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 作品数:30 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可切除的肺浸润性黏液腺癌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肺浸润性黏液腺癌(invasive mucinous adenocarcinoma,IM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IMA的10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通过Kaplan-Meier法及时序检验计算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同时生成生存曲线。结果:14例患者术前CT影像上表现为肺炎型。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50例患者接受了术后辅助治疗。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肺炎型表现、T分期与淋巴结转移及是否行辅助治疗是影响IMA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的因素(P<0.05)。此外,肺炎型表现、T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及是否行辅助治疗等与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率相关(P<0.05)。Cox风险评估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肺炎型表现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IMA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炎型表现以及淋巴结转移与肺IMA的不良预后相关。
- 孙伟于跃李俊葛飒张朋朋王伟
-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肺炎预后
-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观察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初治的晚期胃癌患者22例,均给予紫杉醇脂质体175mg/m2,静脉滴注3h,第1天;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h,第2天;替吉奥胶囊根据体表面积来确定初始剂量,体表面积<1.25m2给予40mg,bid,体表面积1.25~1.5m2给予50mg,bid,体表面积>1.5m2给予60mg,bid,早、晚饭后口服,连续服用14d,21d为1周期。至少完成2个周期后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 22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9例,进展3例,客观有效率(ORR)为45.5%,疾病控制率86.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5.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OS)为11.7个月。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III^IV度白细胞降低发生率为13.6%;其余胃肠道反应、外周神经毒性、脱发等较轻,以I^II度为主;无化疗相关性死亡病例。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高,毒副反应较轻,多数患者耐受良好,值得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 金时代何靓李俊何湘卢凯华刘平束永前
- 关键词:紫杉醇脂质体奥沙利铂晚期胃癌化学治疗
- 肿瘤坏死因子-α对乳腺癌细胞CD44表达的调控以及影响细胞迁徙的机制探讨
- 李俊缪苏宇李晓敏束永前王水殷咏梅
- FBXW7基因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讨F框/WD-40域蛋白7(FBXW7)基因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1)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125例,男70例,女55例,年龄[M(Q_(1),Q_(3))]为64(57,70)岁;收集其临床治疗及预后资料,分析FBXW7突变与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2)在cBioPortal数据库检索与免疫治疗相关的NSCLC数据集,共261例患者纳入研究,作为免疫治疗队列,男120例,女141例,年龄66(57,73)岁;其临床数据及基因突变数据均从cBioPortal数据库下载,分析FBXW7突变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和免疫治疗预后的关系。(3)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1030例NSCLC患者转录组和基因突变数据进行后续分析,作为TCGA队列,男633例,女397例,年龄为67(60,73)岁;分析FBXW7突变对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以及其影响NSCLC免疫治疗疗效的关键分子及其生物学功能。结果125例NSCLC患者中,FBXW7突变率为5.6%(7/125);7例患者的FBXW7突变类型均为截断突变,在接受免疫治疗后,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2例,疾病进展1例,客观缓解率(ORR)为4/7,疾病控制率(DCR)为6/7。FBXW7突变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3.0个月(95%CI:7.0~22.0个月),优于FBXW7野生型患者的4.0个月(95%CI:2.0~11.5个月)(P=0.046)。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FBXW7突变型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临床获益更高。免疫治疗队列中FBXW7突变型患者的肿瘤突变负荷[M(Q_(1),Q_(3))]为17.8(11.5,29.3)个/Mb,高于FBXW7野生型患者[5.7(3.0,10.4)个/Mb,P=0.001]。TCGA队列中,FBXW7突变型患者的肿瘤突变负荷为15.9(4.2,28.1)个/Mb,基因插入或缺失来源的肿瘤新抗原为192.5(70.8,535.0)个,单核苷酸突变来源的肿瘤新抗原为363.0(194.8,534.8)个,均高于FBXW7野生型患者的5.6(3.2,8.9)个/Mb、53.0(12.0,131.0)个、83.5(34.0,178.0)个(P=0.002、0.008、P<0.001),表明FBXW7突变型肿瘤具有更强的免疫�
- 刘歆茵崔亚男李俊张智郭人花
- 关键词:预后随访研究
- 间插治疗模式在EGFR-TKI一线治疗继发性耐药后的晚期NSCLC中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一线治疗继发性耐药后,间插治疗模式对患者疗效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接受EGFR-TKI一线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分为培美曲塞化疗间插TKI治疗组(间插治疗组)52例及单纯化疗组(化疗组)51例,分析两组近期疗效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部分患者在EGFR-TKI耐药后进行外周血T790M突变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T790M突变阳性和阴性亚组,进一步分析其近期疗效及PFS、OS。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评价一线EGFR-TKI治疗进展后二线治疗的近期疗效及PFS、OS。间插治疗组疾病控制率(DCR)、中位PFS、中位OS显著高于化疗组(P<0.05,P<0.01)。在一线EGFR-TKI治疗进展后接受外周血T790M突变检测结果为阴性患者中,间插治疗组DCR和OS显著优于化疗组(P<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EGFR-TKI一线治疗继发性耐药后应该采取个体化的二线治疗策略,此类患者提倡进行T790M突变等耐药基因检测;若T790M突变阴性,给予培美曲塞化疗并间插TKI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化疗且耐受性良好,并可能逆转TKI耐药。
- 金时代李俊高雯郭人花卢凯华刘平束永前何靓
- 关键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获得性耐药
- 多学科协作模式下一例结肠癌患者的综合治疗
- 肠癌是近年来消化道肿瘤发病率上升最显著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于癌症谱的第3和第4位.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对结直肠癌总体治疗的观念和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近年来,结直肠癌的治疗已发展演变为多学科共同参与...
