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宏玲

作品数:77 被引量:238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4篇细胞
  • 16篇1-溴丙烷
  • 13篇毒性
  • 12篇三氯乙烯
  • 9篇二氯乙烷
  • 8篇乙烷
  • 8篇氯乙烷
  • 8篇干细胞
  • 8篇1,2-二氯...
  • 7篇血液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蛋白
  • 6篇毒性作用
  • 6篇细胞毒
  • 6篇细胞毒性
  • 6篇免疫
  • 6篇充质干细胞
  • 5篇血液毒性
  • 5篇亚急性
  • 5篇急性

机构

  • 73篇广东省职业病...
  • 10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昆明医学院
  • 4篇广东药科大学
  • 3篇成都军区昆明...
  • 3篇中山大学
  • 3篇广州市职业病...
  • 3篇西山煤电(集...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妇幼保...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眉山市疾病预...
  • 1篇广州市第十二...
  • 1篇清远市疾病预...
  • 1篇海油康保医疗...

作者

  • 77篇李宏玲
  • 44篇王海兰
  • 37篇赵娜
  • 31篇宋向荣
  • 11篇陈嘉斌
  • 10篇吴奇峰
  • 10篇谢植伟
  • 8篇吴洁
  • 7篇蔡婷峰
  • 7篇周浩
  • 7篇黄永顺
  • 6篇陈青松
  • 6篇吴锡南
  • 6篇肖斌
  • 6篇郎丽
  • 6篇李聪
  • 5篇武慧欣
  • 5篇高洪彬
  • 5篇曾玉梨
  • 5篇陈晓燕

