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2篇断层
  • 2篇断层解剖
  • 2篇影像
  • 2篇韧带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疼痛
  • 2篇肿胀
  • 2篇下胫腓
  • 2篇下胫腓韧带
  • 2篇小腿
  • 2篇小腿骨
  • 2篇小腿骨折
  • 1篇等离子髓核成...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病
  • 1篇腰椎间盘病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机构

  • 9篇沈阳市第一人...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李中华
  • 7篇张涛
  • 6篇杨茂伟
  • 5篇初立伟
  • 5篇王旭东
  • 4篇李奇志
  • 2篇李亚伦
  • 2篇赵家驹
  • 2篇焦明海
  • 1篇王刚
  • 1篇李松柏
  • 1篇赵东
  • 1篇叶放
  • 1篇施鹏旭

传媒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X线定位下经皮注射红骨髓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临床观察
2018年
目的:探讨在X线定位下经皮注射自体红骨髓治疗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不愈合的患者行X线定位下经皮注射自体红骨髓,局麻下进行,每4周注射1次,每次约10ml,每名患者注射3次.术后随访3-8个月.结果:本组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8个月,均无感染、异位骨化等并发症.13例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5-8个月,平均6.4个月.2例于8个月后仅极少量骨痂生长,行手术植骨更换内固定物后愈合.结论:自体红骨髓在骨不连部位具有成骨作用,是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李中华张涛李奇志
关键词:X线定位骨折不愈合
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步报告被引量:9
2010年
赵家驹张涛李中华
关键词: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病变微创技术髓核切吸减压术
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按AO分型,其中A3型6例,B3型8例,C2型7例,C3型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3.7个月。术后测量患者的尺偏角为16°~28°(21.8°±2.7°),掌倾角为8°~18°(12.4±1.9)。结合Dienst功能评价标准和沈忆新的解剖评价标准来评价疗效:优18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为86.7%。1例针道感染,2例螺钉松动。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采用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李中华李奇志张涛赵东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
下胫腓韧带的断层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为临床下胫腓韧带损伤的影像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30例成年男尸右足踝标本,于自然松弛位(跖屈20°)经冰冻后制成断层标本,其中,冠状位10例、矢状位10例、横断位10例。观察下胫腓韧带出现的范围、附着及走行。结果:下胫腓前韧带在经前踝冠状面(宽5~8mm、高18~21mm)和经距骨顶横断面(长20~22mm、宽2~3mm)可清晰显示。下胫腓后韧带在经载距突后缘冠状面(宽8~10mm、高5~7mm)和经距骨顶横断面(长18~20mm、宽1~2mm)可显示。胫腓骨间韧带在经载距突后缘冠状面(上端宽4~6mm、下端宽1~2mm、高21~24mm)可显示。结论:选择合适的方位能清楚地显示下胫腓韧带,为下胫腓韧带损伤影像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
李中华杨茂伟王旭东初立伟
关键词:下胫腓韧带断层解剖影像诊断
滑膜软骨瘤病18例诊治体会
2018年
目的探讨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2016年收住院并手术治疗的18例滑膜软骨瘤病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总结分析。结果滑膜软骨瘤病的主要症状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X线检查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大、圆形及类圆形或斑点状钙化影。MRI表现为关节滑膜增厚及结节样隆起,并见一个或多个不同成分特征及信号强度的软骨小体。病理特征为滑膜化生成多个圆形或类圆形透明软骨小体,晚期形成游离体。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三者结合可确诊本病,手术切除病变滑膜及游离体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李中华张涛焦明海
关键词:滑膜软骨瘤病影像学病理
距跟骨间韧带断层解剖及磁共振成像的对照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为临床MRI诊断距跟骨间韧带的损伤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12例成年男尸右足踝标本,于自然松弛位(即跖曲20°)经低温冷冻后制成断层标本,其中冠状位4例、矢状位4例、横断位4例,并与该区的MRI图像对比。结果在矢状面过距骨颈外侧缘内侧(19.2±2.8)mm范围,在冠状面过距骨体中部(17.9±5.2)mm范围内可见距跟骨间韧带。在过距骨体中部的矢状位断面距跟骨间韧带显示最清晰,平均长17.2mm,矢状径平均宽11.9mm。过距骨体中部的冠状位断面距跟骨间韧带显示最清晰,平均长13.1mm,横径平均宽14.1mm。水平面对于显示距跟骨间韧带效果不佳。结论在MRI上能清楚显示距跟骨间韧带,为诊断距跟骨间韧带损伤提供了依据。
王旭东杨茂伟李中华初立伟叶放
关键词:断层解剖磁共振成像
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比较跟骨关节内骨折保守治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跟骨关节内骨折保守治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标准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RCT,分析结果表明,在Bohler角、返回工作岗位方面,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疗效优于保守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在对足跟残留疼痛的治疗效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值0.92,95%CI(0.76,1.14)〕。距下关节的活动度由于两个研究未给出标准差而未行Meta分析。而其他治疗效果评分方面,因不同研究采用的评分系统不同,无法进行合并分析。结论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Bohler角、返回工作岗位方面的疗效优于保守治疗。
杨茂伟初立伟王旭东李中华
关键词:跟骨骨折随机对照实验META分析
盘龙七片治疗小腿骨折术后肿胀疼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盘龙七片治疗小腿骨折术后患肢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小腿骨折患者32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16例,口服盘龙七片治疗,1次4片,1天3次。对照组16例,给予抬高患肢,局部冷敷治疗。结果:术后1周时,观察患肢肿胀疼痛的缓解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盘龙七片能有效减轻小腿骨折术后肿胀,缓解疼痛。
李中华张涛庞永峰
关键词:盘龙七片小腿骨折肿胀疼痛
下胫腓韧带的断层解剖学研究
目的 为临床下胫腓韧带损伤的影像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30例成年男尸右足踝标本,于自然松弛位(跖屈20&#176;)经冰冻后制成断层标本,其中冠状位10例、矢状位10例、横断位10例。观察下胫腓韧带出现的范围...
杨茂伟易远立李中华施鹏旭
成人先天性高肩胛症一例报告被引量:1
2007年
患者,女 48岁。自幼右上肢上举和颈部运动受限,近1年双上肢麻木伴针刺样痛,双手运动笨拙,行走易跌倒。专科检查:右侧颈部较对侧饱满,右肩外展上举150°,颈椎运动20°(屈)-10°(伸),20°(左屈)-15°(右屈),30°(左旋-30°(右旋),双侧C5脊髓平面以下呈痉挛性不全瘫表现。
赵家驹张涛王刚李中华
关键词:先天性高肩胛症成人上肢麻木专科检查右上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