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惠秋平

作品数:82 被引量:598H指数:14
供职机构: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哲学宗教
  • 25篇文化科学
  • 20篇医药卫生
  • 7篇经济管理
  • 7篇社会学

主题

  • 31篇感恩
  • 27篇大学生
  • 13篇中介
  • 12篇情绪智力
  • 11篇少年
  • 11篇青少年
  • 10篇中介作用
  • 8篇手机
  • 8篇农村
  • 8篇农村留守老人
  • 8篇留守
  • 8篇留守老人
  • 7篇心理
  • 7篇幸福感
  • 7篇手机依赖
  • 7篇自我和谐
  • 7篇媒体
  • 7篇教学
  • 6篇心理健康
  • 6篇社会支持

机构

  • 80篇信阳师范学院
  • 19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郑州师范学院
  • 1篇平顶山学院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80篇惠秋平
  • 68篇何安明
  • 16篇刘华山
  • 3篇王财玉
  • 2篇王振宏
  • 2篇齐原
  • 2篇石伟
  • 1篇孙宏典
  • 1篇晋争
  • 1篇孙天义
  • 1篇崔磊
  • 1篇陈冉

传媒

  • 18篇中国临床心理...
  • 8篇信阳师范学院...
  • 4篇中国心理卫生...
  • 4篇心理发展与教...
  • 4篇心理学探新
  • 3篇教育研究与实...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牡丹江师范学...
  • 2篇心理科学
  • 2篇小学教学研究
  • 2篇基础教育研究
  • 2篇教育与教学研...
  • 2篇广西职业技术...
  • 1篇江苏高教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课程.教材....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卫生事业...
  • 1篇中国德育

