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朴建华

作品数:274 被引量:1,698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0篇期刊文章
  • 8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2篇医药卫生
  • 47篇生物学
  • 22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理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83篇营养
  • 41篇儿童
  • 34篇膳食
  • 33篇营养状况
  • 28篇代谢
  • 25篇蛋白
  • 24篇基因
  • 24篇妇女
  • 21篇贫血
  • 20篇同位素
  • 18篇大米
  • 17篇转基因大米
  • 16篇维生素
  • 16篇稳定同位素
  • 15篇女性
  • 14篇育龄
  • 10篇营养与健康状...
  • 10篇育龄妇女
  • 9篇婴幼
  • 9篇婴幼儿

机构

  • 220篇中国疾病预防...
  • 24篇中国预防医学...
  • 24篇中国疾病预防...
  • 12篇四川大学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复旦大学
  • 5篇空军军医大学...
  • 4篇北京医科大学
  • 4篇武汉市疾病预...
  • 3篇北京舞蹈学院
  • 3篇四川省地方病...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深圳市疾病预...
  • 3篇贵州省疾病预...
  • 3篇深圳市慢性病...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2篇北京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71篇朴建华
  • 174篇杨晓光
  • 41篇杨丽琛
  • 40篇李卫东
  • 39篇田园
  • 35篇卓勤
  • 30篇荫士安
  • 30篇黄振武
  • 29篇杨艳华
  • 25篇马冠生
  • 23篇李敏
  • 23篇毛德倩
  • 23篇陈竞
  • 19篇张坚
  • 19篇赵丽云
  • 17篇张宇
  • 17篇赖建强
  • 16篇董杰
  • 15篇胡贻椿
  • 14篇孙锐

传媒

  • 86篇卫生研究
  • 29篇营养学报
  • 17篇中华预防医学...
  • 13篇中国食品卫生...
  • 6篇中国公共卫生
  • 5篇营养健康新观...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3篇中国营养学会...
  • 2篇中国食物与营...
  • 2篇中国地方病学...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核技术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中国营养学会...
  • 2篇中国营养学会...
  • 2篇中国营养学会...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国外医学(卫...

