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云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二甲基甲酰胺致人肝细胞DNA的损伤效应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不同染毒剂量二甲基甲酰胺(DMF)在不同染毒时间下对人正常离体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肝细胞染毒分别以PBS阴性对照组、1.56、6.25、25.00、100.00mmol/L的DMF和100μmol/L的H2O2,染毒时间为0.5、3.0、6.0、12.0和24.0h,用γH2AX免疫荧光法观察肝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不同剂量的DMF和H2O2诱导形成γH2AX焦点的细胞数量多于PBS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着DMF染毒剂量的增加,形成γH2AX焦点细胞数有增多趋势;在不同染毒时间处理后,γH2AX焦点细胞数的形成除3.0h组和0.5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处理时间组与0.5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形成γH2AX焦点细胞数有减少趋势。结论不同剂量DMF可引起DNA的损伤,并且损伤程度与剂量呈正相关,与染毒时间呈负相关,γH2AX可作为检测细胞DNA损伤程度的良好指标。
- 宣志强路艳艳杨军杨锦蓉房云李雪芝王菁
-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DNA损伤
- 二甲基甲酰胺染毒致人肝细胞DNA损伤及维生素C干预作用研究
- 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是一种低毒类有机溶剂,主要应用于萃取、有机合成、染料、纤维、皮革、制药等工业。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DMF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接触DMF导致中毒的事件不断...
- 房云
- 关键词:肝细胞毒性DNA损伤彗星实验
- 文献传递
- MTT法观察DMF致人肝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观察不同染毒剂量二甲基甲酰胺(DMF)对正常成人离体肝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比色法观察细胞生长变化,分别以1.56mmol/L、6.25mmol/L、25mmol/L、100mmol/L DMF为染毒剂量,以6h、12h、24h为染毒时间对人肝细胞进行培养。比较在不同时间下,不同染毒剂量组与阴性组的细胞生长率。结果同一染毒时间组内,不同剂量组的细胞生长变化率结果差异有显著意义(F=27.41、23.86、111.22,P<0.01),以100mmol/L DMF组细胞增殖率为最低,但不同染毒剂量组细胞生长变化率未见明显剂量-效应关系,染毒6h和12h 25mmol/L组的细胞生长变化率高于其他浓度组;同一染毒剂量组内,各不同染毒时间组的细胞生长变化率结果差异有显著意义(F=27.80、29.79、42.47、28.88,P<0.01),以24h组细胞增殖率为最低。结论与阴性组比较,DMF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但不同染毒剂量组细胞生长变化率的剂量-效应关系不明显;随染毒时间延长,同一染毒剂量组内细胞增殖活性变化率有下降趋势,有一定染毒时间-效应关系。
- 房云杨锦蓉王菁
- 关键词:肝细胞毒性
- VitC对二甲基甲酰胺致人肝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二甲基甲酰胺(DMF)致人肝细胞DNA的损伤情况及不同剂量VitC的干预作用。方法取正常成人肝细胞DMF染毒,DMF剂量为1.56、6.25、25、100 mmol/L、同时设阴性组与H2O2阳性组;100mmol/L DMF染毒后VitC的干预剂量为0.025、0.05、0.10、0.25mmol/L,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观察肝细胞DNA的损伤。结果同一处理时间组内各DMF染毒组与阴性对照组间MTL值与MTM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DMF处理肝细胞后,随着染毒剂量增加MTL值亦增加,最大MTL值出现于100mmol/LDMF组。各染毒组MTL值与MTM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浓度DMF能引起肝细胞DNA损伤,小剂量VitC对DMF致肝细胞DNA损伤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 杨锦蓉房云钱亚铃鞠莉林君芬庞孟涛王菁
- 关键词:二甲基甲酰胺肝细胞VITC单细胞凝胶电泳DNA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