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效存德

作品数:213 被引量:977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1篇期刊文章
  • 31篇专利
  • 26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3篇天文地球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5篇理学
  • 4篇水利工程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5篇气候
  • 34篇冰盖
  • 34篇冰芯
  • 27篇气候变化
  • 27篇南极冰
  • 27篇南极冰盖
  • 27篇极冰
  • 24篇冰川
  • 23篇雪冰
  • 22篇冰冻圈
  • 21篇气温
  • 15篇同位素
  • 14篇积雪
  • 13篇海冰
  • 12篇青藏
  • 12篇青藏高原
  • 10篇水汽
  • 10篇气象
  • 10篇DOME_A
  • 9篇伊利莎白公主...

机构

  • 157篇中国科学院
  • 99篇中国气象科学...
  • 4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7篇中国科学院大...
  • 24篇中国科学院西...
  • 14篇中国气象局国...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气象局
  • 8篇中国极地研究...
  • 6篇西北师范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5篇中国气象局兰...
  • 5篇山东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国家海洋局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作者

  • 213篇效存德
  • 72篇秦大河
  • 49篇任贾文
  • 41篇丁明虎
  • 29篇卞林根
  • 28篇李忠勤
  • 24篇张东启
  • 22篇张明军
  • 18篇李传金
  • 18篇王晓香
  • 16篇张通
  • 15篇杜志恒
  • 15篇侯书贵
  • 14篇谢爱红
  • 13篇孙俊英
  • 12篇王士猛
  • 12篇柳景峰
  • 11篇逯昌贵
  • 11篇秦翔
  • 9篇马丽娟

传媒

  • 40篇冰川冻土
  • 2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7篇科学通报
  • 10篇极地研究
  • 7篇地球科学进展
  • 5篇中国科学(D...
  • 5篇中国科学:地...
  • 4篇地理学报
  • 4篇自然杂志
  • 4篇第四纪研究
  • 3篇气象学报
  • 3篇第一届中国大...
  • 2篇世界科技研究...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海洋学报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自然科学进展
  • 2篇地理科学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

