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峰
- 作品数:17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miRNA-30c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1年
- 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长度为18~24个核苷酸的可调控基因表达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它主要通过与靶标基因3′UTR的完全或不完全配对,降解靶标基因mRNA或抑制其翻译,从而参与调控个体发育、细胞凋亡、增殖及分化等生命活动。miRNA-30c作为miRNAs中的一员,不仅在多种组织中表达,而且许多研究还表明它可能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现对miRNA-30c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徐晓峰周怀君
- 关键词:MICRORNA肿瘤
- “跨越征分型”指导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手术方式的研究被引量:1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跨越征(COS)分型对Ⅱ、Ⅲ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93例Ⅱ、Ⅲ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超声监护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情况。采用COS分型将所有CSP患者重新分型为COS-1、COS-2型,比较分析COS分型下不同手术组间各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1)超声监护手术组26例(Ⅱ型19例、Ⅲ型7例),均行超声监护下负压吸引术;腹腔镜手术组67例(Ⅱ型36例、Ⅲ型31例),其中58例行腹腔镜监护下负压吸引术,9例行腹腔镜妊娠组织清除+子宫瘢痕修补术;两组患者妊娠囊与膀胱间子宫肌层厚度的中位数分别为1.05、0.00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基线资料、术中及术后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2)COS-1型49例(Ⅱ型27例、Ⅲ型22例),COS-2型44例(Ⅱ型28例、Ⅲ型16例),COS-1型、COS-2型CSP患者妊娠囊与膀胱间子宫肌层厚度的中位数分别为0.00、0.70 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但两种分型的患者间基线资料、术中及术后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3)COS-1型中9例行超声监护手术、40例行腹腔镜手术,COS-2型中17例行超声监护手术、27例行腹腔镜手术。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COS分型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相关性(r=-0.225,P=0.030)。COS-1型患者腹腔镜手术者妊娠囊与膀胱间子宫肌层厚度明显小于超声监护手术者(中位数分别为0.00、0.70 mm,P<0.01)。COS-2型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妊娠囊与膀胱间子宫肌层厚度、基线资料、术中及术后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新型COS分型对CSP的临床手术方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妊娠囊与膀胱间子宫肌层厚度≤3 mm的COS-2型CSP患者直接行超声监护下负压吸引术是安全可靠的。
- 李冬冬荆秀娟杨岚茹彤周怀君徐晓峰
- 关键词:手术方式选择负压吸引术超声监护妊娠囊妊娠组织
- HOXA10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同源框A10(HOXA10)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株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3年在鼓楼医院妇产科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21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标本2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HOXA10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将感染复数为5、10、20 MOI的ad-flag-HOXA10腺病毒质粒及20 MOI的ad-flag-lacz腺病毒质粒(对照组)感染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株,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将50 nmol/L的si-HOXA10及si-NC质粒转染Ishikawa细胞株,分别为下调组及下调对照组;将20 MOI的ad-flag-HOXA10及20 MOI的ad-flag-lacz腺病毒质粒感染Ishikawa细胞株,分别为上调组及上调对照组;Transwell小室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OXA10 mRNA表达量比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显著降低([0.56±0.14)vs (1.36±0.33),P<0.01],其蛋白表达量同样显著降低([1.01±0.25)vs (2.10±0.71),P<0.01]。上调HOXA10后5、10、20 MOI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且大多数处于早期凋亡([50.92±8.79)%、(55.17±4.07)%、(76.10±3.65)%vs (7.74±0.15)%,均P<0.01]。下调HOXA10表达后迁移细胞数显著增加([248±25)vs (135±15)个,P<0.01],上调HOXA10表达后迁移细胞数显著减少([50±6)vs (100±13)个,P<0.01];下调HOXA10表达后侵袭细胞数显著增多([131±18)vs (66±9)个,P<0.01],上调HOXA10表达后侵袭细胞数显著减少([34±8)vs(60±4)个,P<0.01]。结论:HOXA10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内膜中表达低于正常内膜,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株中上调HOXA10基因表达能促进细胞凋亡并抑制其迁移和侵袭能力。
- 李建周怀君孔祥怡吴婵徐晓峰赵建飞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凋亡
- 一种基于组态王与PLC的无线远程水质多参数测控系统及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组态王与PLC的无线远程水质多参数测控系统及其方法,包括传感器组、调理电路模块、现场控制模块、GPRS-DTU通讯模块、远程监控模块、MM440变频器;所述传感器组分别采集水质的PH值、温度、溶解氧数...
