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涟

作品数:32 被引量:101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麻醉
  • 5篇手术
  • 5篇老年
  • 4篇肾镜
  • 4篇脓毒
  • 4篇脓毒症
  • 4篇细胞
  • 4篇经皮肾镜
  • 4篇肺损伤
  • 3篇乙酯
  • 3篇神经病
  • 3篇神经病理
  • 3篇神经病理性
  • 3篇神经病理性疼...
  • 3篇酮酸
  • 3篇脓毒症肺损伤
  • 3篇外科
  • 3篇老年患者
  • 3篇急性肺损伤
  • 3篇教学

机构

  • 21篇广西医科大学...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作者

  • 31篇曾涟
  • 11篇阳丽云
  • 6篇姚尚龙
  • 6篇刘敬臣
  • 5篇韦雄丽
  • 5篇王月兰
  • 5篇蒋卓汛
  • 5篇刘东
  • 4篇胡振快
  • 3篇宋文阁
  • 3篇刘甬民
  • 3篇莫浪平
  • 2篇谭冠先
  • 2篇肖志凌
  • 2篇蒋宗滨
  • 1篇梁自乾
  • 1篇倪玉霞
  • 1篇彭劲松
  • 1篇韦宗刚
  • 1篇杨艳

传媒

  • 8篇广西医科大学...
  • 5篇临床麻醉学杂...
  • 3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右江医学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广西医学
  • 1篇蛇志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1
  • 1篇199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肺损伤大鼠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肺损伤大鼠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探讨丙酮酸乙酯保护大鼠脓毒症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复制脓毒症肺损伤动物模型,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肺损伤组和丙酮酸乙酯(40mg/kg,腹腔内注射)治疗组,每组10只。所有大鼠12h后活杀,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中ICAM1的分布和表达,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ICAM1蛋白水平的表达,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肺湿/干重比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ase)活性。结果与脓毒症肺损伤组比较,丙酮酸乙酯治疗组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肺组织ICAM1的表达显著降低,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肺湿/干重比和MPOase活性降低(P<0.01)。结论丙酮酸乙酯通过抑制肺组织ICAM1的表达,对脓毒症肺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曾涟姚尚龙杨艳
关键词:丙酮酸乙酯急性肺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1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背根神经节c-jun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即刻早期基因(IEG s)c-jun在慢性压迫性损伤(CC I)疼痛模型中的变化,探讨慢性神经痛的发生机制。方法将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CC I组和假手术组各9只,CC I组参照B ennett和X ie等方法建立CC I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主干,不结扎。于术前2d和术后1、3、5、7d测定两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7d取大鼠双侧L4、L5和L6DRG,免疫组化法分析DRG c-jun变化。结果CC I组损伤侧于术后3d出现热痛觉过敏(P<0.05),术后7d达高峰(P<0.01),且DRG c-jun出现明显表达;而健侧和假手术组没有表达(P<0.01)。结论初级感觉神经元中c-jun表达是神经损伤的标志和始动因素。
刘甬民姚尚龙宋文阁傅志俭刘东王月兰曾涟
关键词:慢性压迫性损伤痛阈
外科学总论实习课的教学改革探讨
2001年
曾涟胡振快
关键词:外科学总论教学改革实习课动物实验医德医风心理过程
丙酮酸乙酯对大鼠脓毒症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观察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肺损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影响,探讨丙酮酸乙酯治疗脓毒症肺损伤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肺损伤组和丙酮酸乙酯(40 mg/kg,每隔6 h腹腔内注射一次)治疗组,每组10只。用ELISA法检测2 h血清TNF-α、IL-1β表达。所有大鼠24 h后活杀,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肺组织HMGB1的表达,观察PaO2、PaCO2和pH等血气变化以及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脓毒症肺损伤组血清TNF-α、IL-1β和肺组织HMGB1表达显著增高,PaO2、pH降低,PaCO2升高,病理显示明显肺损伤(P均<0.01)。丙酮酸乙酯治疗后血清TNF-α、IL-1β和肺组织HMGB1表达显著下调,PaO2、pH升高,PaCO2降低,病理显示肺损伤程度减轻(P均<0.01)。结论丙酮酸乙酯能显著抑制TNF-α、IL-1β和HMGB1等早晚期炎症因子,改善低氧血症,对脓毒症肺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曾涟姚尚龙刘东王月兰