  • 6篇2023
  • 8篇2022
  • 7篇2021
  • 12篇2020
  • 9篇2019
  • 8篇2018
  • 14篇2017
  • 11篇2016
  • 6篇2015
  • 14篇2014
  • 10篇2013
  • 15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1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10篇2004
2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于大气水汽氢氧稳定同位素比率监测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大气水汽氢氧稳定同位素比率监测的系统,有助于在颠簸或起伏较大的走航环境中准确、高效地生成具有多个浓度梯级的标准水汽,并且有助于节约成本。上述系统包括干空气产生系统、进样系统、雾化输出系统、以及控制...
丁明虎张通张东启效存德柳景峰李传金
文献传递
南极冰盖最高点满足钻取最古老冰芯的必要条件:Dome A最新实测结果被引量:23
2007年
在极地冰盖,“低温、低积累率”是获取古老冰芯的必要条件之一.通过南极冰盖最高点Dome A(冰穹A)自动气象站连续记录的2005年和2006年10m深度雪温数据,得到Dome A的多年平均气温约为-58.3℃,较东南极冰盖分冰岭的其他冰穹如Dome C,Dome F,Dome B以及Vostok均低。是迄今地球上实测最低年平均温度;从雪冰气温代用指标δ^18O和δD测值看,Dome A在上述地点中亦最低.自动气象站记录的雪面高度数据表明2005—2006年间Dome A年积累率约0.01-0.02m水当量,是迄今在东南极冰岭测得的最小积累率.Dome A低温、低积累率特点是寻找年代超过1Ma冰芯的必要条件.
效存德李院生侯书贵Ian Allison卞林根任贾文
关键词:DOME积累率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重建的过去1000年北半球环状模(NAM)指数
2021年
受限于观测资料的短缺,关于北半球主要大气环流模态(Northern Annular Mode,简称NAM)的演变规律和机理还很不明确。运用树轮、冰芯、沉积物等代用指标重建时间序列更长的NAM指数有助于加深对其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的认识。本文通过评估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在古气候重建中的适用性,基于PAGES 2k的气候代用指标重建了过去1000年高分辨率(1年)的NAM指数。研究结果表明相比普通线性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等模型,Cat Boost、极端随机树和主成分回归模型可以有效地避免过拟合,模型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Cat Boost模型的重建结果与器测时段内NAM指数的相关系数最高(R=0.93,p<0.01),能够更好地拟合NAM指数的量级和峰谷变化。分析过去1000年NAM指数的变化特征,发现NAM具有显著的百年际周期(167.5年)和多年代际周期(32.3年)波动,1950~2000年NAM由负位相转向正位相的速率在过去1000年中前所未有。进一步探究NAM与温度和海冰的关系发现,1850年之前,暖期对应NAM增强,冷期对应NAM减弱;而在1850年之后NAM的多年代际变化与巴伦支-喀拉海海冰范围的变化趋于一致,1950年之后NAM向正位相快速转变可能是温度和北极海冰异常共同影响的结果。
杨佼效存德效存德
15世纪中叶火山喷发对青藏高原和北极水热组合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简称CMIP5)多模式集合平均与过去2000年全球变化网络(Past Global Changes 2k Network,简称PAGES2k)代用记录重建的15世纪中叶全球温度年代际变化特征非常一致,规避了模式和气候代用记录由于各自的不确定性而导致两者的不匹配现象,为揭示自然因素主导气候变化的机理提供了完美时间窗口。而火山喷发作为15世纪中叶气候变化最主要的外强迫,其对区域气候变化在年代际尺度的影响仍不清楚。本文利用通用地球系统模式过去千年集合模拟(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Last Millennium Ensemble,简称CESM-LME),分析了15世纪中叶连续火山喷发对北半球"两极"(青藏高原和北极)温度、降水和水热组合年代际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5世纪中叶连续的火山喷发对青藏高原和北极夏季气候年代际变化的直接强迫作用,导致青藏高原和北极地区的温度和降水发生年代际尺度的下降和减少、水热组合趋于同向变化,而火山活动的间接作用可能通过影响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简称AO)和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Atlantic Meridional Overturning Circulation,简称AMOC)来调控冬季温度和降水的变化。
刘威史锋史锋薛惠鸿肖国桥效存德段安民
关键词:火山活动青藏高原年代际变化
格陵兰NEEM冰芯1711~1969年火山事件重建
2021年
冰芯作为良好的地质载体,为第四纪气候和环境研究提供了详实的信息。本研究利用连续流动装置对格陵兰冰盖西北部获取的一支90 m浅冰芯(命名为NEEM2009S1:77.45°N,51.06°W;海拔高度2450 m)融化处理,对氧和氢同位素比率(δ^(18)O和δD,2 cm分辨率)和硫酸根离子浓度(SO_(4)^(2-),10~12 cm分辨率)进行了测试。基于δ^(18)O和关键的强火山事件对该冰芯进行了定年,结果为1711~1969年(不确定性为±1年);通过非海盐硫酸根离子浓度(nss SO_(4)^(2-))重建了该冰芯过去1711~1969年期间火山事件的历史。SO_(4)^(2-)浓度和通量很好地揭示了不同强度大小的火山事件。评估了强火山事件(VEI≥5)其产生的气候制冷效应;同时,由于该冰芯距离冰岛较近,本研究重点讨论了该冰芯对冰岛火山事件的记录历史,数据结果对了解冰岛历史时期火山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低纬度东亚与阿拉斯加地区的火山也容易传输至格陵兰冰盖。重建结果对于更好的理解火山事件对区域、全球环境与气候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杜志恒Soon Do Hur效存德效存德林佳梅Yeongcheol Han张通李传金任贾文王士猛Seong Joon JunSang Bum HongKhanghyun Lee
