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贵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除磷
  • 7篇脱氮
  • 7篇脱氮除磷
  • 5篇废水
  • 4篇低浓
  • 4篇低浓度废水
  • 4篇硝化
  • 4篇反硝化
  • 4篇分段进水
  • 3篇聚磷
  • 3篇聚磷菌
  • 2篇生化法
  • 2篇生物除磷
  • 2篇生物处理
  • 2篇水生
  • 2篇水生物
  • 2篇碳源
  • 2篇糖原
  • 2篇同步脱氮
  • 2篇同步脱氮除磷

机构

  • 11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扬州大学

作者

  • 11篇曹贵华
  • 10篇彭永臻
  • 7篇苗志加
  • 6篇王淑莹
  • 4篇薛桂松
  • 4篇翁冬晨
  • 2篇汪传新
  • 1篇何成达
  • 1篇王淦
  • 1篇张洪波
  • 1篇曾薇

传媒

  • 3篇化工学报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土木建筑与环...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温度及厌氧/好氧运行条件对聚磷菌衰减特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以富含90%±2%纯度聚磷菌(PAOs)的强化生物除磷系统(EBPR)为研究对象,考察了10℃厌氧、10℃好氧、20℃厌氧、20℃好氧4种运行条件下PAOs的衰减特征。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对应衰减速率越快,4个系统在1~9d里衰减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0℃厌氧:0.053/d;10℃好氧:0.050/d;20℃厌氧:0.072/d;20℃好氧:0.145/d。其中4个系统由于细胞死亡引起的活性衰减速率分别为:10℃厌氧:0.019/d;10℃好氧:0.017/d;20℃厌氧:0.019/d;20℃好氧:0.03/d,占总活性衰减的比例分别为:35.8%、34%、26.4%、20.7%。在9d饥饿衰减期间,污泥中所含PHA与糖原的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相同温度下,糖原在厌氧衰减过程中降解速率大于好氧;在同样的厌氧、好氧衰减条件下,温度越高糖原降解速率越快。
苗志加薛桂松翁冬晨曹贵华彭永臻
关键词:聚磷菌强化生物除磷LIVE聚羟基烷酸糖原
体积比对分段进水工艺处理低浓度废水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改良A2/O四点分段进水工艺处理低浓度、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在HRT为8.7h、SRT为15d、污泥回流比为75%、进水流量分配比为20:35:35:10、好氧段P(DO)为1~1.5mg/L条件下,通过调整不同的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分析体积比对污染物去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体积比对COD、氨氮的去除基本无影响,但对TN、TP去除影响较大.当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为4:8:10时,对污染物去除效果最佳,出水COD、氨氮、总氮、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28.12、0.58、9.26、0.43mg/L,进水碳源有效利用率达72.4%.通过逐步减少好氧段体积以提高缺氧段体积的策略,可使进水碳源在各缺氧段或厌氧段被充分利用,同时有利于反硝化除磷菌的富集,DPAOs最高比例为20.9%.
曹贵华王淑莹彭永臻苗志加
关键词:分段进水脱氮除磷废水体积比
强化生物除磷工艺富集聚磷菌及其微生物菌群分析被引量:17
2013年
为了研究聚磷菌的生长机理和菌种特性,在序批式SBR反应器中,以普通活性污泥富集聚磷菌,在厌氧/好氧条件下,以乙酸钠/丙酸交替作为碳源富集高浓度聚磷菌,采用FISH结合DGGE的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富集周期内系统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DGGE结果表明:试验前后微生物种群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其菌群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条带数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在运行第2阶段末期达到最高值,进入稳定运行阶段,这3项指数下降,优势度上升.聚类分析表明,稳定运行期间种群群落相似度较高.FISH结果表明:在启动和负荷提高阶段聚磷菌与聚糖菌呈现共同增长的趋势,在第71天分别达到41%和39%;在稳定运行阶段聚磷菌成为明显的优势菌属,占总菌群的89%,反应器内仅存在少量聚糖菌.
苗志加彭永臻王淦薛桂松曹贵华翁冬晨
关键词:强化生物除磷聚磷菌聚糖菌
一种处理低浓度废水高效同步脱氮除磷的方法
一种处理低浓度废水高效同步脱氮除磷的方法,属于生化法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针对低浓度废水存在污染物浓度低、进水C/N低特点,而传统A/O工艺处理该类污水碳源利用率低、同步脱氮除磷效果不佳、能耗较高等缺点,本发明将传统A/...
王淑莹曹贵华汪传新彭永臻
文献传递