年份

  • 5篇2023
  • 5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8篇2015
  • 6篇2014
  • 12篇2013
  • 9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少年手机依赖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与生活事件、学业倦怠的关系被引量:47
2019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手机依赖者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和学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青少年学业倦怠问卷和SCL-90,对1191名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果:①青少年手机依赖者与非手机依赖者在生活事件、学业倦怠和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差异,且手机依赖者各变量得分显著高于非手机依赖者;②生活事件、学业倦怠与心理健康三个量表得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③学业倦怠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生活事件既可以直接作用于青少年手机依赖者的心理健康,也可以通过学业倦怠间接作用于其心理健康。
何安明万娇娇惠秋平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业倦怠中介作用
基于特质感恩的青少年感恩量表的编制——以自陈式量表初步验证感恩三维结构理论被引量:49
2012年
本研究提出了立足中国文化背景的感恩的概念并进行了理论建构,以此为基础,自行编制了针对特质感恩的青少年感恩量表。对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结果表明:(1)特质感恩是一个六因素结构,包括对社会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对自然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自然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对他人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社会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他人恩惠的感知和体验;(2)自编的青少年感恩量表(AdolescentGratitude Scale,AGS)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教育诊断和进一步研究的工具。
何安明刘华山惠秋平
关键词:感恩
大学生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和调节作用被引量:50
2018年
目的:考察消极应对方式在孤独感与手机依赖之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情感与社会孤独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大学生手机成瘾量表调查了490名大学生。结果:①大学生孤独感、消极应对方式和手机依赖两两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②消极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依赖之间发挥中介作用;③消极应对方式在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依赖之间发挥调节作用。结论:降低大学生孤独感,有利于减少大学生选择消极的应对方式,减轻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消极应对方式能够调节孤独感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
何安明王晨淇惠秋平
关键词:孤独感手机依赖中介作用
手机媒体对中小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教育策略被引量:10
2012年
针对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在分析手机对中小学生社会化正负影响的基础上,从家庭、个人、学校、社会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消除手机媒体对中小学生的消极影响,发挥手机媒体的积极作用,促进中小学生社会化健康发展。
惠秋平何安明
青少年感恩与获得感的关系:一项交叉滞后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考察青少年感恩与获得感的稳定性、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和预测关系。方法:采用感恩量表和获得感状况调查问卷,对1175名青少年进行为期17个月的两阶段纵向追踪。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感恩与获得感间的同时性相关和继时性相关均显著;(2)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前后测感恩之间差异不显著,前后测获得感之间差异显著,后测获得感高于前测获得感。获得感的时间与性别交互作用显著;(3)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显示,前测的感恩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后测的获得感,前测的获得感可以正向预测后测的感恩。结论:青少年感恩相对稳定,获得感存在一定的发展变化;青少年感恩与获得感之间关系密切,两者相互预测,存在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
何安明吴晨阳石伟曲姿谕惠秋平
关键词:感恩青少年
初中生感恩与心理健康的交叉滞后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考察初中生在7个月期间感恩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对河南省一所初级中学的150名初中生进行7个月的纵向追踪研究,采用青少年感恩量表(AGS)以及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测查初中生的感恩与心理健康。然后采用二元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相关分析表明,感恩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系数显著;2交叉滞后回归显示,在控制了前测的心理健康之后,感恩及其因素1(对社会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在控制了前测的感恩之后,前测的心理健康对后测的感恩的预测作用不显著。3感恩及其6因子与心理健康10因子交叉滞后回归显示,感恩可以负向预测抑郁、恐怖、偏执、睡眠饮食因子。对社会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因素可以负向预测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敌对、偏执、睡眠饮食因子。结论:感恩能够预测心理健康。
惠秋平陈冉何安明
关键词:初中生感恩心理健康
情绪智力在农村留守老人感恩与自我和谐之间的效应:中介还是调节被引量:11
2012年
该研究为了考察农村留守老人感恩、情绪智力和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153名子女打工在外的农村老人。结果表明:(1)农村留守老人的感恩和情绪智力水平较高,自我和谐程度偏低;(2)自我和谐在健康状况上的主效应显著,健康状况与子女联系状况的交互作用也显著;(3)感恩与农村留守老人的自我和谐呈显著负相关;(4)情绪智力在感恩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中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5)情绪智力不是调节变量,不会显著影响感恩与自我和谐之间关系的强度和方向。
何安明刘华山惠秋平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自我和谐感恩情绪智力中介效应
优秀教师发展数据库建设的现状、基础及建设的理论构想被引量:1
2011年
文章从优秀教师发展数据库建设的意义、现状、理论基础和技术平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从内容框架建构、建构过程设计和技术支持设想三个层面探索了优秀教师发展数据库建设的初步构想。
何安明惠秋平
关键词:优秀教师数据库
大学生心理症状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纵向追踪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考察大学生在8个月期间心理症状与生活满意度的发展变化、两者间的相关关系和预测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CSLSS)为研究工具,对河南省某所高校的259名大学生进行为期8个月的纵向追踪调查。结果:(1)方差分析表明,前后测心理症状、生活满意度差异均不显著(F=1.73、0.40,均P>0.05);(2)相关分析显示,心理症状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前、后测中r=-0.32、-0.24,均P<0.001);(3)交叉滞后回归显示,在控制了前测的生活满意度之后,前测心理症状对后测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17,P<0.01);而在控制了前测的心理症状之后,前测生活满意度对后测心理症状的预测作用不显著(β=-0.02,P>0.05)。结论:心理症状和生活满意度均具有相对稳定性,心理症状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密切,心理症状能够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
惠秋平惠秋平王振宏
关键词:心理症状生活满意度大学生
无意识与有意识恐惧记忆习得的性别差异
2021年
近年来女性更容易患焦虑障碍的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然而以往关于恐惧记忆习得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只考虑了有意识恐惧记忆学习,却忽视了无意识恐惧条件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在恐惧条件作用过程中同时呈现无意识条件刺激和有意识条件刺激,从而同时考察在无意识恐惧记忆与有意识恐惧记忆习得进程中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男性可以快速地习得有意识恐惧记忆,并能成功地识别无意识安全信息;相对地,女性在有意识恐惧记忆习得的速度上较慢,并且表现出无意识安全学习缺陷。根据这些结果,在教育中强化女性个体的无意识安全学习能力可能是降低焦虑障碍发病风险的一种途径。
杨勇何安明惠秋平郑希付
关键词:焦虑障碍性别差异无意识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