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繄恭
- 作品数:105 被引量:809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灸法在治疗卵巢早衰中的应用浅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整理古今文献中灸法治疗卵巢早衰(POF)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现代文献通过计算机检索,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古籍文献检索范围以《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录》《中医文献学》推荐妇科相关文献及针灸文献为主,从用穴归经、灸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最终获得现代文献23篇,古籍11部。灸疗部位现代文献主要集中在腰骶、背部、下腹部以及下肢,古籍文献主要集中在全腹部,下肢、骶部、上肢;涉及到的经脉现代文献主要在任脉、督脉、足太阳、足阳明、足太阴,古籍中文献中有足三阴经、足三阳、任脉、督脉、手少阴、手阳明,研究发现现代文献用穴范围明显少于古代,且现代取穴阳经偏多,而古籍中阴经反而偏多。结论灸法合并其他治疗POF疗效显著,但艾灸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不明,缺少作为单一干预的临床研究证据,基础研究有限。
- 王飞张亚男张亚男房繄恭
- 关键词:灸法卵巢早衰归经
- “四肢当中取”治则治疗肌萎缩性侧索硬化被引量:3
- 2014年
-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Irlyotmphiclateralsclerosis,AIs)属于运动神经元病(motorneurondisease,MND),其确切致病原因及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目前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元的,其中遗传因素和环境被认为是主要病因,尤其是遗传因素。本病的发病年龄越大,患者的生存时间越短。本病患者多中年发病,病程为2~6年,亦有少数病程较长者男性多于女性,患病比例为1.2~2.5:1,年发病率为0.13。1.4/10万。由于本病目前无特效疗法,故只采用对症治疗。
- 吴雪杨佃会房繄恭
- 关键词:肌萎缩性侧索硬化针灸疗法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中医药疗法医案
- 调经促孕针法治疗卵巢功能衰退性疾病的应用探析被引量:7
- 2022年
- 调经促孕针法以调冲任、补肝肾、安神志为治疗原则,临床应用于卵巢功能衰退性疾病,提倡全周期针刺治疗。临床研究表明该法可改善月经及排卵情况,提高卵巢储备功能、反应性及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影响妊娠结局;改善负性情绪及雌激素低下引起的症状,综合提高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主要机制涉及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整体调节和卵巢颗粒细胞促卵泡激素(FSH)/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转导局部调节两方面。
- 杨莉许焕芳勾明会杨会生丰逸轩刘思雨房繄恭
- 关键词:针法
-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总结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症(DOR)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国际针灸病例注册研究平台2017年9月—2023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等28家临床中心收集的DOR数据,回顾性分析DOR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人口学特征、病因特征、月经特征及临床表现特征。结果人口学特征:共纳入患者418例,年龄24~52(38.9±5.7)岁,病程36(12,60)个月;已婚410例(98.1%)、未婚8例(1.9%),大学及以上学历253例(60.5%)、高中及以下学历165例(39.5%)。病因特征:84.8%DOR患者无明显诱因,其次为医源性因素(12.9%)。月经特征:59.6%DOR患者月经周期正常,46.0%DOR患者经量适中,42.4%DOR患者月经颜色暗红,72.6%DOR患者不痛经,月经周期为(27.28±3.95)d,经期为(4.77±1.72)d。临床表现特征:DOR患者常见症状依次为潮热、继发不孕、畏寒、盗汗、月经量少、易疲劳、乏力、情绪低落、睡眠不佳、五心烦热等;临床表现/症状组合:组合1为易疲劳-乏力-盗汗-潮热-畏寒-月经量少-不孕,组合2为阴道干涩-性欲低下-五心烦热-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低落-睡眠不佳。结论DOR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为隐匿性、多样性发展。DOR患者以高龄、已婚女性为主;其病因多为特发性因素,大部分患者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适中;临床核心症状为盗汗、潮热、乏力、畏寒、睡眠不佳、情绪低落、不孕。
- 勾明会房繄恭
- 关键词:病因
- 针灸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被引量:23
- 2017年
- 目的:客观评价针灸提高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妊娠率的有效性和证据的指导力度。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手工补充检索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关于针灸辅助生殖的重要会议集和过刊资料,由2名研究者单独筛选文献、提取资料。用软件Rev Man 5.3作Meta分析,用软件GRADEprofiler 3.6按照GRADE系统对Meta分析的结局指标进行证据分级。结果:共纳入的32篇RCTs,共4 815例IVF-ET女性患者。Meta分析结果:(1)针灸与西药促排方案比较对IVF-ET患者临床妊娠率(CPR)和出生率(LBR)影响,合并后的异质性分为(I2=0%,P=0.60;I2=0%,P=0.74),总合并效应量RR分别为(1.38,95%CI[1.23,1.55];1.29,95%CI[1.03,1.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48,P<0.00001;Z=2.21,P=0.03);(2)针灸与安慰针刺和空白对照比较对IVF-ET患者CPR的影响,合并后的异质性为I2=74%(P<0.00001),总合并效应量RR=1.43(95%CI[1.15,1.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21,P=0.001);(3)针灸与安慰针刺比较对IVF-ET患者LBR的影响,合并后的异质性为I2=70%(P=0.002),总合并效应量RR=1.18(95%CI[0.89,1.58]),不具有统计学差异(Z=0.14,P=0.25)。结论:基于目前的证据,针灸提高IVF-ET患者的CPR效果显著,针灸对LBR的影响未体现明显的优势,两个结局指标的GRADE证据分级均为低质量。
