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
- 作品数:26 被引量:89H指数:4
- 供职机构: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托吡酯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托吡酯 (TPM)对癫痫发作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戊四氮致痫模型 ,大鼠癫痫发作后连续给予托吡酯 (80 mg· kg- 1 · d- 1 和 4 0 mg· kg- 1 · d- 1 ) ,共 14 d。以 TU NEL方法标记 DNA片段 ,原位检测海马 CA1和 CA3区的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各组大鼠海马 CA1、CA3区均出现 TU NEL阳性细胞。对照组海马 CA1、CA3区 TUNEL阳性细胞数分别为 (35 .83± 4 .5 8)个和 (36 .83± 3.87)个 ;4 0 mg· kg- 1 · d- 1 托吡酯组分别为 (31.5 2± 3.4 3)个和 (32 .35± 4 .6 9)个 ;80 mg· kg- 1 · d- 1 托吡酯组为 (2 1.17± 3.0 6 )个和 (2 1.16± 3.87)个。 80 mg· kg- 1 · d- 1 托吡酯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极显著差异 (P<0 .0 0 1) ,4 0 mg· kg- 1 · d- 1 托吡酯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TPM对癫痫发作后神经元凋亡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徐元包仕尧李文张志琳蒋静子
- 关键词:癫痫凋亡托吡酯
- 肺腺癌BRAF V600基因突变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BRAF)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驱动基因之一,在NSCLC中突变率为0.5%~4.9%,其中V600E突变类型占到一半以上.BRAF突变多见于女性、肺腺癌患者,亚裔人群中突变率相...
- 吴巧珍顾永春徐元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分析5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表明,SAH多为高血压所致,临床表现以突发剧烈头痛为主,大部分患者通过头部CT及全脑血管造影确诊。说明SAH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治疗较为复杂。
- 李根华徐元
- 关键词:SAH动脉瘤CTDSA
- 脑卒中后抑郁症与神经功能关系研究被引量:13
- 2002年
- 李根华徐元包仕尧缪晋英
-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神经功能
- 氟西汀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44例疗效评价被引量:3
- 2003年
- 采用氟西汀对 44例帕金森病伴抑郁者进行为期 3个月的临床治疗。结果 ,3 6例完成为期 3个月的疗程 ,患者抑郁症状显著改善。
- 李根华徐元
- 关键词:帕金森病抑郁氟西汀
- 托吡酯对癫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托吡酯(TPM)对癫疒间发作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给予戊四氮(PTZ)致疒间大鼠TPM 80 mg/(kg.d)(大剂量TPM组)、40 mg/(kg.d)(中剂量TPM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灌胃,共14 d。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方法标记DNA片段,原位检测大鼠海马CA1和CA3区的凋亡神经元。结果各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均出现TUNEL阳性细胞。对照组海马CA1、CA3区TUNEL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5.83±4.58)个和(36.83±3.87)个;中剂量TPM组分别为(31.52±3.43)个和(32.35±4.69)个;大剂量TPM组分别为(23.50±2.81)个和(25.50±3.72)个。大剂量TPM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均P<0.001),与中剂量TP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中剂量TPM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大剂量TPM对癫疒间发作后的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徐元包仕尧李文张志琳蒋静子
- 关键词:癫痫凋亡托吡酯
- 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
- 2004年
- 目的 研究皮层下梗死伴抑郁患者的局部脑血流变化。方法 对 1 7名单一皮层下梗死病灶的卒中患者进行99mTc SPECT脑血流灌注显象。结果 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相比 ,梗死灶同侧的额叶皮层的脑血流明显减少 ,这种血流的降低与抑郁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额叶皮层的灌注减少可能反映了神经功能失联络 。
- 李根华徐元吴锦昌包仕尧
-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局部脑血流变化并发症
- 他汀类药物与帕金森病
- 2015年
- 他汀类药物是使用最广泛的降胆固醇药物,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调控神经退行病变相关的信号通路,可能对帕金森病产生有益的作用。文中综合近年的研究文献并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利弊。
- 徐元胡丽芳刘春风
- 关键词:帕金森病他汀类药物胆固醇
- 混合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体会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混合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方法联合应用Epley手法和Barbecue翻滚法对6例患者进行诊治,2次治疗间隔1d。结果 6例患者经1~7次治疗后症状均消失。结论混合性BPPV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及体位试验可明确诊断,联合应用Epley手法和Barbecue翻滚法安全、有效。
- 徐志宏徐元李根华
- 关键词:位置性眩晕半规管EPLEY手法BARBECUE翻滚法
- 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关系及相关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50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颅外段及颈总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l Thickness,IMT)。评定标准:颈动脉IMT〉0.9mm或(和)颈动脉斑块定义为CAS。入院后24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送检,测定Fg水平及其他生化指标,记录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等病史,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大小。结果按Fg水平分组(Fg≤3g/L组、Fg〉3g/L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g〉3g/L组的危险度为2.04,年龄、Fg水平、高血压病史及吸烟史对CAS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g与CAS的相关性最强。结论Fg水平与脑梗死患者CAS的发展密切相关,其作用可能强于其他的传统危险因素。
- 翟国杰邵国富徐元
-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