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药袋
  • 1篇药房
  • 1篇药品
  • 1篇药品不良反应
  • 1篇药物治疗
  • 1篇一对一
  • 1篇医护
  • 1篇医护人员
  • 1篇医师
  • 1篇医嘱
  • 1篇用药
  • 1篇用药安全
  • 1篇早产
  • 1篇知识数据库
  • 1篇数据库
  • 1篇水肿
  • 1篇替硝唑
  • 1篇替硝唑胶囊
  • 1篇外阴
  • 1篇外阴水肿

机构

  • 7篇四川大学

作者

  • 7篇朱毅
  • 3篇王芳
  • 3篇袁洪波
  • 3篇陈力
  • 2篇黄亮
  • 1篇林芸竹
  • 1篇杨春松
  • 1篇刘砚韬
  • 1篇付雨之
  • 1篇张伶俐
  • 1篇刘世林
  • 1篇周巍

传媒

  • 2篇职业卫生与病...
  • 2篇中南药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华妇幼临床...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开放式双柜台发药模式及服务纠纷预防
2007年
目的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减少药学服务中的纠纷。方法制定开放式双柜台模式药品处方调剂标准化操作规程和处方调剂规范化监督措施。结果防止了药品数量短缺引起的纠纷,加强了药品的效期管理,合理了安排人力资源,增强了与临床医生的信息化交流工作。结论药学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纠纷显著减少,对广大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有所裨益。
朱毅袁洪波王芳黄亮
关键词:发药
一种具有二维码医嘱标签的药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二维码医嘱标签的药袋,包括袋体,该袋体开口处设有能够自封口的扣合部件,袋体表面设有二维码标签,其中二维码标签包括标签本体和二维码,袋体表面还设有透明标签夹套,透明标签夹套一端开口,便于二维码标签放...
刘砚韬张伶俐陈力朱毅刘世林付雨之
文献传递
我院医师联系单制度浅议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药学部门医师联系单制度的内容和作用。方法分析医师联系单的定义、设计要点、开具和填写要求、回收管理、作用和实际意义。结果医师联系单最直观的作用体现在规范医药沟通流程,提高沟通效率;同时可作为药师审方工作的凭证,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实时干预记录,凸显了医院药学工作的价值;对医师联系单的汇总分析,有利于及时发现处方缺陷原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结论医疗机构的药学部门应建立医师联系单制度,规范医师联系单从开具到归档的全过程。
王芳黄亮陈力朱毅
关键词:沟通处方差错
替硝唑胶囊致外阴水肿、腹部性红斑不良反应1例
2015年
1病例患者,女,35岁,2014年12月5日因右腹部隐痛就诊于本院妇科,白带常规提示清洁度3度,乳酸杆菌〈1个/油镜,线索细胞比例〉20%,B超提示:右卵巢旁查见2.0 cm×0.9 cm×1.5 cm液性暗区,液体清亮,未探及血液信号,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itis,BV),右卵巢旁液性占位。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医嘱:复方甲硝唑阴道泡腾片,1粒,阴道给药,qd;
周巍朱毅
关键词:替硝唑胶囊外阴水肿药品不良反应
1994至2010年《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拉莫三嗪片不良反应文献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分析临床使用拉莫三嗪(LTG)所导致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1994至2010年《中国医院知识数据库》(CHKD),即《CHKD期刊全文库》关于LTG所致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检索关键词包括:拉莫三嗪,LTG,lamotrigine等。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相关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CHKD期刊全文库》检索有关LTG不良反应文献共计356篇。LTG导致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损害、血液系统损害、中枢及神经系统损害、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和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致畸等。该药导致的多数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或停药,均可恢复正常,无死亡病例的文献报道。LTG所致不良反应与个体性别、联合用药及给药剂量有一定关联。结论临床应用LTG时,应重视个体性别、药物相互作用与给药剂量,加强临床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袁洪波朱毅陈力
关键词:拉莫三嗪回顾性分析
早产药物治疗及其进展被引量:7
2007年
受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早产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分析和综述不同类型保胎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临床运用进展,针对不同病因及患者的不同病理生理特点,同时考虑药物功效与药物对母婴的不良影响,以期得到安全、有效、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有效延长孕周,母婴不良反应小,不影响胎儿长远结局,仍然是未来保胎药物研究的方向。
袁洪波朱毅王芳
关键词:早产药物治疗
新调剂模式下儿科门诊药房内部调剂差错分析与防范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评价我院儿科门诊药房"一对一"新调剂模式在减少内部调剂差错事件方面的成效。方法:新调剂模式即将前台发药药师与后台配方药师固定搭配,在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下按照智能标签进行预配药。汇总该模式运行前1年的调剂差错事件,分析发生差错的原因并归类,制订相应的措施干预调剂差错事件的发生,1年后再对差错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并与运行前比较。结果:通过采取优化人员分工、优化药品位置、增加硬件设备和更新调剂操作规范等干预措施后,调剂差错由343例降低为236例,差错率由0.584‰降为0.367‰,且各类别差错发生率均有下降。结论:"一对一"调剂模式有效减少了儿科门诊药房内部调剂差错事件,保障了儿童用药安全,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
杨春松林芸竹朱毅
关键词:一对一儿童用药安全门诊药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