- 杨会生房繄恭李晓彤李晓彤尚洁
- 关键词:针灸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
- 围刺配合拔血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总结局部围刺结合拔血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性。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阿是穴局部围刺结合梅花针叩刺后拔血罐治疗,并与对照组26例单纯辨证取穴加阿是穴梅花针叩刺后拔血罐进行对照观察。结果:经4个疗程(28~30 d)治疗,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70.0%;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46.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刺为主结合拔血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良好效果,疼痛感较轻。
- 吴雪房繄恭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围刺叩刺拔罐
- 电针夹脊穴的抗炎镇痛和免疫调节作用(英文)被引量:22
- 2006年
- 背景:临床观察证实,针灸具有确切的抗炎和免疫调节的作用,这是针灸防治各类免疫失调和急慢性炎症的基础。目的:观察电针夹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镇痛作用及对其T细胞亚群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基础实验室。材料:选用纯种Wistar大鼠30只。适应性饲养5d后,随机将大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电针夹脊(组,每组10只。方法:①实验于2005-01/2005-05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基础实验室完成。模型组和电针夹脊(组用弗氏完全佐剂造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于造模当天,电针夹脊(组针刺双侧第3,5腰椎夹脊(,用28号0.5寸(约1.65cm)不锈钢毫针在大鼠第3,5腰椎棘突下旁开约0.3cm直刺进针,接G6805-2A型多功能电针治疗仪给予疏密波(频率约4Hz,密波频率约60Hz),强度约为1mA,30min/次,1次/d,连续治疗7d。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以相同的方式捆绑固定(用粗布绳将大鼠捆绑固定于大鼠固定器)7d。②于造模前,造模后1,7d进行痛阈测定:采用热痛刺激仪的强光照射大鼠足垫部,将大鼠的缩爪潜伏期作为痛阈值。③造模前,造模后1,7d采用鼠足容积测定器测定大鼠右后爪足容积(容积排水法),计算肿胀率(%)=(造模后鼠足容积-造模前鼠足容积)/造模前鼠足容积×100%。④于造模后8d,采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CD4+,CD8+细胞表达率并计算CD4+/CD8+。⑤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电针夹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痛阈、足肿胀率及血清T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造模后1d,模型组、电针夹脊(组大鼠右后足足容积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造模前(P<0.01);肿胀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造模后7d,模型组右后足容积及足爪肿胀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足容积明显高于造模前(P<0.01);电针�
- 吕玉玲赵鲁明陈洪沛房繄恭吴富东
- 关键词:电针T淋巴细胞亚群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针刺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取穴规律被引量:11
- 2022年
-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取穴选用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3月31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Cochrane Library以及Embase收录的针刺治疗POI的相关文献,收集处方中的穴位信息,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文献78篇,腧穴64个,累积使用频次478次,主要归经为膀胱经、任脉、脾经等;针刺治疗常用腧穴为关元、三阴交、肾俞、子宫、足三里、太冲、中极、血海、脾俞、次髎等;注重特定穴的应用,如交会穴、募穴;常选用的腧穴组合为关元-三阴交-肾俞;基于熵聚类算法获取候选新腧穴组合9个及新腧穴处方2首。结论:针刺治疗POI取穴经脉主要以膀胱经、任脉、脾经为主,以关元-三阴交-肾俞为组方核心腧穴,以调冲任、补肝肾、调气血、安神志为针刺治疗POI方法。
- 勾明会杨会生刘思雨丰逸轩郝明昭范素房繄恭
- 关键词:卵巢早衰针刺取穴规律关联规则
- 基于AGREE Ⅱ对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评价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采用AGREEⅡ工具对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质量情况进行评价。通过检索2004至2013年期间正式发布的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共检索到抑郁症、带状疱疹、中风假性延髓麻痹、偏头痛、贝尔面瘫5个针灸循证临床实践指南,采用AGREEⅡ工具,分析每个指南的范围与目的、参与人员、制定的严谨性、清晰性与可读性、应用性、编辑独立性6个领域的独立得分情况,最后进行全面评估。结果显示针灸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编辑独立性质量最高,平均得分97.9%;其次为清晰性与可读性,平均得分83.3%;参与人员平均得分78.1%;制定的严谨性平均得分75.6%;范围与目的平均得分68.1%;应用性质量平均得分62.5%;5个指南的总体评价分数均为6;全面评估结果均为推荐。表明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数量不多,整体质量较好。
- 房繄恭白艳刘保延王飞吴雪
- 关键词:循证医学
- 循证医学用于针灸临床研究的问题与思考被引量:4
- 2012年
- 循征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如何指导针灸临床研究?本研究根据循证医学与针灸学的各自特点,指出两者交融时存在的问题,主要从随机与盲法两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应重视实用性RCT在针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 王飞杨佃会房繄恭刘保延
- 关键词:循证医学针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