传媒

  • 40篇中国职业医学
  • 3篇中国工业医学...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毒理学杂志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第十二次全国...
  • 2篇第十三届全国...
  • 2篇广东省职业健...
  • 2篇中国毒理学会...
  • 2篇广东省职业健...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职业卫生与应...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 1篇广东省劳动卫...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10篇2016
  • 12篇2015
  • 13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光照强度白光发光二极管光生物安全性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低光照强度白光发光二极管(LED)长期照明的光生物安全性. 方法: 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暖白光组和纯白光组,每组12只,分别采用低...
宋向荣李雪谦高洪彬马超亚罗雪婷黄曼琪曾玉梨钟蝶娴罗国灵李宏玲
关键词:视网膜损害视神经损害致病机制生物安全性
文献传递
三氯乙烯及其代谢产物致豚鼠皮肤过敏和肝损伤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TCE)及其代谢产物三氯乙醇(TCOH)、三氯乙酸(TCA)对豚鼠的皮肤致敏作用,及其致敏豚鼠肝脏功能和结构改变。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白化Hartley豚鼠106只,分为TCE、TCOH、TCA实验组及溶剂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共8组,用TCE、TCOH和TCA按照豚鼠最大值实验法进行皮肤致敏实验,计算各组致敏率。TCOH、TCA实验组根据皮肤致敏结果分为致敏阴性和致敏阳性亚组。在终末激发24 h后取肝脏、心脏、脾脏、肺和肾脏称质量计算脏器系数,采血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并对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TCE、TCOH和TCA的致敏率分别为80.0%、35.0%和0.0%;TCE致敏率高于TCOH致敏率(P<0.01)。TCE、TCOH实验组中,雌、雄豚鼠致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0.0%vs 70.0%,50.0%vs 20.0%,P>0.05)。TCE致敏阳性亚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TCE溶剂对照组和TCE致敏阴性亚组比较,其肝脏系数均升高[(3.89±0.42)vs(3.30±0.35)、(3.89±0.42)vs(3.47±0.49)、(3.89±0.42)vs(3.42±0.37),P<0.05],ALT活力均升高[(68.86±14.09)vs(45.50±11.39)、(68.86±14.09)vs(46.06±10.13)、(68.86±14.09)vs(47.56±12.10)μmol/(min·L),P<0.05],γ-GTP活力均升高[(22.19±6.86)vs(12.92±5.37)、(22.19±6.86)vs(12.29±2.98)、(22.19±6.86)vs(12.84±6.70)μmol/(min·L),P<0.01]。TCOH致敏阳性亚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TCOH溶剂对照组和TCOH致敏阴性亚组比较,其ALT活力均升高[(59.86±12.55)vs(45.50±11.39)、(59.86±12.55)vs(44.10±4.79)、(59.86±12.55)vs(43.61±9.07)μmol/(min·L),P<0.05],γ-GTP活力均升高[(16.83±4.96)vs(12.92±5.37)、(16.83±4.96)vs(12.71±5.59)、(16.83±4.96)vs(13.36±2.46)μmol/(min·L),P<0.05]。TCE致敏阳性亚组ALT、γ-GTP活力分别高于TCOH致敏阳性亚组[(68.86±14.09)vs(59.86±12.55)、(22.19±6.86)vs(16.83±4.96)μmol/(min·L),P<0.05]。病理检查显示TCE致敏阳性亚组和TCOH致敏阳性亚组肝�
赵娜宋向荣李宏玲刘莉莉黄永顺王海兰
关键词:三氯乙烯三氯乙酸肝损伤
1-溴丙烷经口染毒大鼠亚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1-溴丙烷经口灌胃染毒28 d对SD大鼠的亚急性毒性作用。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每组8只。采用经口灌胃染毒法,染毒组大鼠予剂量为800 mg/kg体质量的1-溴丙烷(玉米油配制),对照组大鼠予等体积玉米油,1次/d,每周染毒5 d,连续4周。末次染毒后采集大鼠血液和尿液进行1-溴丙烷水平检测,并进行血液学检查,采集大鼠脑、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脾脏,进行大体病理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染毒组大鼠染毒第3周开始出现站立不稳、后肢无力、跛行及卧伏等症状。染毒组大鼠染毒第1~4周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染毒组大鼠尿中1-溴丙烷水平高于血中(P<0.05),但两者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0.954,P<0.01);对照组大鼠尿和血中均未检出1-溴丙烷。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大鼠脑组织和肺脏绝对质量均降低(P<0.05),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的脏器系数均升高(P<0.05),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降低(P<0.05)。染毒组大鼠各主要脏器均未观察到与1-溴丙烷染毒相关的病理病变。结论1-溴丙烷经口染毒的亚急性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毒性和血液毒性;尿中1-溴丙烷的水平可作为其生物接触标志物。
宋向荣罗巧戎伟丰陈晓燕李宏玲张爱华谢国强陈丹苹
关键词:1-溴丙烷亚急性血液毒性
1,2-二氯乙烷对大鼠血浆中MBP、NSE和S100蛋白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1,2-二氯乙烷(1,2-DCE)亚急性经口染毒对大鼠血浆中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蛋白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低和高剂量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分别给予剂量0、27和79 mg/kg体质量的1,2-DCE隔日灌胃染毒,共4周。染毒后各组随机抽取8只存活大鼠(雌雄各半),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MBP、NSE和S100蛋白水平,以气相色谱法检测尿和血浆中1,2-DCE及其主要代谢产物2-氯乙酸、2-氯乙醛和2-氯乙醇水平;分离大鼠大脑和小脑,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和小脑组织中MBP表达情况。结果染毒期间,高剂量组大鼠染毒第3天出现活动异常,共死亡6只(雌性2只,雄性4只);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大鼠未见活动异常和死亡。高剂量组大鼠血浆中MB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组大鼠血浆中NSE和S100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大鼠尿中检出1,2-DCE和2-氯乙醇,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均未检出;高剂量组大鼠尿中2-氯乙酸水平高于低剂量组(P<0.05),对照组大鼠尿中未检出2-氯乙酸;3组大鼠尿中均未检出2-氯乙醛,血浆中均未检出1,2-DCE及其3种代谢产物。大脑、小脑皮质和白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结构性异常,未见明显出血、水肿及坏死。在大鼠大脑侧脑室和小脑第四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中,相较于对照组,低剂量组MBP表达稍增强,高剂量组MBP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MBP可能在1,2-DCE的毒性作用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伍津宋向荣张爱华陈嘉斌林佐侃戎伟丰邓莹玉李宏玲蔡婷峰高洪彬黄曼琪殷霄