年份

  • 9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20篇2014
  • 11篇2013
  • 16篇2012
  • 21篇2011
  • 20篇2010
  • 24篇2009
  • 29篇2008
  • 28篇2007
  • 17篇2006
  • 11篇2005
  • 16篇2004
  • 8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8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7
2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3—12岁儿童血浆维生素A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中国儿童血浆维生素 A 营养现状。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体质状况调查血样,测定全国132个调查点13870名3— 12岁儿童血浆维生素 A 水平。结果儿童血浆维生素 A 水平均值全国为1.05 μmol...
郭宁朴建华曲宁杨晓光
文献传递
代谢平衡法与粪便监测法评价藏族成年男子膳食锌吸收率的比较
<正>目的:比较代谢平衡法(MB)和粪便监测法(FM)评价藏族成年男子膳食锌(Zn) 吸收率,为掌握该人群Zn营养状况提供参考数据.方法:进行14日人体现场代谢试验,受试者于第5日晚一次性口服浓集67Zn的稳定性同位素示...
周继昌洪君蓉黄承钰贾青朴建华杨晓光
关键词:藏族
文献传递
绝经妇女补充大豆异黄酮和钙后骨密度的改变及与ER基因Px单倍型的关系
2008年
目的 探讨绝经妇女补充大豆异黄酮和钙1年后骨密度(BMD)的改变及与雌激素受体(ER)基因Px单倍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691名汉族45~65岁绝经妇女的ER-a的PvuⅡ和Xba I酶切位点多态性,从497名Pvu Ⅱ-Xba I单倍体确定者中抽取93名进行为期1年的随机对照干预实验。根据基线时BMD测定结果,将T〈-1.5者纳入干预组(共52名),其余的作为观察组(共29名)。将干预组对象随机分为2组:补钙+维生素D(VD)组和补钙+VD+大豆异黄酮组。给予的剂量分别为:钙440mg/d;VD100IU/d;大豆异黄酮100mg/d,正常观察组不给予任何特殊处理,干预期为12个月。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XEA)测量测定基线和终期腰椎及髋部的BMD。结果 试验结束后,观察组的绝经后妇女,全身、腰椎及股骨颈的BMD较基线时降低,变化率分别为-1.88%,-3.31%,-3.09%。ER-a的Px基因型全身BMD较基线时性降低2.44%,而non-Px基因型则无显著性改变。补钙组和补钙+大豆异黄酮组,全身及股骨颈的BMD都较基线时降低,但组间的变化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腰椎、大转子的BMD较基线未有显著性的改变,甚至有略微升高。补钙和补大豆异黄酮对BMD的影响与ER-a的基因型无关。结论 妇女绝经后骨量开始丢失,丢失速率似乎与ER基因Px单倍型有相关性。已出现骨量减少的绝经后妇女补钙1年能降低骨量的丢失速率,但补充大豆异黄酮1年尚未观察到对BMD保护的作用。补钙及大豆异黄酮对BMD的干预效果与ER-a基因多态性无关。
董杰黄振武朴建华李芳曾晶龚洁杨晓光
关键词:异黄酮类骨密度限制性片段长度
低脂联素血症与中国大城市老年人群腰围及体质指数相关性研究
2009年
目的比较中国大城市老年人群体质指数(BMI)及腰围与脂联素的相关性强度。方法从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中选取大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共2049人,检测他们血浆的脂联素浓度,并进行脂联素浓度与BMI及腰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脂联素的浓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女性高于男性。脂联素水平随BMI及腰围的增加而降低。校正年龄和性别后,与第一四分位组比,脂联素浓度在BMI的第二、第三及第四分位组中分别降低15%、26%及28%,而在腰围的第二、第三及第四分位组中分别降低25%、31%及35%。BMI及腰围每增加一个标准差,脂联素水平分别下降13%及15%。校正腰围后,BMI与脂联素浓度不再相关,反之,校正BMI后,腰围与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依然存在。以脂联素第25分位浓度(7.8μg/ml)作为切点,低于此浓度判定为低脂联素血症,腰围与BMI的增加均使低脂联素血症发生的危险度上升,腰围与BMI每增加1个标准差,OR值分别为1.46(95%CI:1.32~1.62)及1.32(95%CI:1.19~1.47)。结论与BMI相比,中国大城市老年人群的腰围与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更高。提示与全身性肥胖相比,脂联素与向心性肥胖更相关。
卓勤王志强付萍朴建华田园许洁杨晓光
关键词:脂联素体质指数腰围老年人群肥胖
补充铁剂对上海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改善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补充铁剂的效果,探讨维持育龄妇女正常铁营养状况的总铁摄入量。方法招募贫血的育龄妇女74名,年龄21~45岁,按血红蛋白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日分别口服一包铁营养包(主要成分为焦磷酸铁和富马酸亚铁,含铁元素8mg)和安慰剂,连续服用6个月观察效果。干预前、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均进行缺铁性贫血相关指标检查、膳食频率调查及24 h膳食回顾调查。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血红蛋白值达标人数分别为15人(44.1%)和5人(14.3%),P〈0.01;血清铁蛋白达标人数分别为11人(35.5%)和4人(12.1%),P〈0.05。膳食铁的平均摄入量为14.0mg/d。总铁摄入量(膳食铁加补充的铁)与血红蛋白值的改变呈正相关(r=0.57,P﹤0.01)。膳食纤维摄入多和月经量多则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连续6个月每日补充8mg铁能有效改善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每日摄入23.2mg铁可维持正常铁储存状况。
汪正园孙建琴王露宗敏陈艳秋林轶凡徐丹凤姜菁静潘逸茹朴建华黄振武杨晓光
