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焕中
- 作品数:232 被引量:1,136H指数:1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体外诱导初始B细胞分化为调节性B细胞的方法及其培养条件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体外诱导初始B细胞分化为调节性B细胞的方法及其培养条件。本发明的方法是将初始B细胞在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培养;所述诱导培养基由RPMI‑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脂多糖、CD40配体、白细胞介素1β、白细...
- 施焕中王雯翟侃伊凤双吴秀芝
- 文献传递
- 吸入白细胞介素-5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阳离子蛋白水平的影响
- 1998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8例哮喘患者雾化吸入人重组IL-5,并分别于吸入前、吸入后2、24和48h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并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嗜酸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结果:与吸入IL-5前基础值[(6.3±1.1)μg/L]相比较,吸入IL-5后ECP水平均随时间而明显升高,至24h达最高值(17.6±2.8)μg/L,(P<0.01),48h后仍维持在较高水平[(18.1±2.9)μg/L,P<0.01]。结论:吸入IL-5可以激活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
- 阳显慧许辉施焕中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5哮喘
- 关于联合使用纤维蛋白溶解剂/脱氧核糖核酸酶治疗胸腔感染的建议被引量:1
- 2021年
- 就在十余年前,人们还普遍认为胸腔内注入纤维蛋白溶解剂(纤溶剂)治疗胸腔感染是无效的。随着临床研究证据的逐渐积累,现在国际上已经达成了共识,推荐以胸腔内同时注入纤溶剂和脱氧核糖核酸酶作为胸腔感染的初治用药,或作为外科手术后的后续治疗方案。推荐使用剂量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10 mg/次,2次/d;脱氧核糖核酸酶5 mg/次,2次/d。建议今后的研究重点将在于摸索出更优化的用药方案,并开发更有效的治疗药物。
- 赵子文施焕中
- 关键词:脱氧核糖核酸酶
- 与恶性胸腔积液相关的靶点MYO9B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与恶性胸腔积液相关的靶点MYO9B及其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如下1)‑5)中任一种应用:1)抑制MYO9B蛋白活性的物质在制备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产品中的应用;2)抑制MYO9B蛋白活性的物质在制备降低...
- 施焕中伊凤双翟侃
- 文献传递
- ICU鼻饲指南可以改善临床指标但不能提高生存率
- 2009年
- 尽管实施得不是很好,但已有大量证据表明给予适当的鼻饲可以改善ICU患者的预后。指南会有帮助,最近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试行的一项新指南结合改变患者行为的固定策略确实使ICU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所改善。
- 施焕中
- 关键词:ICU患者新指南鼻饲生存率
- β细胞能量状态与胰岛素分泌调控机理的研究
- 肖常青苏宏业施焕中夏宁冼苏
- 该研究证实了β细胞分泌胰岛素时存在第二细胞调控点,并阐述了其调控机理,其结论可加深人类对胰岛素分泌调控机理的认识,为研制、开发新型降血糖药物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提高糖尿病的防治水平。该项目采用细胞分离和培养、微电极测...
- 关键词:
- 关键词:胰岛素分泌
- 奴卡菌病1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奴卡菌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情况,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北京朝阳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确诊为奴卡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13例中男6例,女7例,年龄21~85岁,平均(51±17)岁.其中肺奴卡菌病12例,播散性奴卡菌病1例.3例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并长期服用激素(2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6例合并支气管扩张.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及发热,常见的胸部CT表现为结节或团块影、支气管扩张、磨玻璃影、空洞及胸膜增厚.经痰涂片检验确诊6例,经支气管肺泡灌洗确诊4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2例,肾周脓肿穿刺确诊1例.确诊后分别应用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阿米卡星、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米诺环素及利奈唑胺等抗生素治疗,13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 奴卡菌病中最常见的为肺奴卡菌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及发热,影像学表现为结节、团块影或支气管扩张.因奴卡菌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微生物分离及培养较困难,故确诊时间长,因此,临床疑诊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必要.
