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美
-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阴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外阴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6日我院收治的1例复发外阴DF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以无痛性皮肤结节为主要表现,经病理检查确诊。本例患者行外阴肿物广泛切除+局部皮瓣转移术,辅以术后放疗,外阴愈后良好。结论:DFSP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主要依靠病理确诊,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 徐正美宗利丽
- 关键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外阴
- 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型和假丝酵母菌群分布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英文)被引量:6
- 2011年
- 探讨致病假丝酵母菌菌群分布以及白假丝酵母菌基因型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我们对2009年9月~201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以及生活习惯、饮食、既往用药及工作环境相似的急性VVC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PCR-SSCP)对其阴道来源的假丝酵母菌进行分子水平的菌种鉴定,结合SSCP和基因扫描(GeneScan)对白假丝酵母菌CAI区进行多态性分析确定其基因型,对VVC的严重程度进行临床症状体征的评分。结果从获得的198份标本中分离白假丝酵母菌140株(70.7%);58株非白假丝酵母菌(29.3%)。198名患者中重度VVC 95人,轻中度VVC 103人。白假丝酵母菌在重度VVC和轻中度VVC患者中所占比列分别为62.1%和76.6%(P=0.011)。140株C.albican共检出38种CAI基因型且集中分布于少数几种,其中基因型30-45(44株,31.43%)和32-46(23株,16.43%)最常见,其次为基因型30-46(4株,2.86%)和32-47(9株,6.42%)。以上4种优势基因型菌株在重度VVC和轻中度VVC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7.9%vs 42.0%,P〈0.001)。结论白假丝酵母菌仍然是VVC的主要致病菌,但非白假丝酵母菌与白假丝酵母菌相比更容易引起重度VVC,白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型与VVC严重程度有关。
- 曾俊宗利丽毛婷黄郁馨徐正美
- 关键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白假丝酵母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基因扫描
- 新辅助化疗联合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及卵巢癌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
- 背景: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病变不易发现,出现症状时多属晚期,其病死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目前,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随后辅以铂类和紫杉醇的辅助化疗是晚期卵巢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新辅助化疗作为...
- 徐正美
-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新辅助化疗肿瘤细胞减灭术预后因素
- 文献传递
- 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临床观察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1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前予铂类为基础的腹腔内化疗1~2个疗程,2~3周后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对照组首先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再予化疗。观察两组失血量、腹水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理想减瘤及非理想减瘤例数、并发症、临床疗效、复发、死亡、生存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失血量少,腹水量少,手术时间短,理想减瘤例数多,非理想减瘤例数少,并发症少,总有效率高(P均<0.05);余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NACT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晚期卵巢癌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 徐正美宗利丽赵莉毛婷曾俊黄郁馨
- 关键词:肿瘤细胞减灭术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新辅助化疗术后住院时间
- TNF-α-1031T/C与IL-6-634C/G位点联合基因型多态性与内异症遗传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启动子区-1031T/C(TNF—α-1031T/C)位点与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区-634C/G(IL-6—634C/G)位点联合基因型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内异症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收集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珠江医院及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行腹、盆腔手术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内异症患者432例(内异症组)和同期因输卯管结扎、输卵管复通、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液、卵巢单纯性囊肿、畸胎瘤等在珠江医院妇产科行腹、盆腔手术且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均未发现内异症病灶的499例(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为基础的高分辨率熔解(HRM)曲线分析技术检测TNF—α-1031T/C和IL-6—634C/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1)TNF—α-1031T/C位点:内异症组TNF—α-1031T/C位点等位基因T和C频率分别为79.2%(684/864)、20.8%(180/864),对照组分别为81.8%(816/998)、18.2%(182/998);基因型TT、TC、CC频率内异症组为63.7%(275/432)、31.0%(134/432)、5.3%(23/432),对照组为66.5%(332/499)、30.5%(152/499)、3.0%(15/499),两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58,P=0.186)。(2)TNF-α-1031T/C与IL-6—634C/G位点联合基因型:联合基因型TT+CC、TC+CC、CC+CC、TT+CG、TC+CG、CC+CG、TT+GG、TC+GG、CC+GG频率内异症组分别为39.4%(170/432)、19.4%(84/432)、4.6%(20/432)、20.6%(89/432)、8.8%(38/432)、0.9%(4/432)、3.5%(15/432)、2.3%(10/432)、0.5%(2/432),对照组分别为36.7%(183/499)、17.4%(87/499)、1.4%(7/499)、26.1%(130/499)、10.4%(52/499)、1.2%(6/499)、3.8%(19/499)、2�
- 毛婷宗利丽王玉凤曾俊付永贵赵欣饶兴蔷黄郁馨徐正美朱晓南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疾病遗传易感性高分辨率熔解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