- 梅竹李俊孙婧顾艳宏
- 关键词:循证医学
- 肿瘤坏死因子-α对乳腺癌细胞CD44表达调控及其影响细胞迁徙机制的探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CD44s、CD44V3和CD44V6表达的调控及其对细胞迁徙力的影响,并探讨TNF-α调节CD44可能存在的信号途径。方法: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NF-α(0、2、20和200ng/mL)作用乳腺癌细胞后其CD44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Transwell方法检测TNF-α作用后细胞迁徙能力的改变;以浓度为20ng/mL的TNF-α处理MCF-7和MDA-MB-231后,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APK(JNK、p38和ERK)信号通路中蛋白磷酸化水平变化,对磷酸化水平增加的蛋白用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后检测CD44的表达及细胞迁徙能力的改变。结果:TNF-α作用后MDA-MB-231细胞CD44s、CD44V3、CD44V6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迁徙力增加了22%~90%;TNF-α作用MDA-MB-231细胞后p38磷酸化水平升高;用p38的特异性抑制剂预处理后可以逆转CD44表达和细胞迁徙力的改变。结论:TNF-α通过p38途径对MDA-MB-231细胞CD44表达进行调控,CD44的表达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的迁徙力。
- 李俊缪苏宇陈薇束永前王水殷咏梅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
- 胸内局灶型Castleman病九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 2017年
- 目的 探讨胸内局灶型Castleman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胸内局限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情况,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32.8土10.9)岁.2例患者有胸痛症状,1例合并副肿瘤性天疱疮,其余患者均为体检发现.术前CT检查有4例患者考虑为Castleman病.结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胸腔镜手术5例,开放手术4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术后1例患者因膈神经损伤出现呼吸困难,1例患者因心包积液二次手术治疗,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标本病理检查均为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术后随访2~ 5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 Castleman病临床少见,易于误诊,临床及影像科医生需要对该病提高认识.胸内局限型Castleman病手术治疗治愈率高,应作为首选.
- 李俊于跃方海生黄陈军赵飞周悦葛鹏飞孙云刚孟阳春王伟
- 关键词:CASTLEMAN病外科手术
-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在孤立性肺动静脉瘘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孤立性肺动静脉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例孤立性肺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完成胸部CTA及三维重建,均行全身麻醉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结果 CTA显示肺动静脉瘘瘤体长径3.0~5.0 cm,术后无出血、咳血、严重漏气及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10例病灶均彻底切除,无中转开胸.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个月不吸氧时,10例患者桡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分别为(62.5±6.7)、(70.2±4.8)、(75.4±4.8)mmHg(1 mmHg=0.133 kPa),依次显著提高(P〈0.05).10例患者随访时间3~30个月,肺动静脉瘘无复发.结论 胸部CTA及三维重建指导的胸腔下肺段切除术是治疗孤立性肺动静脉瘘非常有效的手段,创伤小,恢复快,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小对肺功能的影响.
- 于跃孟阳春孙云刚葛鹏飞李俊赵飞周悦王伟黄陈军
- 关键词:胸腔镜动静脉瘘肺段切除术
- 与奥西替尼耐药性相关的NSCLC-free RNA-3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EGFR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奥西替尼耐药性相关的NSCLC‑free RNA‑3及其应用,通过检测被试者血清中NSCLC‑free RNA‑3的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特异性降低,以此来判断被试者有EGFR...
- 何靓何丹妮高雯周鑫李俊刘平石晓燕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