关键词:格陵兰冰盖火山事件气候效应
南极洲伊丽莎白公主地区主要离子沉积方式及nssSO_4^(2-)气候效应研究被引量:4
1999年
通过对1996/1997年中国首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获得的南极洲伊丽莎白公主地区50m 雪芯样品主要阴、阳离子浓度、通量和积累率关系的研究,揭示以下规律:1)南极洲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大气中各主要离子浓度足够大,足以使本地区冰雪中主要离子浓度不随积累率的变化而变化,即离子浓度不受积累率的影响。2)各主要离子干、湿沉积所占比重的计算结果表明,本地区离子沉积方式以湿沉积为主。另外,nssSO2-4 的研究结果表明火山爆发的中、短期气候效应在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反应不明显。
张明军李忠勤秦大河效存德康建成李军
关键词:离子干沉积
南极地区数百年来气候变化的冰芯记录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随着国际横穿南极科学考察计划的实施 ,近年来开展了沿中山站—DomeA考察路线的冰芯研究 ,获得了伊丽莎白公主地 2 5 0a来气候环境变化的高分辨率记录 .通过与Lambert冰川流域西侧有关研究结果的对比 ,揭示了该冰川谷地为东南极洲重要气候分界线的特征 .综合南极地区其它地点冰芯记录和冰盖变化研究结果 ,发现以小冰期为代表的寒冷期在东南极洲较为明显 ,在西南极洲则不明显 ,甚或恰好相反 ,表现为温暖阶段 .就东南极洲来说 ,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以Lambert冰川谷地为界 ,东部地区 ,如WilkesLand (LawDome) ,VictoriaLand北部 (HerculesNeve)等地 ,小冰期冷期比较突出 ;西部地区 ,如DronningMaudLand和Mizuho高原 ,情况不是很明确 .Lambert冰川流域是非常特殊的地方 ,虽然小冰期冷期也存在 ,但 185 0年前后的显著高温和近 10 0多年来的降温与南极洲其它地方都不一样 ,而与南极半岛北侧一冰芯所给出的 4 0 0a温度变化记录极为相似 ,我们尚不能解释为何如此遥远的两个地点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而与其它地方则不一致 .
任贾文秦大河效存德孙俊英李忠勤张明军
关键词:气候变化冰芯记录南极地区温度
冰冻圈关键地区雪冰化学的时空分布及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27
2002年
采用雪冰常量化学元素示踪体系 ,系统分析了冰冻圈关键地区的南极冰盖、北极格陵兰和北极中心地带、以及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高亚洲地区现代降水 (表层雪冰 )化学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特点 .研究表明 ,两极和高亚洲地区雪冰化学反映了全球或局地大气环境本底 :南极现代雪冰化学代表了南半球或全球本底 ,北极格陵兰地区代表了北半球对流层中部本底 ,青藏高原海拔 5 0 0 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雪冰化学则代表中纬度地区对流层中上部本底 .其中 ,离子浓度在两极冰盖和喜马拉雅山高海拔地区接近 ,而在青藏高原北部高海拔地区则高得多 .三个地区雪冰化学的季节分布特点是 :在南极冰盖 ,海盐气溶胶的“丰”季形成雪层化学峰值 ,在北极 ,冬春季污染物 (所谓“北极霾”)和漂尘形成季节峰值 ,在高亚洲 ,主要是春季降尘形成明显污化层 .青藏高原上大风季节与干季重叠 ,静风季节与湿季重叠 ,决定了干湿沉积过程具有明显季节转换 .总之 ,主要阴、阳离子在南、北极和高亚洲雪层中的时空分布揭示了大气气溶胶的源区和传输 ,其形成过程与大尺度大气环流、季风和局地尘暴等事件密切相关 .
效存德秦大河任贾文李忠勤王晓香
关键词:冰冻圈环境指示意义雪冰化学
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北坡绒布冰川消融速率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根据1959年和2009年在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北坡绒布冰川获得的冰川消融数据,分析了该冰川消融速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珠峰绒布冰川表碛覆盖区,表碛厚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2)不同厚度表碛下的冰川消融速率差别较大;当表碛厚度>8.5cm时,消融速率随表碛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促进冰川消融的表碛厚度阈值大于5cm.3)从冰川消融速率的空间分布看,绒布冰川大部分区域的消融速率<20mm·d-1,最大消融速率出现在海拔5 400~5 450m处.4)绒布冰川消融速率受表碛厚度和气温综合影响,低海拔处表碛太厚,高海拔处气温较低,冰川消融在上述两海拔处均受抑制,冰川消融速率较小;在中海拔处,表碛相对较薄,气温相对较高,冰川消融速率最大;冰川日均消融速率与日均正积温正相关.5)喜马拉雅山南坡冰川消融速率大于北坡冰川消融速率.
刘伟刚效存德刘景时沈永平张东启柳景峰张通侯典炯林霞
关键词:冰川消融表碛
Lambert冰川流域东西两侧气候环境变化被引量:5
2004年
1992~1993年,中国科学家参加了澳大利亚南极考察队对Lambert冰川流域西侧的考察,1996起,中国南极考察队对Lambert流域东侧进行了多次考察.本文基于以上考察的研究成果,对Lambert冰川流域东西两侧气候环境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Lambert冰川两侧无论是降水还是温度,在几十年时间尺度上其变化趋势都存在着明显差异,Lambert冰川东西两侧从海岸向内陆近500 km断面上表面积累速率的分布截然不同,同时,Lambert冰川东西两侧的δ18O随温度的变化率(又简称δ-温度梯度)差别也很大,另外,反映水汽输送强度的海盐离子浓度近50年来的变化趋势相反.以上证据表明,Lambert冰川谷地可能是东南极洲一条重要的气候界线,其原因可能是特殊的局地环流(顺时针的气旋活动)导致不同的水汽来源,再加上局部地形的影响所致.
张明军效存德任贾文李忠勤秦大河
关键词:LAMBERT冰川流域气候环境变化气温降水水汽输送地形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