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学剑

作品数:27 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 16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寒武纪
  • 13篇三叶虫
  • 9篇寒武系
  • 7篇剖面
  • 6篇碳同位素
  • 6篇碳同位素组成
  • 6篇同位素
  • 6篇同位素组成
  • 4篇动物群
  • 4篇芙蓉统
  • 4篇晚期
  • 4篇层型
  • 4篇层型剖面
  • 3篇底界
  • 3篇异名
  • 3篇早寒武世
  • 3篇三叶虫动物群
  • 3篇个体发育
  • 3篇寒武世
  • 2篇地台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南...
  • 7篇河南省地质调...
  • 3篇南京大学
  • 3篇四川省地质矿...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澳大利亚博物...

作者

  • 27篇朱学剑
  • 15篇彭善池
  • 7篇左景勋
  • 5篇林焕令
  • 4篇祁玉平
  • 4篇袁金良
  • 3篇胡有山
  • 2篇穆西南
  • 2篇林天瑞
  • 2篇李越
  • 2篇方怀宾
  • 1篇张海春
  • 1篇杨显峰
  • 1篇翟文建
  • 1篇彭进
  • 1篇戎嘉余
  • 1篇周志毅
  • 1篇李建国

传媒

  • 10篇古生物学报
  • 4篇地层学杂志
  • 2篇地球化学
  • 1篇沉积学报
  • 1篇贵州地质
  • 1篇地球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湘西寒武系鼓山阶底界附近碳同位素组成演化趋势被引量:1
2018年
湘西王村剖面寒武系鼓山阶(Drumian)底界附近碳酸盐岩的δ^(13)C值分布于0.5‰~–3.0‰之间,δ^(18)O值分布于–4.0‰~–12.0‰之间,少数碳酸盐岩样品的δ^(18)O值低于–10.0‰,指示岩石经历成岩期后蚀变作用影响,但δ^(13)C、δ^(18)O之间的非协变关系指示碳同位素组成比较稳定。鼓山阶底界附近δ^(13)C表现为负漂移演化趋势,负漂移幅度为4.0‰,最低值出现在鼓山阶底界之上9 m处,与美国犹他州Drum Mountains剖面鼓山阶负漂移(DICE)出现的位置基本一致,负漂移幅度可与美国内华达州Desert Range剖面、Panaca Hills剖面、犹他州House Range剖面、Drum Mountains剖面对比,表明DICE负漂移具有洲际可对比性,可作为寒武系鼓山阶划分与对比的工具。湘西王村剖面寒武系第二统顶部清虚洞组、第三统底部敖溪组白云岩为海平面下降期形成的进积序列,寒武系第三统花桥组下部黑色泥灰岩、钙质泥岩夹富含黄铁矿结核的硅质条带为深水斜坡相沉积,超覆于白云岩之上。因此,寒武系鼓山阶底部附近的DICE负漂移发生在寒武纪第三世鼓山期海侵时期,与美国Drum Mountains剖面鼓山阶DICE负漂移所处的沉积环境相似。
左景勋彭善池朱学剑方怀宾祁玉平陈泳霖
关键词:碳同位素组成寒武系
山东及邻区寒武纪张夏组三叶虫分带及张夏组的穿时性
根据三叶虫属种的时限和层序,张夏组三叶虫动物群跨越济南阶、长清阶和徐庄阶,自上而下分为11个带:Damesella paronai带,Liopeishania lubrica带,Taitzuia insueta-Posh...
袁金良李越穆西南朱学剑
关键词:穿时性张夏组寒武纪
文献传递
豫北寒武系第二统/第三统界线附近碳同位素组成演化趋势
寒武纪时期,河南地处华北地台南部,豫西南地处华北地台南缘,毗邻东秦岭造山带,豫北太行山区寒武纪时期为开阔碳酸盐岩台地.豫西南地区下伏地层为震旦系罗圈组或东坡组,二者之间呈整合接触关系;上覆地层为石炭系本溪组,二者之间呈平...
左景勋朱学剑彭善池方怀宾琚根社陈泳霖王玺杜凤军邱庆仑
全球已批准的和潜在的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s)被引量:10
2003年
自 1978年确立全球泥盆系底界层型和点位以来 ,国际地层委员会动员全球许多领域的地层学家为地质历史各个断代 (包括界、系、统、阶 )确立底界层型和点位 (俗称“金钉子”)。这在国际地层学发展史上 ,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尽管在实施原理和方法上还有不同的意见、工作中也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但其功绩 ,特别是在为寻求全球地质学基础的共同语言中所建立的功勋 ,将永载史册。然而 ,当前国际地层委员会已认识到这项工作并不是、也不能代表地层学的全部。从目前情况看 ,在显生宙 13个系内约 10 0个层型剖面和点位中 ,已有 45个被批准确立 ,18个或条件已经成熟或接近完成 ,预计2 0 0 3年将被提出并批准 ;还有约 37个的研究正在进行之中。新生代的大部分完成了 ;中生代 (特别是白垩系和三叠系 )的还有一大半没有定 ,任务不轻 ;古生代的以志留系和泥盆系的确立最早 ,但前者还存在一些问题 ,奥陶系的虽起步不晚 ,但由于种种原因 ,进展稍慢 ,正在加紧进行 ,石炭系和寒武系的也在努力之中。国际地层委员会已经决定这项工作必须在 2 0 0 8年全部完成 ,以利于尽早转入下一个阶段更加深入的、全球地层学各领域的协同研究。
