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星
- 作品数:36 被引量:151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双源CT对评价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及钙化斑块的作用分析
- 2017年
- 冠状动脉粥样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心肌缺血或坏死,临床表现为胸痛、心绞痛,并容易引发冠心病等,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一直是我国临床的工作重心之一。双源CT是一种通过两套X射线球管系统和两套探测器系统同时采集人体图像的CT设备,现阶段常用于心脏疾病的扫描。本文旨在分析双源CT对评价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及钙化斑块的作用,详细结果如下。
- 李锋李卫星王忠耕
- 关键词:钙化斑块
- 能谱CT能谱成像单能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 2020年
- 甲状腺微小癌是指直径低于1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上大多数学者认为微小癌属于低危癌,大部分的微小癌发展较为缓慢,恶性程度较低,但也有部分微小癌存在明显的侵袭性,对周围组织器官进行侵犯损害,导致患者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甚至出现远处转移,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1,2]。由于甲状腺微小癌的原发性结节灶较小,导致术前诊断困难程度较高,极易出现漏诊及误诊现象。而超声是临床常用于检查甲状腺微小癌的影像学方法,但特异性较低,并且传统CT的诊断符合率也较低[3]。因此,寻找一个合理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提高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预后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能谱CT能谱成像(GSI)单能模式平扫及增强扫描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 郑志硕许庆贺李卫星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影像学方法诊断符合率恶性程度
- 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冠脉)左主干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64排螺旋CT、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资料72例,以选择性冠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64排螺旋CT对冠脉左主干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种检查结果具有一致性。64排螺旋CT对冠脉左主干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61.5%,特异性为73.3%,阳性预测价值为33.3%,阴性预测价值为89.4%。64排螺旋CT诊断冠脉左主干病变的狭窄程度积分均值为(0.52±0.82),选择性冠脉造影诊断冠脉左主干病变狭窄程度积分均值为(0.33±0.7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诊断冠心病方面,64排螺旋CT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阴性预测价值,阳性预测价值较低,可作为一个无创诊断冠脉左主干病变的良好方法。
- 苏淑红刘玲玲王志方李卫星姜琳李岩
- 关键词: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64排螺旋CT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 能谱CT在结肠癌术前鉴别T3和T4a分期中的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能谱CT在结肠癌术前T3期和T4a期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结肠镜怀疑结肠癌患者160例,行能谱模式下双期全腹部扫描,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测量40~140 keV不同单能量下CT值及动脉期(AP)、静脉期(VP)原发病灶及病变周围脂肪的碘浓度(IC)、水浓度(WC),并计算标准化碘浓度比(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经手术病理证实,121例患者中浆膜浸润T4a组为61例,无浆膜浸润T3组为60例,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T3组及T4a组各参数间的差异。并对定量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定量参数值鉴别T3及T4a期的能力。结果(1)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得出,T3组及T4a组原发病变动脉期碘浓度(10.54/17.42)、动脉期标准碘含量(0.1/0.3)、动脉期40~70 keV的能谱斜率(1.87/3.43)及静脉期碘浓度(16.09/24.27)、静脉期标准碘含量(0.11/0.44)、静脉期40~70 keV的能谱斜率(3.21/4.23),T4a组患者各参数均高于T3期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2)使用MedCalc进行两期各参数ROC曲线分析,得出两期两组原发病变及周围脂肪IC及nIC的AUC面积,动脉期标准碘含量碘浓度临界值为0.29 mg/ml时,ROC曲线AUC为0.668,敏感性为50.82%,特异性为81.67%;静脉期标准碘含量临界值为0.2 mg/ml时,AUC为0.819,敏感性为93.44%,特异性为73.33%,提示静脉期对T3及T4a期鉴别诊断效率较高。结论能谱CT多参数成像在结肠癌术前无创鉴别T3及T4a分期中具有临床应用潜在价值。当静脉期标准碘含量临界值为0.2 mg/ml时,可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
