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4篇卵巢
  • 3篇细胞
  • 3篇卵巢肿瘤
  • 2篇泡膜细胞瘤
  • 2篇细胞瘤
  • 2篇临床病理
  • 2篇卵巢卵泡膜细...
  • 2篇卵泡
  • 2篇卵泡膜
  • 2篇卵泡膜细胞
  • 2篇卵泡膜细胞瘤
  • 2篇膜细胞
  • 2篇基因
  • 2篇CT诊断
  • 2篇病理
  • 1篇多胚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胃癌
  • 1篇杂合性

机构

  • 5篇浙江省舟山市...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海洋学院
  • 2篇浙江省舟山市...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解放军第25...
  • 1篇解放军第四一...
  • 1篇浙江省舟山市...

作者

  • 7篇李小红
  • 2篇甘西西
  • 2篇谷化平
  • 2篇李继承
  • 2篇张善华
  • 2篇陈本宝
  • 1篇余英豪
  • 1篇梁勇
  • 1篇杨月琴
  • 1篇丁月琴
  • 1篇王崇宇
  • 1篇张文奇
  • 1篇林兴秋
  • 1篇邓俊辉
  • 1篇徐勇飞
  • 1篇叶玲玲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年份

  • 5篇2007
  • 2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诊断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特点,提高对本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7例中肿瘤位于右侧附件区5例,左侧附件区2例。6例(6/7)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卵圆形实质性肿块,1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分叶状实质性肿块,密度均与子宫肌层相近,病灶与子宫和肠腔分界清晰,5例肿瘤内可见散在小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示肿瘤在实质期和延迟期呈缓慢渐进性轻度强化,5例肿瘤较大,其内散在小片状低密度区未见强化。7例中合并腹水6例,合并囊腺瘤、单发子宫肌瘤、多发子宫肌瘤各1例。结论卵泡膜细胞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陈本宝李小红张善华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卵巢肿瘤卵巢
CD44v6和P16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CD44v6和P16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0例原发性子宫内膜腺癌组织进行了CD44v6和P16检测。结果CD44v6和P16在子宫内膜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70%和52%。CD44v6和P16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转移相关(P<0.05)。结论CD44v6和P16表达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腺癌的恶性程度、预测肿瘤侵袭转移和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李小红谷化平王中华
关键词:子宫内膜腺癌CD44V6P16生物学行为
胃肠道间质瘤2例分析
2007年
邓俊辉余英豪丁月琴李小红
卵巢多胚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07年
李小红徐勇飞谷化平王中华
关键词:卵巢肿瘤生殖细胞肿瘤
原发性胃癌中BRCA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胃癌中BRCA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阐明BRCA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石蜡包埋组织,抽提其基因组DNA,进行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和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对石蜡包埋胃癌标本及对应的正常组织进行D17S579、D17S855位点MSI、LOH检测和BRCA1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40例胃癌D17S579位点MSI、LOH检出率和BRCA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2.5%、15.0%、37.5%。37例胃癌D17S855位点MSI、LOH检出率和BRCA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8.9%、18.9%、37.8%。在肿瘤TNM分期中,上述2个位点MSI检出率在TNMⅠ+Ⅱ期分别高于TNMⅢ+Ⅳ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17S579位点,MSI检出率随着胃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下降趋势。在TNMⅠ+Ⅱ期,BRCA1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TNMⅢ+Ⅳ期,并随着胃管状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下降趋势(P<0.05)。BRCA1蛋白阳性率在MSI阳性组高于MSI阴性组(P<0.05)。结论:MSI和LOH可能通过相互独立的途径调控胃癌的进展。MSI可作为检测胃癌发生的早期分子学标志之一。BRCA1蛋白有可能阻止胃癌向低分化发展,并可能有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
李小红甘西西杨月琴林兴秋梁勇李继承
关键词:胃肿瘤BRCA1基因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CT诊断
目的探讨和分晰卵巢卵泡膜细胞瘤CT特点,提高CT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分析7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卵巢卵泡膜细胞瘤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7例肿瘤右侧附件区5例,左侧附件区2例,最小者3.1cm*3.8cm,最大者10cm*...
陈本宝张文奇李小红张善华
卵巢上皮性肿瘤中nm23H1基因的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肿瘤中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卵巢肿瘤进展的关系,为揭示nm23H1基因作用机制和肿瘤转移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包埋组织抽提DNA,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常规银染、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对石蜡包埋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及相应的正常组织,进行17号染色体D17S396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杂合性缺失的检测和nm23H1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本实验中,卵巢上皮性癌D17S396位点遗传不稳定发生率为40%,明显高于交界性肿瘤的10%,而在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未见该位点遗传不稳定的发生。结论:nm23H1基因的遗传不稳定性可能是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杂合性缺失的发生可作为卵巢组织恶变的判断指标之一。
甘西西李小红王崇宇叶玲玲李继承
关键词:卵巢肿瘤NM23H1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杂合性缺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