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达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髓
  • 6篇突变
  • 4篇细胞
  • 4篇基因
  • 3篇点突变
  • 3篇特发性
  • 3篇特发性骨髓纤...
  • 3篇纤维化
  • 3篇临床相关性研...
  • 3篇耐药
  • 3篇骨髓纤维化
  • 2篇蛋白
  • 2篇等位
  • 2篇等位基因
  • 2篇性疾病
  • 2篇血小板
  • 2篇增生
  • 2篇增殖
  • 2篇增殖性
  • 2篇增殖性疾病

机构

  • 6篇贵阳医学院附...
  • 6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美国纽约大学
  • 1篇连云港市第二...

作者

  • 11篇李伟达
  • 6篇李建勇
  • 6篇王季石
  • 4篇张苏江
  • 3篇李栋博
  • 3篇孙海燕
  • 3篇徐卫
  • 2篇刘澎
  • 2篇宋君红
  • 2篇仇红霞
  • 2篇方琴
  • 1篇陆化
  • 1篇仇海荣
  • 1篇李秀梅
  • 1篇孙雪梅
  • 1篇徐伟
  • 1篇夏珺
  • 1篇段丽敏
  • 1篇庄万传
  • 1篇韩秀华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华当代医学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第11次中国...
  • 1篇贵州省医学会...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结合测序对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 V617F点突变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患者 Janus 激酶2(JAK2)V617F 点突变,探讨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结合测序检测2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3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4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8例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3例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HE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组 DNA 的 JAK2 V617F 点突变。结果 74例 BCR/ABL 阴性 MPD 患者中共发现38例存在 JAK2 V617F 突变(51.4%),分别为16例 PV,18例 ET,3例 IMF,1例 HES。对所有阳性样本和10例阴性样本进行测序鉴定,二者结果均一致。JAK2 V617F 突变阳性 ET 患者的外周血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高于阴性组。结论 JAK2 V617F 突变为 BCR/ABL 阴性 MPD 患者主要的分子遗传学异常,对其诊断、分类及探索有效的靶向治疗有重要影响。
张苏江李伟达宋君红徐卫仇红霞李建勇
关键词:JAK2骨髓增殖性疾病突变等位基因聚合酶链反应
含MGMT及增强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克隆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测序鉴定正确后构建含增强荧光蛋白(EGFP)的真核表达栽体。方法利用RT-PCR从人正常肝细胞中克隆MGMT并与克隆栽体pGEM-T载体相连接。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克隆成功后用限制性内切酶切下MG- MT片段,同时酶切载体pIRES2-EGFP。凝胶纯化回收后重组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鉴定。结果测序结果显示所克隆的编码序列与GeneBank公布MCMT cDNA序列一致。真核表达栽体的PCR及酶切鉴定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成功克隆了耐药基因MGMT并构建了含EGFP编码序列的真核表迭载体pIRES2-MGMT-EGFP,为MGMT的进一步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栋博王季石孙海燕方琴李伟达徐伟
关键词: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耐药基因真核表达基因克隆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G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2006年
生理条件下,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 G)主要在胎盘绒毛远端的滋养层细胞特异表达,参与抑制母体的免疫应答反应,使母体对胎儿半抗原耐受。近年来研究发现:HLA G表达并不局限于母婴之间的胎盘组织内,在乳腺癌、黑色素瘤、白血病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细胞表面亦普遍表达。本文就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李伟达李建勇刘澎
关键词:免疫抑制恶性肿瘤
以发热为首发表现华氏巨球蛋白血症1例
2006年
患者,女,36岁。因间断发热2月入院。2月前受凉后发热,最高体温达39.5℃,自服抗感冒类药物可退热,但停药几日后又复发。伴头痛、乏力症状,病程中无咽痛、无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2005年8月血常规:WBC3.5×10^9/L,Hb68g/L,PLT94×10^9/L;ESR140mm/h;β2-MG:2660.1kg/L;IgM24.7g/L;血κ轻链2740mg/dl;类风湿因子(-);柯萨奇病毒抗体(+);全腹CT示脾脏增大,盆腔少量积液,肝胆胰未见异常,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骨髓常规: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细胞占84.5%,可见淋巴细胞样浆细胞;骨髓活检:异常淋巴细胞浸润。全身骨显影无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体健,否认其它病史。入院查体:T37.6℃,P80次/分,R20彬分。Bp110/70mmHg。贫血貌,
