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冬云

作品数:18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成像
  • 13篇结肠
  • 11篇结肠成像
  • 7篇双能量
  • 7篇双能量CT
  • 6篇容积
  • 4篇内容物
  • 4篇葡胺
  • 4篇泛影
  • 4篇泛影葡胺
  • 4篇肠内
  • 4篇肠内容物
  • 3篇动脉
  • 3篇血管
  • 3篇容积扫描
  • 3篇双能CT
  • 3篇图像
  • 3篇图像质量
  • 2篇迭代
  • 2篇直肠

机构

  • 18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哈佛大学
  • 4篇广州市第一人...
  • 3篇清华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重庆市肿瘤研...
  • 2篇喀什地区第一...
  • 2篇北京思创贯宇...

作者

  • 18篇朱冬云
  • 13篇罗明月
  • 12篇梁丹
  • 9篇李文儒
  • 6篇邱建平
  • 4篇周智洋
  • 3篇吴小剑
  • 3篇蔡嘉伟
  • 3篇兰平
  • 3篇段侪杰
  • 3篇柯嘉
  • 3篇沈合松
  • 2篇何小文
  • 2篇何晓生
  • 2篇何真
  • 2篇林伟星
  • 2篇温晓峰
  • 2篇张曦
  • 1篇王馨华
  • 1篇朱珊珊