关键词:丙酮酸乙酯急性肺损伤
新生儿先天性肛管直肠闭锁手术的麻醉处理
2001年
曾涟谭宪湖胡振快
关键词:外科手术麻醉处理新生儿病例报告
麻醉药物和方式对恶性肿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手术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有可能造成肿瘤细胞种植、增生,造成肿瘤的转移;也可能引起患者机体代谢、免疫、神经内分泌等方面的变化,影响肿瘤细胞的播散和转移。麻醉作为手术的重要环节,是否会对恶性肿瘤的复发及转移、对肿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产生影响,近年来逐渐成为麻醉医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曾涟阳丽云蒋卓汛刘敬臣
关键词:麻醉药物麻醉方式肿瘤生长肿瘤转移
罗格列酮预先给药对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2005年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预先给药对内 毒素(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对 照组(DMSO)、ROSI、GW组分别静脉注射10%二甲基亚砜(DMSO)2 ml/kg、罗格列酮0.3 mg/kg或 GW9662 0.3 mg/kg,30 min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kg;LPS、ROSI+LPS组分别静脉注射10%DMSO、 罗格列酮0.3 mg/kg,30 min后静脉注射LPS 6 mg/kg;GW+ROSI组处理同ROSI+LPS组,但在给予罗格 列酮前20min静脉注射GW9662 0.3mg/kg。注射LPS后4 h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检测肺 组织诱导型NO合酶(iNOS)和硝基酪氨酸(NT)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DMSO比较,LPS组肺损伤严 重,W/D、MPO活性、MDA和NO含量升高(P<0.01),肺组织iNOS、NT的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 0.01)。与LPS组比较,ROSI+LPS组肺损伤明显减轻,W/D、MPO活性、MDA和NO含量降低(P< 0.01),肺组织iNOS和NT的蛋白表达减弱。PPARγ拮抗剂GW9662能逆转罗格列酮的作用。结论 罗格列酮预先给药对内毒素诱导的AL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激活PPARγ有关。
刘东曾邦雄王月兰曾涟张世范张诗海
关键词:噻唑烷二酮类内毒素类
右美托咪定对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MCF-7乳腺癌细胞分为六组,右美托咪定组(D1组、D2组、D3组、D4组、D5组)和对照组(C组)。D1、D2、D3、D4、D5组加入右美托咪定,终浓度分别为1 000、100、10、1、0.1 ng/ml,C组加入等容积的生理盐水。通过噻唑蓝(MTT)法观察右美托咪定对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观察右美托咪定对MCF-7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应用凋亡试剂盒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右美托咪定对MCF-7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C组比较,D1、D2、D3、D4、D5五组乳腺癌细胞增殖率、迁移距离和凋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无明显影响。
曾涟阳丽云莫浪平韦雄丽
关键词:增殖迁移凋亡
全麻过程中严重休克病例分析
本文介绍了一例全麻过程中严重休克的病例,分析了围术期过敏反应的判定标准以及处理原则,临床上应警惕过敏反应的发生。
曾涟
关键词:全身麻醉休克围术期
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麻醉专业本科实习医生24名,随机分为各12人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解剖定位法,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法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教学,并对两组实习医师进行考核。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分别为75.0%和94.4%,刺破血管的发生率分别为47.2%和13.9%,止血带发生率分别为47.1%和11.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阻滞临床麻醉教学方法效果更好,更易于实习医生掌握。结论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麻醉专业本科实习医生临床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蒋卓汛曾涟
关键词: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临床教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