关键词:1,2-二氯乙烷髓鞘碱性蛋白S100脉络丛
1-溴丙烷毒性效应及中毒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1-溴丙烷(1-Bromopropane,1-BP)具有高挥发性、难燃性、消耗臭氧层的潜能值低、半衰期短等特点([1])。其作为氟利昂类等臭氧层消耗物质的替代品,广泛用作精密电子仪器仪表和服装干洗等的清洗剂及制备多溴化合物,并且还可用作汽油添加剂、阻燃剂,农药杀虫剂、杀菌剂的原料以及制造医药、香料、染料、调味料等的中间体等([2-5])。
谢植伟李宏玲宋向荣黄振烈王海兰余日安
关键词:1-溴丙烷生殖毒性血液毒性肝脏毒性
1800MHz电磁波辐射出生前暴露对子代大鼠海马脑区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1800MHz电磁波辐射出生前暴露对子代大鼠海马脑区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90只Wistar大鼠(雌∶雄为2∶1)合笼,怀孕后孕鼠暴露,并设置相同数量的对照。暴露组大鼠在功率密度分别为0.5和1.0mW/cm2的1800MHz连续电磁场条件下照射;对照组进行虚拟暴露,每天12h,连续照射21d。随机抽取各组出生后3、72d仔鼠3只,制备大脑切片,观察超微结构。结果仔鼠海马脑区神经细胞和毛细血管未见异常,有些暴露组仔鼠海马脑区毛细血管周围轻微水肿,但也见于对照组的部分大鼠。全部切片未见神经细胞凋亡、坏死等病变。结论1800MHz电磁波辐射出生前暴露未对子代大鼠海马脑区超微结构产生异常影响。
张媛武慧欣李宏玲周浩刘松吴锡南宋精玲
关键词:超微结构海马
1,2-二氯乙烷对SH-SY5Y细胞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目的建立不同浓度1,2-二氯乙烷(DCE)对体外培养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染毒模型,探讨1,2-DCE对神经细胞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含DCE 10、20、30、40、50、60、70、80mmol/...
王海兰李思李宏玲赵娜陈嘉斌
关键词:1,2-二氯乙烷细胞毒性自由基
文献传递
三氯乙烯接触工人及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补体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观察三氯乙烯(TCE)接触工人及职业性TCE药疹样皮炎(OMDT)患者体内补体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为其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线索。方法收集8例确诊为OMDT患者人院时、人院第1、2、3、4、5周和出院时共7次血液样本,进行肝功能、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相关指标检测,同时以39名未发病的TCE接触工人为接触组.检测车间空气中TCE浓度以及T人8hTCE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收集工人尿液和血液样本,检测尿液中三氯乙酸(TCA)含量;分析接触工人血液中补体相关免疫指标与病例组的差异。结果与人院时[C3d.CIC:(92.86±44.80)mg/L,C3:(0.91±0.19)mg/L1相比,OMDT患者出院时C3d—CIC水平[(52.41±17.75)mg/U降低,c3含量[(1.14±0.22)mg/L]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3含量随着病情好转逐渐上升。4家调查工厂空气中TCE浓度为(351.96±36.72)mg/m3,均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接触工人8hTCE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与尿中TCA含量超过国家规定职业接触限值的人数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28.21%和56.41%。与OMDT患者出院时[IgG:(10.03±1.21)mg/L;CIC:(103.50±29.17)mg/L]相比,TCE接触组IgG[(17.21±1.85)mg/L和CIC[(227.46±111.67)mU/L]含量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MDT发病机制中可能涉及Ⅱ型和Ⅲ型变态反应,从而引起脏器损伤。
赵娜王海兰越飞曾泽明李宏玲黄永顺陈润涛
关键词:三氯乙烯皮炎补体
亚急性1,2-DCE染毒SD大鼠血清MBP、NSE及S100蛋白的变化
目的:探讨大鼠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及S100蛋白在反映亚急性1,2-二氯乙烷(1,2-dich...
伍津宋向荣张爱华林作侃戎伟丰邓莹玉殷霄李宏玲蔡婷峰高洪彬黄曼琪
关键词:髓鞘碱性蛋白S100蛋白
手传振动工人累积暴露量及末梢血管损伤程度与血浆TGF-β水平的相关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手传振动暴露职业人群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与手传振动接触水平、手部末梢循环血管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77名某金属制品厂的手传振动作业工人为振动暴露组,以30名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现场检测手传振动接触水平并计算累积振动暴露剂量(CVEL),采用问卷调查了解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手臂症状,采集抗凝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TGF-β水平;振动暴露组进行冷水复温试验(CWLT)检测,记录是否出现振动性白指(VWF)。结果作业场所的CVEL为7.4-15.7(13.2±1.3)m^2/s^4,92.2%的振动暴露工人自诉有各种手臂症状;对照组的TGF-β水平中位数(M)为341.49(151.29-1040.41)ng/L,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振动暴露组的TGF-β水平为1519.27(610.18-5417.46)ng/L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校正吸烟、饮酒和年龄等混杂因素后,TGF-β水平与CVEL高水平组和有VWF症状相关(P〈0.05),CVEL高水平组的OR值及95%CI为15.33(1.06,221.89),有VWF亚组的OR值及95%CI为4.55(1.05,19.78)。结论接触手传振动可导致暴露人群TGF-β水平升高,TGF-β水平升高与手传振动的暴露剂量及手部末梢血管损伤程度明显相关。
李宏玲陈青松肖斌郎丽林瀚生王海兰杨爱初
关键词:手传振动血管损伤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