邵拥军张建东
关键词:隐伏矿找矿预测金属矿山
陈国达矿(Ag9FeTe2S4):胶东地区金矿床中发现的硫碲化物新矿物被引量:7
2008年
陈国达矿(Ag9FeTe2S4),产于中国胶东金矿区埠南金矿的含金-银的黄铜矿-石英脉中,呈5~70μm的半自形-他形粒状与方铅矿、黄铜矿、碲银矿、银金矿、自然银、未定名的Ag6TeS2,Ag16FeBiTe3S8共生,并被自然银和螺状硫银矿包围交代.其平均化学成分(16个EPMA分析值)为Ag8.97Fe1.00Te1.99S4.04,理想化学式Ag9FeTe2S4.利用甘多菲照相及同步辐射迴摆照相技术,获得陈国达矿的67个衍射线,主要衍射强线的d值和相对强度(括号中)为:6.742(69),6.416(39),5.951(33),3.265(100),2.981(24),2.649(22),2.25(24),2.188(71),2.142(22),2.123(31),2.044(23),1.949(33).该衍射数据指标化为斜方晶系,a=12.769(2),b=14.814(2),c=16.233(1),V=3070.63,Z=9,dcal=6.85g/cm3.反光显微镜下,陈国达矿的光学性质与硫银锡矿接近,浅灰色,无明显非均质性,摩氏硬度2~3,颜色指数:x=0.3027,y=0.3076,Y=25.78%,λd=474nm,Pe=3.68%.该矿物以中国地质学家、地洼学说的创立人陈国达教授的姓名命名.该矿物及命名经IMA-CNMMN于2004年投票通过.2005年作者补充数据后,由CNMMN主席正式公布,批准号2004-042a。
谷湘平WATANABE Makoto谢先德彭省临NAKAMUTA YoshihiroOHKAWA MakioHOSHINO KenichiOHSUMI KazumasaSHIBATA Yasuhiro
关键词:新矿物胶东金矿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