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国洪

作品数:103 被引量:949H指数:19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0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1篇潮汐
  • 21篇数值模拟
  • 21篇值模拟
  • 18篇近海
  • 18篇环流
  • 14篇中国近海
  • 11篇大洋
  • 10篇潮汐潮流
  • 9篇潮波
  • 6篇同化
  • 6篇风暴潮
  • 5篇输运
  • 5篇年际
  • 5篇年际变化
  • 5篇海流
  • 5篇海面
  • 5篇黑潮
  • 5篇分潮
  • 5篇高度计
  • 4篇大洋环流

机构

  • 63篇中国科学院
  • 59篇国家海洋局第...
  • 10篇海洋环境科学...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河海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3篇成均馆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宁波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天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韩国成均馆大...
  • 1篇韩国忠南大学

作者

  • 103篇方国洪
  • 51篇魏泽勋
  • 38篇王永刚
  • 29篇王新怡
  • 7篇王凯
  • 7篇曹德明
  • 7篇滕飞
  • 7篇高秀敏
  • 6篇连展
  • 6篇徐晓庆
  • 6篇陈海英
  • 6篇于克俊
  • 6篇乔方利
  • 5篇方文东
  • 5篇吴頔
  • 5篇崔欣梅
  • 4篇黄企洲
  • 4篇丁文兰
  • 4篇王如云
  • 4篇汪一航

