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晓河

作品数:13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外交
  • 3篇中巴
  • 3篇中巴关系
  • 2篇意识形态
  • 2篇中国外交
  • 2篇同盟
  • 2篇六方会谈
  • 2篇会谈
  • 2篇核问题
  • 2篇朝核问题
  • 1篇典范
  • 1篇多棱镜
  • 1篇亚太自由贸易...
  • 1篇印巴战争
  • 1篇游戏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困境
  • 1篇支援
  • 1篇中朝关系
  • 1篇骚乱

机构

  • 13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美国波士顿大...
  • 1篇中共中央对外...

作者

  • 13篇成晓河
  • 1篇牛可
  • 1篇刁大明
  • 1篇赵明昊
  • 1篇庞中英

传媒

  • 5篇中国报道
  • 4篇外交评论(外...
  • 2篇南亚研究
  • 1篇世界知识
  • 1篇黄海学术论坛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巴基斯坦关系的嬗变:1962~1965被引量:17
2009年
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但学界对中巴这一“独一无二”的战略关系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本文在中国与印度相争的大背景下,对1962—1965年中巴关系的嬗变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冷战期间,谋求外在的同盟关系是巴基斯坦维护国家安全始终不渝的目标,巴基斯坦积极的对华政策是其顶住美国压力、建立中巴事实同盟的主因;中国在对巴政策中所追求的有限的政策目标以及对意识形态的摒弃是中巴事实同盟建立的另一重要原因。
成晓河
关键词:中国外交中巴关系中印关系
“主义”与“安全”之争:六十年代朝鲜与中、苏关系的演变被引量:9
2009年
上世纪60年代朝鲜与中、苏关系戏剧性的变化及其原因一直是学界想要解开的"谜"。中国政府新近解密的外交档案为揭开这个"谜"底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通过对解密档案及其他公开材料的研究,本文发现:(1)朝中与朝苏关系如影相随,但却沿着相反的轨迹运行,其中朝中关系的变化决定着朝苏关系的走向;(2)朝鲜与中、苏关系的大起大落主要受制于朝鲜半岛"分裂分治"的现实以及中苏论战两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在"主义"与"安全"之争中,"安全"因素最终胜出;(3)小国不弱,朝鲜主导了朝中、朝苏关系的发展变化。
成晓河
关键词:中朝关系意识形态安全需求中苏论战
日本新首相野田佳彦 “泥鳅”的生存之道
2011年
日本的新任首相野田佳彦自喻为泥鳅。在他看来,泥鳅有着一些卓尔不群的特点:第一,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或光鲜俊朗的外表,为人谦和;第二,不显山露水,处世低调;第三,韧性足、干劲大、生存力强。
成晓河
关键词:生存之道泥鳅首相生存力
意识形态在中国联盟外交中的作用:中国—阿尔巴尼亚联盟剖析被引量:5
2008年
联盟外交曾在新中国外交中占据着十分突出的地位,但学界对这种现象的研究还不系统和深入。本文以中国与阿尔巴尼亚这个特殊的同盟作为分析案例,试图回答意识形态在决定联盟兴衰中所起的作用。在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时代,"意识形态"在中阿结盟的过程中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但真正维系同盟的因素却是现实的国家安全利益,包括安全保障、经济互助。当中、阿两国在国家安全利益上发生深刻分歧后,"意识形态"这个曾把两个相距千里、大小迥异、缺乏历史渊源的国家凝聚在一起的关键性因素,却演变成为矛盾的焦点,并最终使貌合神离的同盟分崩离析。
成晓河
关键词:意识形态
六方会谈再议:议程调整与机制建设被引量:6
2016年
朝鲜第四次核试爆触发朝鲜半岛新一轮危机,并激发了学界重新审视停摆多年的六方会谈的兴趣。本文强调,朝鲜弃核的愿望以及国际社会能给予朝鲜的回报是解决朝核问题的关键因素。作为朝核问题的多边对话机制,六方会谈仍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无可替代的重要平台。本文尝试对六方会谈过去的成就与不足做出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为推动会谈的重启,提出如下建议:(1)调整六方会谈的议程设置,并行推进朝核问题以及朝鲜半岛和平机制问题的谈判;(2)在六方会谈短期内重启无望的情况下,创设灵活的小多边磋商新路径;(3)重启后的六方会谈可考虑设立内生的、普遍性的约束性机制,增加成员国违约成本,提高会谈的功效。
成晓河
关键词:六方会谈朝核问题
夏洛茨维尔骚乱:折射美国社会和政治困境的多棱镜
2017年
“把美国夺回来”“你们不会取代我们”,这是美国“白人至上主义”者为表达对白人主体地位渐丧的不满,在8月1l日开始的“团结右翼”集会抗议活动中喊出的口号。这场抗议发生在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起因是该市市议会响应当地部分族裔居民要求,决议拆除美国内战时期南方邦联军队总司令罗伯特·李将军的雕像。
刁大明牛可成晓河成晓河庞中英赵明昊安刚
关键词:美国社会政治困境棱镜骚乱抗议活动
“六方会谈”议程与机制的重建
2016年
朝鲜第四次核试爆引发了朝鲜半岛新一轮危机,并激活了中国学界重新审视停摆多年的六方会谈的兴趣。六方会谈短期内尚难重启,但需要为它重启做好准备。朝鲜弃核的条件以及国际社会能解决朝鲜的回报是解决朝核问题的关键因素,但作为朝核问题的多边对话机制——六方会谈——仍是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无可替代的重要平台。为推动会谈重启,建议:调整六方会谈的议程设置,在继续推进朝核问题谈判的同时,把朝鲜半岛和平机制问题的谈判提升到与朝核问题并重的位置;在六方会谈短期内重启无望的情况下,创设灵活的小多边磋商新路径,使利益攸关方保持接触,交流意见,协调立场;重启后的六方会谈需考虑设立内生的、普遍性的约束性机制,提高机制内国家违约成本和会谈的功效。
成晓河
关键词:六方会谈朝核问题
延坪岛危机下的半岛局势
2011年
虽然这一轮"胆小鬼"游戏以朝鲜的退让而结束,但朝鲜半岛分裂分治的现实注定会使这两个国家重演这种令人窒息的游戏。如今的延坪岛风平浪静,但朝韩冲突的根源仍存。
成晓河
关键词:局势游戏
第二次印巴战争中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援被引量:7
2012年
1965年印巴战争期间,中国政府秉承一贯的"言行一致"的作风,如约给予了巴基斯坦全方位的支持和援助,为维护巴基斯坦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中巴两国空间上的障碍、军事合作机制的缺失、中国自身相对孤立的外交处境以及有限的实力限制了中国援巴的效果。鉴于中国外交与军事支持的有限效果,战后的巴基斯坦一改先前"亲中疏美"的外交姿态,在对华、对美和对苏关系上采取等距离的政策。
成晓河
关键词:中巴关系军事同盟印巴战争
中巴战略合作的典范:喀喇昆仑公路被引量:6
2010年
喀喇昆仑公路是中国为数不多的超大型外援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出于战略考虑,中国在修建喀喇昆仑公路的问题上积极主动,不仅提议修建此路,而且还承诺提供援助;尽管在中巴事实同盟形成过程中两国战略目标逐步重叠,但因顾忌美国的反对,巴基斯坦在修路问题上态度有过反复;1965年的印巴战争最终促成喀喇昆仑公路的上马。
成晓河
关键词:中国外交中巴关系同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