- 孙兴智李卫星栗鸿宝贾祯吕东元
- 关键词:能谱CT结肠癌碘浓度
- 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分析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特征,提高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60例经手术穿刺癌栓等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对其内部结构、边缘形态、周围组织改变及增强后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周围型小肺癌中具有空泡征2例,细支气管充气征1例,空洞1例,钙化1例,具有深/浅分叶征51例,短细毛刺征和棘突征47例;具有血管集束征36例,胸膜凹陷征53例,癌肿胸膜侧阻塞改变6例;39例进行了增强扫描,癌体均有强化、强化幅度超过40Hu。结论CT特别是靶区HRCT扫描及靶区增强CT扫描可以提高对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诊断准确率。
- 李卫星董娜李卫青刘建军
- 关键词:周围型小肺癌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应用螺旋CT确诊肺栓塞临床体会被引量:3
- 2011年
- 随着先进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及发展,对进一步明确诊断疑难杂病,减少误诊,漏诊率起到极大作用,统计我院近2年应用64排螺旋CT诊断肺栓塞疾病24例进回顾性分析发现,临床表现多样化,CT表现多样化直接征象,可见病变部位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表现为血管腕的完全性阻塞,中心行阻塞,偏心性阻塞和附壁血栓,依据肺栓塞的CT表现还可推断血栓形成的时间,间接征象可见肺动脉高压,中心动脉扩张,肺血管稀疏,外周血管纤维呈“残根征”,体肺侧支循环建立。梗死灶形成,胸腔积液等。体会肺栓塞是常见病,是多样性,复杂性,对比其他检查方法,应用肺部CT肺血管造影具有无创安全,快速,敏感性高,可作为确诊肺血栓的首选检测手段。
- 赵畅周玉铃李卫星
- 关键词:64排螺旋CT肺血栓肺血管造影
- 枕骨蛛网膜颗粒压迹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枕骨蛛网膜颗粒压迹的CT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本组18例均行CT平扫,其中6例作了增强扫描。结果18例均位于枕内隆突平面,双侧分布11例,单侧分布7例,CT扫描示蛛网膜颗粒形成的枕骨局限性骨缺损,由内板伸入板障,甚至可完全穿通外板,无硬化边,内呈脑脊液密度,增强后无强化。结论枕骨蛛网膜颗粒压迹CT表现有特征性,可以明确诊断,并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
- 李卫星
- 关键词:蛛网膜颗粒枕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喉癌的CT诊断价值(附33例分析)
- 2005年
- 目的 :提高CT喉癌诊断正确率。方法 :3 3例喉癌手术病例全部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然后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 :声门上型 16例 ,声门型 8例 ,声门下型 1例 ,跨声门型 8例。各型原发部位病灶CT特征 :为不规则弥漫性增厚或肿块状、结节状隆起 ,均不同程度向喉腔内突入 ;弥漫性增厚或肿块状者表面不光整或呈分叶状 ;结节状者表面较前者光滑。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 ,基底部边界清楚。声门型可仅表现为声带增厚或波纹状改变。对出现周围直接浸润或颈部特定部位淋巴结肿大者 ,CT更能做出明确诊断。结论 :充分认识喉癌的CT特征 ,能够提高CT的诊断正确率。
- 李保丰许健郭巍李卫星
- 关键词:声门喉癌肿块CT特征正确率
- 眼眶单纯内侧壁骨折的高分辨CT诊断被引量:2
- 2004年
- 李保丰李卫星许健郭嘉鸿吴旭
- 关键词:眼眶爆裂性骨折骨折HRCT高分辨CT影像技术
- CT在外伤性大脑镰旁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 2006年
- 目的:探讨总结外伤性大脑镰旁出血的CT表现。方法:对92例外伤性大脑镰旁出血的CT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中硬膜下出血49例,呈单侧分布,CT表现为边缘清晰的高密度索条影,其内缘平直,外缘呈浅波纹状或浅弧状;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呈双侧或单侧分布,CT表现为边缘模糊的羽毛状或粗线状高密度影;不能明确分类7例。结论:外伤性大脑镰旁出血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一般都能作出明确的诊断。
- 李卫星赵志庆
- 关键词:脑出血放射照像术断层摄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