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撒忠秋

作品数:12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6篇马钱
  • 6篇马钱子
  • 6篇肝细胞
  • 5篇马钱子碱
  • 4篇细胞癌
  • 4篇肝细胞癌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纳米
  • 3篇结直肠
  • 3篇结直肠癌
  • 3篇肝癌
  • 3篇肝转移
  • 3篇肠癌
  • 2篇蛋白
  • 2篇直肠癌肝转移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机构

  • 12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上海医药工业...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12篇秦建民
  • 12篇撒忠秋
  • 9篇李琦
  • 9篇殷佩浩
  • 9篇盛霞
  • 9篇杨林
  • 7篇张敏
  • 7篇徐夏君
  • 3篇曹伟家
  • 3篇陈腾
  • 3篇陈庆华
  • 3篇黄涛
  • 2篇倪雷
  • 2篇高科攀
  • 1篇苌静
  • 1篇马经纬
  • 1篇唐剑敏
  • 1篇沈鹤柏

传媒

  • 3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粒在肝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撒忠秋倪雷秦建民
关键词:肝癌纳米
马钱子碱纳米微粒抗肝细胞癌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观察马钱子碱纳米微粒的抗肝细胞癌作用.方法 采用超声乳化法研制羧基化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马钱子碱纳米微粒,体外观察其对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FQ-PCR检测药物作用72 h对肝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马钱子碱纳米微粒平均粒径(146±96) nm,载药率:4.2%,包封率:67%.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肝癌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呈现剂量依赖性.5-FU、马钱子碱和马钱子碱纳米微粒对肝癌细胞生长的IC50分别为16.7 μg/ml、90.3 μg/ml和164.9 μg/ml,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空白纳米微粒相比,马钱子碱纳米微粒显著诱导肝癌细胞Fas蛋白和mRNA表达,且320 μg/ml剂量诱导表达显著高于160 μg/ml (P<0.05).结论 马钱子碱纳米微粒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生长,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可能与上调肝癌细胞Fas蛋白和mRNA表达有关.马钱子碱纳米微粒是一种具有潜在发展前景的肝癌治疗药物.
秦建民撒忠秋徐夏君杨林盛霞张敏李琦殷佩浩高科攀陈庆华
关键词:马钱子碱纳米微粒肝细胞癌
马钱子碱抗肝细胞癌侵袭转移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马钱子碱(Brucine)是马钱子主要成分之一,是一种弱碱性生物碱,水溶性差,作为活血通络和"以毒攻毒"代表药物,对T淋巴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对小鼠淋巴细胞功能有剂量依赖性的功能调节作用,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和很强的镇痛作用。马钱子碱是否具有抗肝细胞癌侵袭转移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肝癌细胞,观察马钱子碱抗肝癌侵袭转移作用。
秦建民撒忠秋杨林盛霞李琦殷佩浩张敏
关键词:肝细胞癌
马钱子碱免疫纳米微粒的研制及药代动力学特点被引量:11
2012年
背景:由于马钱子碱具有剧毒、难溶于水、静脉应用治疗窗窄、中毒量与治疗量接近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于肝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目的:研制马钱子碱免疫纳米微粒,观察马钱子碱免疫纳米微粒体内药物代谢特点。方法:利用阴离子聚合和化学改性技术制备羧基化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采用超声乳化技术制备羧基化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马钱子碱纳米微粒,化学偶联技术将马钱子碱纳米微粒与抗人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结合,研制具有免疫靶向特点的药物制剂马钱子碱免疫纳米微粒。结果与结论:马钱子碱免疫纳米微粒外观圆整,大小较均一,平均粒径(249±77)nm,Zeta电位(-18.7±4.19)mV。马钱子碱包封率(76.0±2.3)%,载药量(5.6±0.2)%。马钱子碱免疫纳米微粒在释放介质中24h累积释放80%以上,48h释放完全。马钱子碱免疫纳米微粒在体内代谢过程属于非房室模型,半衰期为(15.69±3.77)h,显著长于马钱子碱半衰期(P<0.01)。提示实验成功研制了免疫靶向药物马钱子碱免疫纳米微粒,马钱子碱免疫纳米微粒在体内代谢过程属于非房室模型,表现出明显的缓释性。
秦建民杨林撒忠秋黄涛盛霞李琦殷佩浩张敏高科攀陈庆华马经纬沈鹤柏
关键词:马钱子碱药代动力学生物材料
马钱子对人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马钱子对人肝癌细胞生长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SMMC.7721,分别加入5%、10%、20%的马钱子药物血清,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长抑制作用。20%马钱子药物血清作用肝癌细胞SMMC-77210、24、48h后,分别收集细胞,提取蛋白和总RNA,应用Westernblot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Fas、CyclinD1、PCNA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20%马钱子药物血清对人肝癌细胞72h的生长抑制率为(54.94±8.19)%,与5%、10%浓度抑制率(19.928±7.653)%、(29.020±6,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3,P〈0.01)。药物血清作用24、48h后,肝癌细胞SMMC-7721Fas蛋白表达分别为(0.302±0.009)、(0.399±0.021),与对照组(0.226±0.0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25,P〈0.05);药物血清作用48h后,肝癌细胞SMMC-7721PCNA蛋白表达为(0.7457±0.0386),与对照组、24h(0.8529±0.0099、0.9016±0.01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血清作用24、48h后,肝癌细胞SMMC-7721CyclinD1mRNA表达分别为0.045680±0.038130、0.026714±0.019934,与对照组(0.145246±0.0485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71,P〈0.05);药物血清作用24、48h后,肝癌细胞SMMC-7721CyclinD1蛋白表达,PCNA、FasmRNA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8.25,P〉0.05)。结论马钱子具有抑制人肝癌细胞增殖作用,其抑制效应与药物血清浓度成正相关;通过上调肝癌细胞Fas蛋白和下调PCNA蛋白及CyclinD1mRNA表达,是马钱子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
