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彩莲

作品数:53 被引量:224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7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1篇球菌
  • 16篇生物膜
  • 13篇变形链球菌
  • 12篇基因
  • 10篇体外
  • 9篇中药
  • 8篇根管
  • 6篇膜形成
  • 5篇药制剂
  • 5篇制剂
  • 5篇中药制剂
  • 5篇细胞
  • 5篇菌斑
  • 5篇变异链球菌
  • 4篇细菌
  • 4篇抗菌
  • 4篇基因表达
  • 4篇尖周炎
  • 4篇根尖
  • 4篇根尖周

机构

  • 50篇上海交通大学...
  • 12篇上海市口腔医...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市第十人...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52篇朱彩莲
  • 16篇马瑞
  • 14篇何智妍
  • 14篇黄正蔚
  • 13篇唐子圣
  • 13篇李鸣宇
  • 13篇刘正
  • 9篇梁景平
  • 8篇叶冬霞
  • 5篇夏文薇
  • 4篇王倩
  • 4篇邹岩
  • 4篇王玉霞
  • 4篇姜云涛
  • 4篇高丽
  • 4篇黄莉莉
  • 3篇朱敏
  • 3篇张富强
  • 3篇汪俊
  • 3篇胡曰健

传媒

  • 12篇上海口腔医学
  • 5篇牙体牙髓牙周...
  • 4篇中国微生态学...
  • 4篇中华口腔医学...
  • 4篇临床口腔医学...
  • 3篇口腔材料器械...
  • 2篇口腔医学
  • 2篇实用口腔医学...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全国第八次牙...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口腔生物医学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9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方中药制剂对粘性放线菌抗菌作用的体外研究
目的:观察由没食子酸、厚朴酚及白芨多糖三者配伍制成的复方中药制剂对粘性放线菌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复方中药制剂对游离状态下粘性放线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研究复方...
马瑞夏文薇黄莉莉朱彩莲叶冬霞
变形链球菌耐氟突变中胞膜ATP酶的作用探讨
刘正盛江筠朱敏李鸣宇朱彩莲
该课题旨在:体外诱导产生变链菌耐氟菌株;了解耐氟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测定其致龋性并与其亲代菌株进行比较;分离耐氟株与亲代株基因组DNA,用PCR方法克隆ATPase基因;分析耐氟株与亲代株DNA序列的差别。为从基因水平上探...
关键词:
关键词:变链菌耐氟菌株ATP酶
小剂量多西环素对龈沟液中胶原酶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低于抑菌剂量)多西环素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胶原酶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在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10)。实验组服用盐酸多西环素片(20mgbid×3月),对照组则使用安慰剂。于基础治疗前(基线)、服药前和用药后1、3月,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牙周附着丧失及龈沟液胶原酶活性。结果基础治疗前(基线)、服药前和服药后1月,两组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牙周附着丧失及龈沟液胶原酶活性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服药3月后复查显示,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患者服药期间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与单纯进行基础治疗比较,小剂量多西环素的联合使用,能显著改善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健康相关临床指标。
顾晶晶李明宇葛琳华刘晓峰程岚朱彩莲
关键词:多西环素胶原酶牙周炎牙周指数
感染根管中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根尖周炎患牙感染根管内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不同fimA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0例感染根管内样本,经DNA抽提后使用16S r DNA PCR方法检测P.gingivalis。在P.gingivalis检出阳性样本中,根据各fimA基因型的特异引物,采用PCR检测不同fimA基因型菌株的分布,并通过Pearsonχ2检验对不同fimA基因型与临床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感染根管中P.gingivalis的检出率为48%,其中79例样本只检测到1种fimA基因型P.gingivalis菌株(82.3%);12例样本检测到2种或2种以上fimA基因型P.gingivalis(12.5%)。各fimA基因型P.gingivalis的检出情况:Ⅰ型29.2%、Ⅰb型8.3%、Ⅱ型37.5%、Ⅲ型14.6%、Ⅳ型19.8%。各型fimA基因与临床症状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感染根管内P.gingivalis的fimA基因存在基因多态性,其中以fimAⅡ型P.gingivalis菌株检出率最高,其次为Ⅰ型和Ⅳ型。
王畅唐子圣漆正楠毛骁俊何剑亮诸晓丹邹岩黄正蔚何智妍朱彩莲
关键词:感染根管牙龈卟啉单胞菌基因多态性