关键词:铁剂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膳食营养
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测定NaFeEDTA强化酱油中铁在人体中吸收率被引量:15
2003年
采用铁稳定性同位素54Fe和58Fe分别标记FeSO4及NaFeEDTA并以稀土元素 (Dy)作为排泄物回收标记物。自愿受试人群为 18~ 2 2岁健康女性。采用我国典型城镇成年女性膳食模式。两种铁剂及Dy以酱油为食物载体一同分 2日 6次经口给入。实验其间每日留取受试人膳食样品并完全收集受试人在实验期的排泄物。采用原子吸收和ICP -MS分别检测膳食及排泄物中总铁含量和铁同位素比例 ,对两种铁剂中的铁的吸收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FeSO4中铁在人体中的平均吸收率为 4 73% ,NaFeEDTA为 10 5 1%。二者差异为极显著(P <0 0 1)。说明NaFeEDTA中铁的吸收率优于FeSO4。
霍军生朴建华于波苗虹高俊全田无许洁赵精玲卢承前杨晓光陈君石庄甲举张宇辉
关键词:NAFEEDTAFESO4吸收率
酒精诱导氧化应激小鼠模型建立及姜黄素抗氧化活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建立酒精诱导的氧化应激小鼠模型,对姜黄素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探讨补充生物活性因子的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方法8周龄,昆明小鼠60只,动物房适应1周,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实验周期内,每日按0.2ml/10g·BW给予各组实验小鼠连续灌服相应剂量受试物。实验结束时,处死全部小鼠,取血,测定肝脏相关生化指标。结果酒精模型组血浆和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的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脏蛋白质羰基含量(PCO)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摄入低浓度酒精,可以诱导建立氧化应激小鼠模型;实验中姜黄素的抗氧化活性得到初步证实;蛋白质羰基含量的测定显示,其可有效补充生物活性因子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
刘小兵朴建华黄振武田园李卫东陈竞杨艳华
关键词:氧化应激姜黄素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中铁在人体吸收率的研究被引量:44
2001年
目的 : 研究在中国典型膳食条件下乙二胺四乙酸铁钠 ( Na Fe EDTA)中铁在人体的吸收率。方法 : 采用铁稳定性同位素54 Fe和58Fe分别标记 Fe SO4 和 Na Fe EDTA并以稀土元素镝 ( Dy)作为排泄物回收标记物。自愿受试者为 1 8~ 2 2岁健康女性。采用我国典型城镇成年女性膳食模式。两种铁剂和 Dy以酱油为食物载体一同分两天 6次经口给入。实验期间每日留取受试者膳食样品并收集受试者在实验期的粪便。采用原子吸收 ( AAS)和等离子体质谱 ( ICP- MS)分别检测膳食和粪便中总铁含量和铁同位素比例 ,对两种铁剂中铁的吸收率进行比较。结果 :  Fe SO4 的铁平均吸收率为 4.73% ,而 Na Fe EDTA为 1 0 .51 % ,两者差异为极显著 ( P<0 .0 1 )。结论 : Na Fe EDTA中铁的吸收率优于 Fe SO4 。
霍君生朴建华苗虹于波杨晓光陈君石
关键词: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硫酸亚铁
NaFeEDTA强化酱油对铁缺乏的防治效果——人群干预试验被引量:31
2003年
在过去研究人体铁吸收率和对贫血儿童的治疗试验的基础上 ,观察NaFeEDTA强化酱油在自然高危人群中纠正铁缺乏的效果及可接受性。在贵州省毕节市海子街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法 ,在 14 0 0 0名 3岁以上人群中进行为期 18个月的NaFeEDTA强化酱油 (Fe 2 96mg铁 L)干预试验。观察指标包括 :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浆铁蛋白和维生素A、膳食、体格测量、智力发育和身体耐力。干预组平均每人每天消费 16 5ml酱油 ,其中含 4 9mg来自NaFeEDTA的铁。与对照人群相比 ,干预人群中各年龄 -性别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贫血率明显下降、血浆铁蛋白明显升高 ;3~ 6岁儿童身高和体重明显改善。而同时 ,两组食物消费与试验前无明显差别。NaFeEDTA强化酱油对于纠正铁缺乏、降低贫血率以及改善儿童生长发育有明显效果。同时 ,试验参加者一致反映铁强化酱油的感官性状良好 ,可接受性良好。
陈君石赵显峰张馨荫士安朴建华霍军生于波曲宁卢启良汪思顺
关键词:铁缺乏酱油贫血铁强化
绝经妇女基因多态性与骨代谢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对骨代谢及钙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PLP)检测汉族45~65岁绝经妇女的ER和VDR基因多态性,根据ER的Px单倍体型随机抽取90人测定血、尿中与骨相关的生化指标,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XEA)测量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MD).结果 Px单倍体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PTH)、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ACP)和血清钙磷水平均高于non-Px单倍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考察ER和VDR基因多态性时,Px+BB/Bb的STR-ACP的活性最高,而血清磷水平以non-Px+bb的最低(P<0.05);Px单倍体组雌二醇(E2)水平与大转子(Troch,r=0.29,P=0.04)和Ward三角的BMD显著相关(r=0.31,P=0.03),PTH水平与Troch的BMD相关(r=0.3,P=0.04),而在non-Px单倍体组则无相关性.结论绝经妇女的ER基因多态性会影响骨代谢及钙相关激素与BMD的关系.
董杰黄振武李剑虹孙锐王万平王泉曾晶朴建华杨晓光
关键词:骨代谢钙调激素基因多态性绝经妇女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