- 刘星桥徐晓峰林培星陈海磊曹毅超陈旭芳
- 文献传递
- 不同肥胖症诊断标准的肥胖与绝经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诊断标准的肥胖与绝经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手术治疗的146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肥胖诊断标准的肥胖与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按照中国成年人肥胖标准,肥胖患者腹水脱落细胞学阳性比例高于非肥胖患者(7.3%vs.1.0%)(P<0.05),但浸润深度、分化程度、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最大直径等高危因素在两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按照WHO制定的肥胖诊断标准,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因素在肥胖与非肥胖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BMI制定的肥胖诊断标准,肥胖与绝经后患者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性。
- 肖镇冬周航戴安怡徐晓峰李荣汤晓秋朱湘虹凌静娴周怀君李强
- 关键词:肥胖体重指数子宫内膜样腺癌
- 宫颈妊娠10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分析宫颈妊娠的临床特征,探讨宫颈妊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例宫颈妊娠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转归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因阴道反复流血就诊,9例有宫腔操作史,初次就诊时B超明确诊断9例,1例B超未见明显宫颈妊娠证据。单纯药物(甲氨蝶呤加米非司酮)保守治疗成功5例,联合药物加超声引导下清宫术保守治疗成功2例,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药物加超声引导下清宫术保守治疗成功1例,2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结论:充分认识宫颈妊娠的临床特征有利于早期诊治,宫颈妊娠治疗方案应个体化,单纯药物或联合保守性手术是治疗宫颈妊娠的切实可行且安全可靠的方法。
- 徐晓峰李荣周怀君
- 关键词:宫颈妊娠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保守治疗
- 持续质量评审对阴道分娩严重产后出血规范化诊治及其并发症影响研究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严重产后出血(severe postpartum hemorrhage,S-PPH)的持续质量评审对其规范化诊治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制定评审表单,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阴道分娩孕产妇中抽取514例S-PPH产妇的资料,围绕救治过程中预防性宫缩剂应用及时性、产后出血诊断和处理及时性、出血量计算是否准确、二线止血措施是否及时合理、输血指征是否恰当、医疗和护理记录是否及时等6项诊疗质量问题进行评审(2017年1月始)并反馈,比较评审开展前后的变化。结果阴道分娩总数为19338例,S-PPH 514例(2.7%)。其中,24h出血量1000~1500 mL为368例(1.9%),>1500~<2000 mL为105例(0.5%),≥2000 mL为41例(0.2%)。(1)2016年尚未开展评审,以此为对照,评审开展后,S-PPH病因诊断的及时正确率从87.2%逐年上升至97.3%(χ_(趋势)^(2)=11.378,P=0.001)。(2)氨甲环酸使用率从16.7%逐年上升至99.3%(χ趋势2=211.81,P<0.001),产时人工剥离胎盘从46.2%下降至30.6%(χ_(趋势)^(2)=4.974,P<0.05),二线处理中宫腔止血囊填塞时机提前,出血量尚未达到1000 mL开始填塞率,从34.1%上升至66.1%(χ_(趋势)^(2)=10.661,P=0.001)。(3)产后需要清宫者从16.7%下降至0.7%(χ_(趋势)^(2)=33.519,P=0.000);介入性盆腔血管栓塞率从3.8%降至0.7%(χ_(趋势)^(2)=4.201,P<0.05),近期总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由5.4%下降至1.4%(χ_(趋势)^(2)=4.890,P<0.05)。(4)输血率从46.2%逐年下降至12.9%(χ_(趋势)^(2)=30.124,P=0.000),其中产后24h出血量<1500 mL者中,输血率从23.1%逐年下降至3.8%(χ_(趋势)^(2)=13.165,P=0.000),合理输血率由79.5%逐年上升至93.2%(χ_(趋势)^(2)=7.280,P=0.007)。结论通过对S-PPH病例的评审反馈,可持续改进S-PPH的环节管理,提高产科全体医护人员对指南的执行力,使S-PPH相关的输血率和近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 周燕顾宁徐晓峰周航卢先艳王志群胡娅莉戴毅敏
- 关键词:严重产后出血宫腔填塞输血治疗
- 肥胖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肥胖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TCGA数据库中500例子宫内膜癌及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完成治疗及随访的45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组(18.5~24.9kg/m^(2))、超重组(25.0~29.9kg/m^(2))和肥胖组(≥30.0kg/m^(2))。分析比较不同组间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基线资料显示,TCGA及NDTH两队列中不同BMI组间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年龄均具有明显差异,肥胖组患者的诊断年龄相对较轻(P均<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在TCGA还是NDTH队列中,不同BMI组间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组织学及不同FIGO期别亚队列中,不同BMI组间患者的DFS及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子宫内膜癌合并肥胖者的诊断年龄可能相对偏小,但肥胖并不是影响子宫内膜癌远期预后的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 李冬冬荆秀娟刘涛徐晓峰周怀君
- 关键词:BMI肥胖预后
- 基于R语言的生存率相关分析技术的宫颈癌新靶标筛选方法和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R语言的生存率相关分析技术的宫颈癌新靶标筛选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宫颈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织的转录组基因原始数据;从转录组基因原始数据中筛选出在肿瘤组织与正常对照组织中满足条件的DEG;对筛...
- 徐晓峰周怀君陈娟刘涛
- 文献传递
- 过表达microRNA-30c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株作用的研究
- 目的:探讨体外过表达microRNA-30c(miR-30c)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及HEC-1-B细胞株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设计并构建能在肿瘤细胞中表达成熟miR-30c的表达质粒载体pR...
- 徐晓峰
- 关键词:生物学行为基因疗法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