- 杨胡琴施焕中童朝晖
- 关键词:放线菌病
- 气道嗜酸性粒细胞呈递抗原对Th1/Th2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嗜酸粒细胞 (EOS)呈递抗原在体内和体外对Th1/Th2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以鸡卵清蛋白抗原致敏和雾化吸入刺激BALB/c小鼠以诱发EOS在气道聚集后将其分离纯化。将曾在气道接触抗原的EOS和致敏CD+ 4 T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 ,在部分实验中加入抗CD80或/和CD86单克隆抗体 ;同时 ,将EOS注入致敏小鼠气道 ,部分小鼠还接受抗CD80或 /和CD86单克隆抗体静脉注射 ,然后在预定的时间收集气管旁淋巴结细胞进行培养。应用ELISA方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4 (IL 4 )、IL 5、IL 13以及γ 干扰素 (IFN γ)的含量。结果 在和EOS体外共同培养的条件下 ,CD4 + 细胞产生较大量的IL 4、IL 5、IL 13等Th2类细胞因子 ,而产生的Th1类细胞因子IFN γ的量相当低。抗CD80或 /和抗CD86单抗可以明显地抑制Th2类细胞因子的产生。在体内实验中 ,接受EOS气管注入的小鼠引流淋巴结细胞主要被激发产生IL 4、IL 5和IL 13。在体外较短时间的培养过程中加入外原性OVA抗原后所产生的Th2类细胞因子的量更高。和体外实验结果相类似 ,抗CD80或 /和抗CD86单抗同样可以明显地抑制EOS在体内的抗原呈递过程。结论 EOS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均能摄取和处理抗原 ,然后激发Th2反应。提示EOS不仅作为终末效应细胞 。
- 施焕中杨庆利莫晓云陈一强冷静邓静敏
- 关键词:气道抗原提呈细胞
- 嗜酸性粒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过程被引量:15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 (EOS)在体内能否将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 ,了解EOS在体内呈递抗原的过程和特征。方法 以鸡卵清蛋白致敏和雾化吸入刺激BALB/c小鼠以诱发EOS在气道聚集。收集并纯化气道EOS以荧光素标记后注入小鼠气道 ,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EOS的移行过程。将接受气管EOS注入小鼠的气管旁淋巴结取出后制备单细胞悬液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中T细胞的增殖反应并鉴定增殖T细胞的亚群。结果 荧光标记的EOS注入正常鼠气道后 8h即可出现于气管旁淋巴结 (19.0个 /mm2 ± 1.8个 /mm2 ) ,2 4h达高峰 (5 9.2个 /mm2 ± 7.2个 /mm2 ) ,并至少可以维持 12 0h(2 9.6个 /mm2 ± 2 .8个 /mm2 )。致敏小鼠气管内注入 5× 10 5个接触过抗原的EOS 1d后气管旁淋巴结增殖的T细胞百分数 (6 .9%± 0 .5 % )即明显高于基础对照值 (3.2 %± 0 .3% ,P <0 .0 1) ,3d后达到峰值 (10 .8%± 0 .8% ,P <0 .0 1) ,7d以后下降 (6 .1%± 0 .6 % ,P <0 .0 5 )。此外 ,EOS呈递抗原所引起的T细胞增殖反应具抗原特异性 ,出现增殖反应的T细胞仅限于CD+ 4细胞。结论 气道EOS在体内可成为抗原呈递细胞 。
- 施焕中邓静敏覃寿明陈一强姚龙
- 关键词:抗原提呈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哮喘
- B7/CD28/CTLA-4协同刺激通路与T淋巴细胞的活化被引量:10
- 2003年
- 近 10年来研究发现抗原呈递细胞上的协同刺激分子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后可产生并传递协同刺激信号 ,此信号在T细胞活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协同刺激信号来自B7 CD2 8 CTLA 4协同刺激通路。本文就此通路与T细胞活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 莫晓云施焕中
- 关键词:协同刺激分子T淋巴细胞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