苌静杨林秦建民盛霞撒忠秋黄涛殷佩浩李琦
关键词:马钱子
马钱子碱抗肝细胞癌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马钱子碱抗肝细胞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SMMC.7721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马钱子碱(2.5~400μg∥m1),细胞培养72h,M1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Western blotting和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别测定培养24、48、72h肝癌细胞PCNA、CyclinD1、FAS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随着马钱子碱用量逐渐增加,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抑制作用增强,马钱子碱用量为320仙g/ml时对肝癌细胞生长抑制率接近100%。马钱子碱作用肝癌细胞24h与作用48h相比,Fas蛋白和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F=2.547,1.582,均P〉0.05),作用72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1.036,1.137,均P〈0.05);PCNA和CyclinD1的mRNA和蛋白表达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NA分别F=3.612,2.174,3.029;CyclinD1分别F=2.361,2.915,1.976,均P〉0.05)。结论马钱子碱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可能通过肝癌细胞FAS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加.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发挥抑制作用。而与PCNA和CvclinD1作用无关。
秦建民徐夏君盛霞李琦殷佩浩张敏杨林撒忠秋
关键词:肝细胞马钱子碱药物筛选试验抗肿瘤
马钱子碱纳米微粒抗肝细胞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马钱子碱纳米微粒抗肝细胞癌作用。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法研制羧基化聚乙二醇-聚乳酸嵌段共聚物马钱子碱纳米微粒,体外观察其对肝癌细胞SMMC-7721 生长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 和FQ-PCR ...
秦建民陈庆华撒忠秋徐夏君杨林盛霞张敏李琦殷佩浩高科攀
关键词:马钱子碱纳米微粒肝细胞癌
蛋白质组学在肝癌发生机制及诊治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10年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涉及一系列多基因参与、多步骤协同的复杂过程,通过DNA序列无法解释所有的生物功能,同样的基因组却表达出不同的蛋白质,显示出不同的生物学功能.通过检测肝癌细胞、组织及外周血清蛋白质表达谱,深入开展肝癌发生、发展、复发与转移相关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对于阐明肝癌发病机制以及研究新的肝癌诊断与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撒忠秋秦建民倪雷
关键词:蛋白组学肝癌
大鼠肝硬变和肝癌发生中肝组织病理和甲胎蛋白的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大鼠肝硬变和肝癌发生中肝组织病理和甲胎蛋白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分别采用DENA、四氯化碳和橄榄油诱导建立肝癌和肝硬变模型,于诱导前和诱导后2周、4周、8周、14周、18周和21周分别获取肝、脾组织和外周静脉血,HE染色进行肝脾组织病理学检查,ELISA法测定外周血清AFP水平。结果大鼠肝硬变诱发过程中18周后出现肝假小叶,淤血性脾肿大;大鼠肝癌诱发过程中14周病理性核分裂,核仁变大、数量增多,肝癌结节形成,脾脏充血性改变。大鼠肝硬变诱发过程中外周血AFP在4周开始升高,14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大鼠肝癌诱发过程中外周血AFP在2周开始升高,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肝癌大鼠外周血AFP表达水平在8周时显著高于肝硬变大鼠(P<0.05)。结论不同诱导因素下大鼠肝脏病理变化出现时间和损害程度不尽相同,DENA对肝脏损害程度较四氯化碳对肝脏损害重;肝细胞受到病毒、细菌、毒素、化学毒物等损害时,动态监测外周血AFP水平,对评估肝细胞损伤程度和癌变具有双重生物学意义。
秦建民杨林盛霞黄涛徐夏君撒忠秋唐剑敏李琦殷佩浩
关键词:甲胎蛋白
IL-10和IL-12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IL-10、IL-12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作用。方法分别收集自2008年1月到2010年6月健康成年人、结直肠癌术前、术后和术后肝转移患者外周血,采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清IL-10、IL-12水平,采用FACS Calibur3.0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比例,进行各组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外周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成年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P<0.05),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外周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术前患者(P<0.05);结直肠癌术前、术后和术后肝转移患者外周血清IL-1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成年人,结直肠癌术前、术后患者之间以及术后和术后肝转移患者之间外周血清IL-12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及Th细胞比例数显著低于健康成年人(P<0.05),Ts细胞比例数显著高于健康成年人(P<0.05)。NK细胞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显著低于健康成年人(P<0.05)。结论不同临床时期结直肠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严重障碍,纠正机体细胞因子和免疫状态紊乱,不仅能够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可能有助于控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秦建民盛霞杨林撒忠秋徐夏君李琦殷佩浩张敏陈腾曹伟家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细胞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