粘放菌Ⅰ型菌毛单克隆抗体抗粘附基因片段的研究
梁景平褚敏黄冬生彭炫陈良朱彩莲
为了解抗粘放菌Ⅰ型菌毛单抗的抗粘附机理,在提取和鉴定抗粘放菌Ⅰ型菌毛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的基础上,进行了抗粘附作用的研究。方法:实验采用体外抗体阻断粘放菌5519和5951对牙釉质片的粘附,并结合扫描电镜和Ca++测定...
关键词:
关键词:粘性放线菌粘附单克隆抗体
根管充填糊剂对根管常见混合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价3种根管充填材料在体外根充模型中对根管常见混合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收集因正畸治疗而新鲜拔除的下颌双尖牙48颗,常规制备根管,随机分为4组(每组12颗)。实验组分为3组,分别用AH-Plus糊剂、Vitapex糊剂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作根管充填,对照组不作充填。根充后行冷热循环处理。使用国际参考菌株变异链球菌、粘性放线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殊异韦永氏菌、牙龈卟啉菌和核梭杆菌。将等体积混合制备成的混合菌液封入根管。孵育后截取根上1/3、根中1/3、根尖1/3,进行细菌采样、培养,观察细菌菌落数。利用ANOVA(P=0.05)软件,分析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所有的样本均培养出细菌。粪肠球菌在根管的所有部位均有较高的检出率。根管残留细菌总数比较,在根上1/3 Vitapex糊剂抑菌作用优于AH-Plus,而在根尖1/3 AH-Plus糊剂抑菌作用优于Vitapex。结论根尖1/3处的抑菌作用而言,AH-Plus糊剂优于Vitapex糊剂和传统的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更具临床意义。
朱彩莲李鸣宇朱来宽汪俊
关键词:根管充填糊剂混合菌
17种中药提取物对6种牙周可疑致病菌的体外抑菌实验被引量:31
2006年
目的:评价17种中药提取物对6种牙周可疑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选择17种有较强抑菌作用的中草药提取物,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对牙龈卟啉单胞菌ATCC33277、具核梭杆菌ATCC25586、伴放线放线杆菌ATCCY4、产黑普氏菌ATCC25261、黏性放线菌ATCC19246、内氏放线菌ATCC45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丹酚酸B、厚朴酚对产黑普氏菌、具核梭杆菌的MIC值在0.053~0.313mg/ml之间,抑菌效果最强;其次为川穹嗪、苦参碱、甘草酸、龙胆苦甙、苦豆碱、黄芩甙、齐敦果酸、银杏叶的MIC值在0.106~0.625mg/ml之间;白芍总苷、茴香醛、大黄素、广霍香、盐酸小檗碱、连翘苷、葛根素抑菌效果最差。结论:在本研究选择的17种中药提取物中,丹酚酸B、厚朴酚体外抑菌效果最好。
朱彩莲李鸣宇
关键词:中药提取物牙周病致病菌
呋喃C-30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早期形成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密度感应拮抗剂呋喃C-30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早期形成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合成的密度感应拮抗剂呋喃C-30按终浓度10、100μmol/L分别配制于含变异链球菌的牛心脑浸液培养基,37℃微需氧培养24h,形成生物膜后,用生物膜定量分析仪检测生物膜形成的量。结果:100μmol/L呋喃C-30组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受到显著抑制,磁珠成像开始减弱和完全消失的时间均迟于对照组;生物膜开始形成后,其生物膜形成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呋喃C-30在100μmol/L浓度时能有效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其应用可能为龋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王玉霞王倩胡曰健马瑞唐子圣朱彩莲何智妍黄正蔚
关键词:变异链球菌生物膜
绿茶多酚防龋机制的研究
刘正李鸣宇梁景平禇敏朱彩莲
预防龋病是口腔医学中的重要课题。过去30年来氟化物被广泛使用防龋,但其毒副作用常被争论。发掘天然植物中的物质防龋为生态防龋的首选工作。该课题从多种植物中筛选出绿茶多酚进行了研究。采用药物敏感实验方法从10种中药和天然植物...
关键词:
关键词:绿茶多酚防龋
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在牙髓干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磁珠分选后培养的人牙髓干细胞的表面标记抗原随培养代数增加的变化情况。方法:改良组织块法培养的人牙髓细胞,至第2代(P2)时,用磁珠方法分选出STRO-1阳性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P2、P3、P4、P5、P6、P7、P8代的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73、CD90、CD105、CD166、STRO-1。取P3代细胞,分别进行成骨诱导和成脂诱导。21 d后,分别行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矿化物形成情况和脂滴形成情况,同时以未诱导细胞为对照。结果:STRO-1在牙髓干细胞表面随代数增加而下降,CD73、CD90、CD105、CD166的表达比较稳定,茜素红染色可见矿化结节形成,油红O染色显示形成大量脂滴。结论:STRO-1在牙髓干细胞表面随代数增加而下降,其他干细胞标志物比较稳定。
高丽江文欣牛晨光何智妍朱彩莲黄正蔚
关键词:牙髓干细胞磁珠分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