J. Ogg戎嘉余李建国张海春朱学剑
关键词:显生宙新生界元古宙太古宙层型剖面GSSP
皖南寒武纪三叶虫Cheiruroides primigenius的个体发育被引量:2
2004年
描述采自皖南东至庞汪剖面黄柏岭组黄绿色页岩中的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Cheiruroidesprimigenius标本的形态特征和各器官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在个体发育过程中 。
朱学剑彭善池
关键词:个体发育早寒武世
寒武系全球排碧阶及芙蓉统底界的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被引量:15
2004年
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2003年2月批准了由中美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的建立全球排碧阶和芙蓉统底界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的提案,以我国地名命名的“排碧阶”和“芙蓉统”两个全球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底界的全球层型正式确立,这是寒武系内所确立的第一个“金钉子”。排碧阶和芙蓉统分别是寒武系的首个全球阶级标准单位和首个全球统级标准单位。排碧阶和芙蓉统的共同底界的全球层型剖面位于湖南花垣排碧附近的四新村,底界划在该剖面花桥组底界之上369.06m,与球接子三叶虫Glyptagnostus retuculatus的首现一致。芙蓉统的建立,取代了长期使用的非正式年代地层单位“上寒武统”。
彭善池L.E.Babcock林焕令陈永安祁玉平朱学剑
关键词:寒武系芙蓉统
全球寒武系第三统第七阶GSSP候选剖面的碳同位素地层被引量:2
2008年
湘西罗依溪剖面包含有被国际地层委员会寒武系分会表决通过的、确定全球寒武系第三统第七阶底界的球接子三叶虫Lejopygelaevigata的首现点位,是全球寒武系第三统第七阶GSSP的候选剖面。野外按0.25—0.5m的样品间距,对该点位附近的碳酸盐岩采取了264件碳、氧同位素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寒武系第三统Drumian阶上部δ13C值呈恒幅波状演化、波动范围较小,δ18O波动强烈、幅度较大;而第七阶下部δ13C值跳跃强烈、幅度较大,总体表现为高值,δ18O值波动减弱、趋向低值;全球寒武系第三统第七阶底部的候选GSSP正好处于δ13C值由恒幅波动向剧烈跳跃的转折处。第七阶早期δ13C值、δ18O值及海平面三者之间存在较好的耦合关系,表现为海平面上升到最高位置、δ13C值较高、δ18O值较低,造成耦合的原因可能为全球气候变暖,大量淡水流向海洋、海域扩大,初始生产率提高,较多12C为生物所摄取,导致海水中13C的浓度相对升高,沉积的碳酸盐岩具有较高的δ13C值。同时,由于最大海泛期洋流活动频繁,对江南斜坡带沉积作用有一定影响,致使碳酸盐岩沉积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
左景勋彭善池祁玉平林焕令朱学剑杨显峰
关键词:寒武系
华北寒武纪苗岭世晚期δ^(13)C演化及生态环境特征被引量:2
2023年
豫北和鲁西地区寒武系苗岭统上部δ^(13)C演化表现为下降趋势,芙蓉统下部δ^(13)C呈上升趋势,并表现出显著正漂移,这次δ^(13)C正漂移出现在三叶虫Chuangia带内,可与世界各地芙蓉统排碧阶的δ^(13)C正漂移(SPICE)对比。δ^(13)C演化趋势与三叶虫、牙形石、浮游植物的繁盛与萧条表现出一定的耦合关系。苗岭世晚期三叶虫大规模绝灭时期,δ^(13)C呈逐渐降低趋势,苗岭世末期新的三叶虫科大量出现时期,δ^(13)C呈上升趋势。另外,海平面升降对δ^(13)C演化具有明显的影响,海侵时期沉积的碳酸盐岩其δ^(13)C呈逐渐增大趋势,高水位早期沉积的碳酸盐岩具有较高的δ^(13)C值,高水位晚期或海平面下降期沉积的碳酸盐岩的δ^(13)C呈逐渐下降趋势。海平面变化是导致生态环境变化、生物群落演化、碳同位素组成演化的关键因素。
左景勋朱学剑陈泳霖翟文建
关键词:碳同位素组成生态环境海平面升降
全球寒武系芙蓉统和排碧阶及其底界层型在我国确立被引量:20
2004年
彭善池朱学剑林焕令
关键词:寒武系芙蓉统
滇东南地区寒武纪中、晚期三叶虫研究
2011年
对研究基础较为薄弱但意义十分重要的滇东南地区的寒武纪中、晚期三叶虫动物群进行了系统采集和研究。在该地区首次发现的三叶虫分子是对该地区三叶虫动物群面貌的重要补充,同时依据新发现的丰富材料对前人的部分分类意见进行了厘定,并建立一新种。
朱学剑胡有山边荣春杜圣贤丁德龙
关键词:三叶虫动物群寒武纪滇东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