传媒

  • 6篇重庆医学
  • 3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4排螺旋CT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技术的应用与价值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技术的应用及价值。CTA)技术的应用及价值。方法:于2012年6月—2017年8于月时间段内,回顾性选择到我院就诊的92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均接受东芝640层动态容积CT检查,经后处理,观察血管病变情况,分析检查结果。观察血管病变情况,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本组92例患者,39例颅内动脉瘤,18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11例单侧椎本组动脉狭窄,8例颅内动静脉畸形,7例双侧颈内动脉狭窄,4例双侧椎动脉狭窄,3例海绵窦瘘,2例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狭窄。结论:64排螺旋CTA扫描,可清晰显示头颈部血管状况,辅助临床医师诊断头颈部血管疾病,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朱冬云孔德灿唐磊
关键词:64排螺旋CTCT血管成像
多排CT及重建技术检查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多排CT(multidetector CT,MDCT)及其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VR)重建技术检查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外伤后0~3 d进行MDCT薄层扫描,回顾性重建扫描数据后形成图像重建数据,用MPR、VR软件对图像重建数据进行后处理技术重建,分别得到MPR和VR图像。从髋臼骨折类型、骨碎片移位程度和髋关节腔内骨碎片3方面将MDCT原始图像、MPR和VR重建图像显示髋臼骨折的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DCT原始图像、MPR和VR重建图像判断髋臼骨折类型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8.13%、87.50%和100.00%,VR重建图像最高;检测骨碎片移位程度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1.19%、100.00%和96.04%,MPR重建图像最佳;显示髋关节腔内骨碎片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00%、100.00%和72.00%,MPR重建图像最好。结论 MDCT原始图像、MPR和VR重建图像检查髋臼骨折各有优缺点,三者结合能够互为补充,可靠判断髋臼骨折类型、准确检测骨碎片移位程度、全面显示髋关节腔内骨碎片,为髋臼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很有意义的影像学信息。
罗明月朱冬云陈志远沈合松王春泉李志强
关键词:髋臼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比较研究单源序列采集双能量CT结肠成像容积和螺旋扫描模式
罗明月梁丹孔德灿王玲李文儒朱冬云
三维重建技术对肠系膜下动脉及左结肠动脉解剖变异的评估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利用三维CT血管重建技术评估肠系膜下动脉(IMA)和左结肠动脉(LCA)的解剖特点及变异情况,以期为腹腔镜直肠或左半结肠切除术中的血管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4—2015年间行全腹部多层螺旋CT检查的123例研究对象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利用计算机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对研究对象影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选取动脉增强期图像进行分析,测量IMA根部到腹主动脉分叉的直线距离及在IMA根部水平LCA至IMA根部的直线距离,并总结IMA分支类型、LCA走行规律及LCA与肠系膜下静脉(IMV)的位置毗邻关系。结果123例研究对象中男性80例,女性43例;年龄(46.8± 16.6)岁;身高(164.6± 7.9)cm,体质量(57.7± 10.4)kg,体质指数(21.3± 3.6)kg/m2。IMA根部至腹主动脉分叉的平均距离为(42.5 ± 7.9)mm,该距离长短与体质量关系密切(OR = 4.771,95%CI:1.398-16.283,P = 0.013);61例(49.6%)IMA单独发出LCA和乙状结肠动脉(SA),35例(28.5%)LCA与SA在同一点分支,24例(19.5%)LCA与SA共干发出后再分支,3例(2.4%)LCA缺如。LCA发出后沿高位内侧走行者71例(57.7%),沿中位走行者33例(26.8%),走行于低位外侧者16例(13.0%);LCA走行位置越高,其越靠近IMA根部[LCA至IMA根部的水平距离分别为(24.2 ± 9.9)mm、(30.0 ± 15.2)mm和(66.6 ± 12.3)mm,F = 83.2,P 〈 0.001]。在IMA根部水平,21例(17.1%)LCA出现在肠系膜下静脉(IMV)内侧,54例(43.9%)紧贴IMV外侧,48例(39.0%)在IMV外侧并远离IMV上行。结论CT三维血管重建技术能准确评估患者IMA及其分支的走形特点及变异情况,为术中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从而令腹腔镜手术更加安全顺畅。
蔡嘉伟温晓峰林伟星何真朱冬云邱建平孔德灿何晓生何小文申泉吴小剑兰平周智洋柯嘉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肠系膜下动脉三维血管重建
单源序列采集双能量CT结肠成像部分自动个体化充气扩张结直肠
罗明月梁丹孔德灿王玲李文儒朱冬云
免服泻药管电压切换型双能CT结肠成像泛影葡胺标记肠内容物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免服泻药管电压切换型双能CT结肠成像低浓度小剂量泛影葡胺标记肠内容物的效果。方法 46例没有影响胃肠道运动功能病史的健康成年志愿者,CT检查前1天低纤维、低残渣饮食,分5次口服4.0%泛影葡胺60mL标记肠内容物,每餐后喝水量大于200mL。采用Toshiba医疗系统Aquilion One 640管电压切换型CT机仰卧位双能容积扫描,获得双能融合图像。统计分析志愿者肠道准备依从性、肠内容物存留状态及肠内容物的1级标记效果。结果 95.7%、4.3%的志愿者肠道准备依从性分别为容易接受、尚可接受。11.2%肠段没有液体和固体内容物存留,44.9%、43.9%肠段分别以液体、固体内容物存留为主。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内容物的1级标记效果分别为91.3%、100.0%、93.5%,盲肠、乙状结肠、直肠内容物的1级标记效果分别为67.4%、80.4%、73.9%。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内容物总体上的1级标记效果(94.9%)明显好于盲肠、乙状结肠、直肠内容物总体上的1级标记效果(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液体肠内容物的1级标记效果(96.7%)明显好于固体肠内容物的1级标记效果(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免服泻药管电压切换型双能CT结肠成像低浓度小剂量泛影葡胺对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内容物及液体肠内容物的标记效果良好。
梁丹郭红梅段侪杰罗明月朱冬云邱建平Wenli Cai
关键词:泛影葡胺
双能CT结肠成像部分自动个体化充注空气扩张结直肠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双能CT结肠成像部分自动个体化充注空气扩张结直肠受检者依从性及结直肠充气扩张效果。方法选择46例没有影响胃肠道运动功能病史的健康成年志愿者,CT检查前1d开始5次口服4.0%泛影葡胺60mL标记肠内容物。利用充气机部分自动、个体化充注空气扩张结直肠,充气体位先右侧卧位,再缓慢改为仰卧位,速率开始为1.5L/min,后期降低到0.5L/min,并根据侦察图像结直肠充气扩张效果、志愿者自我感觉及肠腔压力确定是否需要增补充气及充气量。仰卧位双能CT扫描,获得双能融合图像。统计分析志愿者的依从性,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结直肠充气扩张效果。结果 46例志愿者均没有腹痛、腹胀、恶心或呕吐等,容易接受结直肠充气扩张,依从性1级。结直肠充气扩张1、2、3、4级效果分别占0%、2.1%、5.1%、92.8%。结直肠各段肠管充气扩张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19,P=0.288)。6段肠管充气扩张差,乙状结肠、直肠各占2段。14段肠管充气扩张欠佳,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分别占4、4、3段。结论部分自动个体化充注空气扩张结直肠受检者依从性非常好,能够良好地充气扩张结直肠各段肠管。
梁丹郭红梅段侪杰罗明月朱冬云邱建平Wenli Cai
关键词:结肠直肠结直肠扩张
运动校正算法体配准应用于单源序列采集双能量CT结肠成像的可行性
罗明月梁丹孔德灿王玲李文儒朱冬云
单源序列采集容积扫描双能量CT结肠成像泛影葡胺标记肠内容物的初步研究
罗明月梁丹孔德灿王玲李文儒朱冬云
术前通过CT三维成像测量肠系膜上动脉长度和腹盆腔骨性距离预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下拉吻合困难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利用CT三维成像(3D-CTA)预估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IPAA)储袋下拉所需长度及完成吻合的困难程度,为制订IPAA的手术操作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15年4月至2015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640层腹部CT的89例患者,经三维血管重建测量肠系膜上动脉(SMA)主干到其末端的长度;测量SMA起点到肛缘距离与SMA起点到耻骨联合距离的差值Da^p,用来衡量储袋底端需超过耻骨联合多少距离方可完成无张力吻合;以及SMA起点到肛缘距离与SMA长度的差值Da^s,用来衡量完成无张力吻合的血管蒂长度与SMA实际长度的差距,推测达到无张力吻合的困难度;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以上两指标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Da^p为(2.9 ± 0.9)cm,100%患者Da^p≤6 cm,89.9%患者Da^p ≤4 cm,19.1%患者Da^p≤2 cm。多因素分析发现男性(OR = 0.187,95%CI:0.065 ~ 0.536,P= 0.002)和高龄(OR=1.057,95%CI:1.017~1.097,P = 0.004)是Da^p长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组患者Da^s为(32.0 ± 2.0)cm,根据Da^s大小分级评估储袋下拉困难程度,全组患者中简单组12例(13.5%),中等组63例(70.8%),困难组14例(15.7%)。多因素分析提示,低龄(OR = 0.920,95%CI:-0.120 ~ -0.040,P = 0.002)和Da^p距离大(OR = 1.190,95%CI:0.110 ~ 0.240,P = 0.000)是储袋下拉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T三维成像可判断预估IPAA术中储袋下拉所需的长度和完成吻合的困难程度,国内89.9%患者储袋下拉超过耻骨联合下缘〉 4 cm即可达到理想吻合,其中男性和高龄患者所需的下拉长度更大;而对于低龄、Da^p距离大的患者,储袋下拉困难的风险相对较高。
柯嘉林伟星蔡嘉伟温晓峰何真邱建平朱冬云孔德灿何晓生何小文吴小剑周宇王民汉周智洋兰平
关键词:CT三维成像肛管吻合术肠系膜上动脉回肠储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