李伟达陆化李建勇刘澎
关键词:华氏巨球蛋白血症间断发热首发表现淋巴细胞浸润骨髓增生Β2-MG
MGMT在BCNU诱导骨髓瘤细胞耐药机制中作用的研究
<正>目的研究与探讨MGMT(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作为烷化剂抗性基因与骨髓瘤细胞多药耐药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RT-PCR方法从人肝组织中获得MGMT基因并克隆入pGEM-T载体。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Ⅰ...
李栋博王季石孙海燕李伟达
文献传递
特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JAK2V617F突变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为了探讨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JAK2V617F点突变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运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AS-PCR)检测12例IMF患者的JAK2V617F点突变,并探讨JAK2V617F变化与临床、血液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访期2-15个月,12例患者JAK2V617F点突变检测阳性率为50%,而半数患有血栓史,其血小板数目及骨髓巨核细胞数目相对增多。另6例JAK2V617F点突变阴性患者仅1例有血栓史,血小板数目及骨髓巨核细胞数目相对较低。结论:JAK2V617F点突变阳性IMF患者多数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液学特点,其血小板数目及骨髓巨核细胞数目相对增多。
李伟达李建勇张苏江仇海荣徐卫王季石
关键词:特发性骨髓纤维化JAK2V617F点突变血小板骨髓巨核细胞
骨髓增生性疾病JAK2^(V617F)突变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较好的检测骨髓增生性疾病(MPD)患者中JAK2^(V617F)点突变的方法。方法分别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AS-PCR)检测1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2例慢性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组DNAJAK2^(V617F)点突变,结果经测序鉴定。结果测序证实经AS-PCR检测PV的阳性率为72.7%,比PCR-RFLP的阳性率(50%)检测提高22.7%;ET的阳性率为42.3%,比PCR-RFLP的阳性率(34.6%)检测提高7.7%。其中经PCR-RFLP检测的阳性样本全部包含在AS-PCR检测的阳性样本之中,二者结果均与测序结果相符。结论 AS-PCR与PCR-RFLP相比检测敏感性高,且操作简便、快捷,更具有临床大规模检测的应用价值。
李伟达李建勇张苏江宋君红李秀梅韩秀华庄万传
关键词:骨髓增殖性疾病等位基因
特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JAK2V617F突变和临床相关性研究
<正>目的:建立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AS-PCR)技术平台,研究分子遗传学标记 JAK2V617F 突变在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患者中发生率及其临床、血液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 AS-PCR 结合产物...
李伟达王季石
文献传递
Jak2v617f点突变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为探讨jak2v617f点突变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 bocythemia,PT)的临床相关性,回顾性统计66例PT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jak2v617f点突变,分析比较jak2v617f点突变阳性与阴性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显示:66例PT患者中27例存在jak2v617f点突变,突变率为41%。jak2v617f点突变阳性和阴性两组患者初诊时骨髓红系百分比为(26.9±9.4)%和(16.3±8.7)%(p<0.05),粒红比为2.9±1.8和5.2±2.9(p<0.05),初诊及随访过程中微血管障碍发生率为29.6%和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髓粒系百分比、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血栓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S-PCR检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jak2v617f点突变阳性率为41%,jak2v617f点突变阳性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初诊时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活跃。
夏珺徐卫张苏江孙雪梅段丽敏李伟达仇红霞李建勇
关键词:AS-PCR
特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JAK2V617F突变和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建立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AS-PCR)技术平台,研究分子遗传学标记 JAK2V617F 突变在特发性骨髓纤维化(IMF)患者中发生率及其临床、血液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应
李伟达王季石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