传媒

  • 18篇海洋科学进展
  • 14篇海洋与湖沼
  • 11篇海洋学报
  • 7篇海洋科学集刊
  • 4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海洋科学
  • 3篇辽宁省气象局...
  • 3篇中国海洋湖沼...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河海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计算物理
  • 2篇水道港口
  • 2篇热带海洋
  • 2篇“海洋动力过...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预报
  • 1篇中国海上油气...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10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7篇2002
  • 6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5篇1998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南部与外海间的体积和热、盐输运及其对印尼贯穿流的贡献被引量:24
2002年
根据中国近海高分辨率 ( 1 / 6°)环流模式的模拟结果 ,计算了南沙邻近海域与外海之间的海水体积、热量和盐量输运及其对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贡献。研究海域为 0°— 1 4°N的整个南海南部海域。计算得出 ,穿过研究海域流向印度尼西亚海域 ,最终流向印度洋的年平均体积、热量和盐量输运分别为 5 .2Sv( 1Sv =1× 1 0 6m3·s- 1 )、0 .5 7PW和 1 84Gg·s- 1 ,大约占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相应输运量的 1 / 4。这一结果表明南海是全球大传送带这一全球海洋最主要热盐环流系统的重要通道之一。从南海流向印度尼西亚海域的通道以卡里马塔海峡为最主要 ,以下依次为巴拉巴克海峡、民都洛海峡和马六甲海峡。大的南向通量主要发生在冬、秋季 ,春末夏初总的通量向北。计算还得出输入本海区的热输运量比输出少 0 .0 64PW ,由这一结果推得 ,通过海 -气界面由大气进入海洋的年平均净热通量约为 30W·m- 2 。
方国洪魏泽勋黄企洲方文东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贯穿流
渤、黄、东海垂向位移负荷潮和自吸-负荷潮
2013年
采用Green函数方法,高分辨率中国近海区域海潮模型和TOP07.0全球海洋潮汐模型,以及Gutenberg.BullenA地球模型计算了负荷潮.结果表明,渤、黄、东海M2垂向位移负荷潮振幅最大值出现在浙江外海约150km处,其值超过28mm;次大值位于仁川湾,超过20mm;第三大值位于北黄海东北部,超过14mm.S2垂向位移负荷潮在上述三处的振幅值分别超过10,8和4mm.K1和O1垂向位移负荷潮振幅在琉球群岛中北部附近为最大,分别超过13和10mm:向内海逐渐减小.半日分潮垂向位移负荷潮基本上与海洋潮汐对应分潮具有相反的位相.在东海大部和南黄海东部全日分潮垂向位移负荷潮与对应的海潮分潮基本上具有反位相的关系,而在渤、黄海其余海域基本上不具有反位相关系.在研究海区内,全日潮的垂向位移负荷潮不出现无潮点.自吸.负荷平衡潮分布特征与垂向位移负荷潮相近,其振幅大约是垂向位移负荷潮的1.2~1.7倍,其位相与垂向位移负荷潮基本上相反.M2最大振幅值也出现在浙江外海,超过42mm.
方国洪徐晓庆魏泽勋王永刚王新怡
关键词:海洋潮汐
关于台湾-对马-律轻流系的结构及其与黑潮的关系被引量:6
1995年
方国洪
关键词:黑潮海流大洋环流台湾海峡
潮汐调和分析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7
2011年
为实现对不等时距潮汐资料的分析,基于Matlab内部函数功能,提出了一种调和分析方法。基于这种方法,分别对大连、北海两个站位1985年的全年等时间间距取样的资料和非等时间间距取样的资料进行了调和分析,结果显示,由等时间距资料和非等时间距资料计算的调和常数基本吻合。对大连、北海两个站位的全年资料进行多个不同时间间距取样分析,发现当分潮频率大于取样频率的二分之一时,分潮发生频率混淆。若分潮周期明显大于样品长度,该分潮的分析结果产生很大误差。最后得出结论为:此调和分析方法,适合对非等时间间距、非连续潮汐潮流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并且能够获得与传统方法精度相当的结果。
张凤烨魏泽勋王新怡王永刚方国洪
关键词:MATLAB潮汐
全球气温升高背景下的海平面变化数值模拟
全球海平面不断升高,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危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也是近些年来海洋学家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海平面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温升高导致的海水体积变化、陆源冰融化导致的海水质量变化等。以往对...
魏泽勋连展方国洪刘海行王永刚王新怡
关键词:海平面变化数值模拟气温升高
文献传递
8309号台风风暴潮和风海流的三维数值模拟被引量:6
1990年
本文采用Liu and Leendertse的三维有限差分格式,模拟了8309号台风在南海北部引起的风暴潮和风海流。垂直涡动粘性系数采用混合长度理论。计算与实测的台风风暴潮的增水曲线形状趋势和峰值均符合良好。本文着重分析了台风风海流的水平和垂直变化。
于克俊方国洪
关键词:台风风暴潮风海流
渤、黄、东海潮汐的一种验潮站资料同化数值模式被引量:29
2004年
以往的研究表明,采用直接的数值计算所得渤、黄、东海潮汐分布与实测值存在一定偏差。为了改善数值计算结果,建立了一种同化数值模式。计算中,在连续方程中增加了一个松弛项,将模式结果向已有实测调和常数的控制点推算潮高值趋近。在数值模拟中,共选取40个沿岸和岛屿验潮站作为控制点,另外选取71个验潮站作为检验点。数值实验表明,随着松弛系数的增加,控制点的计算和实测调和常数之差逐渐减小,直至松弛系数太大时,计算溢出。与此同时,检验点的计算和实测调和常数之偏差开始时也同步地明显减小,但当松弛系数加大到一定数值后,偏差值基本上不再减小,表明通过松弛同化可以改善计算结果,但计算与实测的逼近程度仍有一定限度。对沿岸111个验潮站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表明,对M2分潮,振幅和迟角偏差分别从同化前的6.9cm和5.6°减小至同化后的3.5cm和3.1°;对S2分潮,从2.5cm和6.5°减小至1.9cm和4.0°;对K1分潮,从3.0cm和7.8°减小至1.4cm和4.1°;对O1分潮,从2.0cm和7.5°减小至1.3cm和4.2°。
王永刚方国洪曹德明魏泽勋乔方利
关键词:潮汐同化
伴随同化方法在中国近海海洋数值模拟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简述了几种常用的资料同化方法,并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伴随同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基于其在潮汐模式中、在海水温度场中和在海洋生态模型中的应用等三方面综述了伴随方法在中国近海海洋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和进展。并对伴随方法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的评述,指出该方法可对海洋观测方案的优化发挥重要作用,其在生态学流动力学模式中的应用亦应得到充分重视。
高秀敏魏泽勋吕咸青王永刚方国洪
关键词:中国近海数据同化
基于卫星高度计的全球大洋潮汐模式的准确度评估被引量:36
2010年
依据152个深海验潮站与大洋岛屿地面验潮站观测得到的8个主要分潮(M2、S2、K1、O1、N2、K2、P1及Q1)调和常数,对现有7个全球大洋潮汐模式的准确度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各模式在深海大洋区域均达到了比较高的准确度:M2分潮的潮高均方根偏差在1.0~1.3cm之间;8个分潮的和方根偏差在2.1~2.3cm之间,与早期的模式相比,准确度又有了进一步提高。还依据中国近海18个岛屿的调和常数对其中的5个大洋潮汐模式的准确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M2分潮均方根偏差在4.4~10cm,明显高于大洋的均方根偏差。其中日本国家天文台的潮汐模式NAO99在中国近海的结果相对较准确。
汪一航方国洪魏泽勋王永刚王新怡
关键词:卫星高度计
我国潮汐潮流区域预报的发展被引量:10
2008年
简要回顾了我国潮汐潮流区域预报的发展过程。1959—1964年期间按前苏联杜瓦宁方法编制的永久潮流表是第一代预报产品,该产品提供了我国近海若干站点5 m层潮流预报资料。1970—1978年期间按方国洪提出的方法而研制的永久预报图表集是第二代预报产品,提供了基本上覆盖我国近海的多层潮流预报资料;这两代产品均以纸质图表为载体。2005—2006年期间方国洪等研制了第三代预报产品,覆盖了我国近海各海区,分辨率达到5′×5,′垂向10层,并可自动内插到任意点和任意水层。同时介绍了三代产品的研发过程及基本原理。
方国洪魏泽勋王永刚
关键词:中国近海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