流量分配比对改良A/O分段进水脱氮除磷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采用改良A/O分段进水工艺处理我国南方低浓度、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在进水COD/TN为5.16,HRT为8.7h,SRT为15d,MLSS为5.66g.L-1,污泥回流比为75%,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为4∶8∶10条件下,通过设置6种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比,控制各好氧段DO为1~1.5mg.L-1,经过150d的连续运行,得到系统最佳流量分配比为20%∶35%∶35%∶10%;在此工况下COD、氨氮、总氮、总磷出水水质分别为33.05mg.L-1、0.58mg.L-1、9.26mg.L-1、0.46mg.L-1,出水优于国家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原水COD绝大部分作为厌氧释磷和反硝化脱氮所需碳源,系统对碳源有效利用率达74%;DO和ORP的协同控制可以作为系统厌氧放磷段的控制参数;同时亦可作为缺氧段反硝化完成和好氧段硝化完成的指示性参数。
曹贵华王淑莹彭永臻苗志加
关键词:脱氮除磷低浓度废水
改良A2/O分段进水工艺处理低C/N市政废水的性能与优化控制
截止2011年全国污水处理厂中氧化沟系列的工艺占28.6%,传统连续流缺氧/好氧(A/O)工艺、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系列占27.1%,续批式反应器(SBR)系列占16.5%,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系列占27.8%。...
曹贵华
关键词:脱氮除磷市政废水
分段进水工艺非稳态进水对污染物去除性能的影响
2015年
研究模拟污水处理厂进水以非稳态正弦曲线波动,通过调整非稳态进水平衡位置时好氧段不同的初始DO浓度,研究非稳态进水对分段进水工艺污染物去除的影响及控制策略控制参数.结果表明,通过恒定曝气量并控制好氧段初始DO浓度为2mg·L-1,出水平均COD、氨氮、总氮、总磷浓度最佳,分别为21.82,0.59,11.87和0.26mg·L-1;随着进水流量的非稳态波动,周期内出水COD以分段函数规律变化,出水氨氮、总氮和总磷以正弦曲线波动;从改良A/O 4点分段进水工程化设计角度考虑,设计总处理量的变化系数为1.25时可认为在安全系数范围内.
曹贵华纪丹萍王淑莹彭永臻曾薇
关键词:正弦曲线脱氮除磷
改良A/O四点分段进水高效同步脱氮除磷的装置
改良A/O四点分段进水高效同步脱氮除磷的装置,属于生化法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针对低浓度废水存在污染物浓度低、进水C/N低特点,而传统A/O工艺处理该类污水碳源利用率低、同步脱氮除磷效果不佳、能耗较高等缺点,本实用新型通...
王淑莹曹贵华汪传新彭永臻
文献传递
不同碳源对EBPR系统厌氧计量学参数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乙酸/丙酸交替、葡萄糖、实际生活污水为碳源长期驯化的三个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研究了不同碳源对磷的释放和聚羟基烷酸(PHA)转化的影响、聚磷菌种群结构以及微生物代谢PHA和糖原的厌氧化学计量学。结果表明,从182d起三个系统均获得稳定的除磷性能,第300d三个系统内聚磷菌所占全菌的比例分别达到:89%±3%、55%±3%、45%±4%。乙酸、葡萄糖、生活污水为碳源时,聚磷菌细胞内贮存聚羟基丁酸(PHB)和聚羟基戊酸(PHV),丙酸为碳源PHA完全由PHV组成,四种类型碳源都未检测到聚二甲基三羟基戊酸(PH2MV)的生成。计量学研究表明:聚磷菌吸收1C-mol的乙酸,细胞内合成1.15C-mol PHB,0.15C-mol PHV,分解0.47C-mol糖原;吸收1C-mol的丙酸生成0.44C-mol的PHV,分解0.271C-mol的糖原;吸收1C-mol的葡萄糖生成极少量的PHB和0.16C-mol PHV,分解0.16C-mol糖原;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碳源,消耗1mg的COD,合成0.98mg PHB、0.13mg PHV(以COD计)。当以乙酸为碳源时获得最高的厌氧释磷量及最大的释磷速率,分别为:134mg.L-1和23.80mg P.(g VSS)-1.h-1。以丙酸与葡萄糖为碳源时释磷速率相似,以生活污水为碳源的情况下释磷速率最小。
苗志加薛桂松翁冬晨曹贵华彭永臻
关键词:EBPRFISH碳源PHA糖原化学计量学
亚硝酸盐对聚磷菌反硝化除磷代谢及N_2O产生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以乙酸钠/丙酸交替为碳源的强化生物除磷(enhance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系统为研究对象,母反应器内种泥在厌氧/好氧的运行条件下已培养340d,聚磷菌富集纯度达到92%±3%,考察了不同浓度亚硝酸盐氮(44.64、70.3、94.33、112.36mg NO2--N.L-1)为电子受体对聚磷菌缺氧吸磷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未经缺氧驯化的高纯度聚磷菌也可以进行反硝化除磷代谢。在缺氧反应过程中NO2--N还原速率、PO34--P吸收速率、PHA降解速率随着亚硝酸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但是在初始亚硝酸盐氮浓度最高为112.36mg NO2--N.L-1条件下,代谢并未停止,此时亚硝酸盐还原速率与磷酸盐吸收速率仍可以分别达到2.61mgNO2--N.(g MLSS)-1.h-1和3.0mg PO34--P.(g MLSS)-1.h-1。聚磷菌在以细胞内PHA作为碳源以NO2--N作为电子受体反硝化除磷代谢过程中,由于初始亚硝酸盐的抑制作用使NO2--N还原速率大于N2O还原速率,从而产生大量的N2O积累。初始投加NO2--N浓度为44.64、70.3、94.33、112.36mg NO2--N.L-1时,产生的N2O占TN的比例分别为63.5%、49.0%、30.2%、24.0%。在底物充足的条件下,代谢中积累的N2O可以通过延长缺氧搅拌时间,使其转化为N2。
苗志加薛桂松翁冬晨曹贵华彭永臻
关键词:聚磷菌亚硝酸盐反硝化吸磷N2OEBP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