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反应蛋白在血液肿瘤感染中的鉴别意义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血液肿瘤感染中的意义。方法对血液肿瘤化疗粒缺期确诊为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的病例进行CRP的检测,再以相似未感染病例为对照,三组之间再作对比分析;再按感染程度分为严重感染、非严重感染组二组。结果细菌感染与真菌感染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细菌感染组CRP水平明显高于真菌感染组(P<0.05),严重感染组CRP明显高于非严重感染组。结论 CRP测定可作为血液肿瘤感染的预测指标,结合体温可作血液肿瘤细菌、真菌感染的鉴别诊断的较好指标。
- 董志高陈旭艳李华肖萍萍
- 关键词:C反应蛋白肿瘤
- Castleman病1例分析
- 2010年
- 肖萍萍陈旭艳董志高李华冯亮华
- 窦组织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一例
- SHML是一种具特殊临床和病理特点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由Azoury和Reed在1966年首先报道,Rosai和Dorfman于1969年对其做了详细研究,当病变发生在结外而不伴明显的淋巴结肿大时,常称为Rosai D...
- 陈旭艳李华
- 关键词:巨大淋巴结病
- 文献传递
- 欲哭无泪咽无涎
- 2012年
- 张阿姨是位退休女教师,今年56岁。几年来总觉得口干舌燥,走到哪里都带着水杯,即使不渴也要喝点儿水润润口。张阿姨开始以为是自己上课时说话太多所致,退休后可能就会好一点儿,但今年口腔干燥越来越严重,口腔中几乎没有唾液,吃饼干这类的食物,如果不喝水很难下咽,偶尔呛一下。口腔喷出来的全是饼干粉末。弄得张阿姨馒头、饼之类的食物都不敢吃,平时最爱吃的米饭也很难下咽,只能喝点稀饭。
- 李华
- 关键词:下咽口腔干燥口干舌燥退休后女教师喝水
- 血浆置换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三例被引量:3
- 2011年
- 高脂血症引起的急性胰腺炎被称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acutepancreatitis,HLAP)。近年来,高脂血症人群增多,HLAP发病率增高,症状重、并发症多、易反复发作。国内大样本资料统计我国高脂血症引起的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病因的12.6%,病死率为11.9%。国外报道病死率最高达22%。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逐渐受到重视。我们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应用血浆置换治疗HLAP患者3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李华陈旭艳周斌
- 关键词: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血浆置换治疗血细胞分离机病死率疗效满意发病率
- MINE与GDP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对比MINE方案(异环磷酰胺、美司钠、米托蒽醌及足叶乙甙)与GDP方案(吉西他滨、地塞米松、顺铂)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以期找到更好、更安全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DLBCL方案。方法选择老年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35例,既往均接受过2~6个期的CHOP或CHOP样方案化疗复发或进展。随后分别给予MINE或GDP方案化疗,其中GDP方案21例(GDP组),MINE方案14例(MINE组),其中GDP方案2个疗程未达部分缓解(PR)再行MINE方案化疗4例,中位疗程数3个周期(2~6个周期)。比较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组完全缓解(CR)、PR及总有效率(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NE方案治疗老年复发、难治性DLBCL安全有效,可作为二线方案选择。
- 董志高陈旭艳肖萍萍李华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老年MINE方案疗效
- 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ABL激酶区突变患者的疗效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ABL激酶区突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慢性髓系白血病ABL激酶区突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患者分别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以及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阿糖胞苷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追踪随访,观察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随访时,获得CHR、MCy R、CCy R、MMR以及CMR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的疾病复发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阿糖胞苷能够明显提高CML-ABL激酶区突变患者的生存质量。
- 陈旭艳董志高李华肖萍萍冯亮华
- 关键词:慢性髓系白血病突变甲磺酸伊马替尼阿糖胞苷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观察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部分影响因素.方法 下肢缺血性疾病病人15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7.3岁.病人移植前均内科常规治疗半年以上,临床症状、体征未改善.应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按照操作规范和病人实际情况采集外周血干细胞(PBSC),全部病人均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0~600μg/d,皮下注射,行自体PBSC动员3~5d,然后用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采集PBSc,将干细胞悬液按3×3cm距离进行肢体移植术.术后第1天至3个月定期观察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果 PBSC移植后3个月进行评价,全部病例下肢疼痛明显缓解,皮温升高,下肢冷感消失,14例感染得到控制,溃疡或足趾坏疽明显好转或愈合,足趾颜色由青紫色转为正常,肿胀消失,无1例病人行截肢术;有2例病人趾头已坏死在移植同时行截趾术;移植后所有病人均未出现并发症和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自体PBSC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可使一部分病人免除截肢,改善生活质量.
- 陈旭艳李华冯亮华董志高肖萍萍
-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干细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
- 十二指肠Brunner腺增生1例报导并文献复习
- 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是一种罕见的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其来源于Brunner腺的增生,而Brunner腺位于十二指肠粘膜下层,故其少有症状,且症状、体征和放射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内镜检查亦较难确诊。本文介绍了本院经内镜活...
- 董志高陈旭艳李华
- 关键词:内镜活检
- 文献传递
- 静脉补充铁剂一周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静脉补充铁剂起效时间,从而更好、更及时评估疗效,更准确指导临床。方法分析本科2015年4月-2016年8月确诊为缺铁性贫血患者94例,分成2组,静脉补充蔗糖铁组48例,为治疗组,口服补充多糖铁复合物组46例,为对照组。分别于第4 d、第7 d行血常规检查,与初治血红蛋白对照。结果两组病例第4 d、第7 d按张之南编第三版《血液病诊断及效疗标准》,疗效与初治相比,无一例病例无效,但与初治血红蛋白相比,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为分别为0.0003及<0.0001,两组第4 d血红蛋白上升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6793),治疗第7 d,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红蛋白上升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静脉补铁与口服补铁血红蛋白上升均在早期有上升趋势,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起效更快,耐受性更好。
- 董志高苏俊男陈旭艳李华肖萍萍范薇
- 关键词:血红蛋白静脉口服蔗糖铁缺铁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