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彩琴

作品数:7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荔枝
  • 3篇幼果
  • 3篇落果
  • 3篇果实
  • 2篇克隆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克隆
  • 2篇分子
  • 1篇乙烯利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研究
  • 1篇子机
  • 1篇妃子笑
  • 1篇细胞
  • 1篇小果
  • 1篇小果型
  • 1篇荔枝果实
  • 1篇裂果
  • 1篇流式细胞
  • 1篇流式细胞术

机构

  • 7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 1篇岭南师范学院

作者

  • 7篇李彩琴
  • 6篇李建国
  • 3篇吴建阳
  • 2篇王泽槐
  • 2篇陆旺金
  • 1篇黄旭明
  • 1篇张劲霭
  • 1篇彭刚
  • 1篇王惠聪
  • 1篇周碧燕
  • 1篇徐咏珊

传媒

  • 2篇果树学报
  • 2篇园艺学报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流式细胞术细胞核分离缓冲液的改良及大、小果型荔枝幼果和果皮细胞分裂活性比较被引量:14
2011年
以荔枝幼果为材料,比较5种常用细胞核分离缓冲液对制备样品DNA分辨率效果的影响,发现在Otto缓冲液基础上进行适当改进(增加还原剂种类和含量,把RNaseA直接加入缓冲液,降低离心力),可获得最佳的提取效果,分辨率高,细胞G1/G0峰产生的变异系数低。通过比较具有相似遗传背景的‘妃子笑’早花大果和晚花小果以及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大果(‘四两果’)和小果(‘陈紫’)型荔枝品种之间果实发育前期的幼果和果皮的细胞分裂活性发现,大果的细胞分裂活性高于小果,且持续时间长,说明果实大小差异与果实发育前期细胞分裂活性有关。
李彩琴王泽槐徐咏珊张劲霭李建国
关键词:荔枝流式细胞术果实大小
荔枝花果发育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9年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是原产华南且最具中国特色的果树,花果发育与荔枝产量和果实品质密切相关,是荔枝发育生物学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综述了荔枝花芽分化、果实脱落和裂果、果实品质(包括果实和种子大小、果皮色泽、糖酸代谢)形成生理和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李建国王惠聪周碧燕赵明磊李彩琴夏瑞黄旭明
关键词:荔枝落果裂果
荔枝ACO1基因克隆及其与幼果落果的关系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为了探明荔枝ACC氧化酶(ACO)基因与荔枝幼果脱落的关系,【方法】用RT-PCR和RACE扩增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ACO基因的克隆;在‘黑叶’荔枝花后30 d喷施100 mg·L-1萘乙酸(NAA)来进行荔枝幼果落果的处理;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ACO基因表达与荔枝幼果脱落的关系。【结果】首次从荔枝中分离得到ACO基因,并命名为Lc-ACO1。Lc-ACO1全长为1 231 bp,其中5′非编码区包含89 bp,3′非编码区包含215 bp,开放阅读框包含927 bp,编码309个氨基酸。Lc-ACO1基因含有ACO基因特有的7个保守区和9个不变氨基酸残基。100 mg·L-1萘乙酸(NAA)可以显著促进荔枝幼果的脱落,且处理后相对落果率高峰出现在第10天,而Lc-ACO1基因在离区和幼果中的表达量高峰都出现在第7天,基因表达量高峰比相对落果率高峰早出现3 d。【结论】Lc-ACO1基因可能与荔枝幼果的脱落密切相关。
吴建阳李彩琴陆旺金李建国
关键词:荔枝ACC氧化酶基因克隆落果
荔枝果实发育过程中Lc-hmg基因定量表达特征与功能初步分析
对番茄、油梨和甜瓜的研究结果显示HMGR参与了果实的生长和发育,并为果实的细胞分裂和生长提供充足的类异戊二烯化合物。在不同种类植物上hmg基因的同源基因在表达模式和功能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但在荔枝中该基因的表达和功...
李彩琴
关键词:荔枝果实发育功能分析
荔枝ACS1基因的分离及其与幼果脱落的关系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植物中ACC合成酶(ACC synthase,ACS)和ACC氧化酶(ACC oxidase,ACO)是调控乙烯形成的关键酶。荔枝ACO基因已分离获得,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从荔枝中分离出ACS基因,进而分析该基因与荔枝幼果脱落的关系。【方法】通过RT-PCR和RACE扩增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离荔枝ACS基因;利用遮阴、环剥摘叶和100 mg·L-1NAA处理促进荔枝幼果脱落,进而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荔枝ACS基因与幼果脱落的关系。【结果】首次从荔枝中分离出ACS基因,命名为Lc-ACS1。Lc-ACS1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多种植物的ACS蛋白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甜橙和蓖麻的同源性最高,为76%。该基因包含ACS基因特有的11个不变氨基酸残基和7个保守区。遮阴、环剥摘叶和100 mg·L-1NAA处理都可以显著促进荔枝幼果脱落,且环剥摘叶后幼果乙烯释放量高峰出现在第2天。Lc-ACS1基因在任何一种促进荔枝幼果脱落过程中的表达量都高于对照,且基因表达量的高峰都早于相对落果率高峰。【结论】LcACS1基因可能是调控荔枝幼果脱落中的关键基因。
吴建阳李彩琴李建国
关键词:荔枝ACC合成酶基因克隆基因表达落果
乙烯利促进'妃子笑'荔枝幼果脱落的分子机制研究
落果严重是造成荔枝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果实脱落主要发生在果柄离区,并能够被乙烯所促进.本文以'妃子笑'荔枝为试材,在花后25 d幼果期间用乙烯利(250 mg/L)浸泡处理,显著增加了荔枝幼果的乙烯释放...
李彩琴马武强谷超应培源李建国
关键词:荔枝果实脱落分子机制乙烯利
快速高效提取荔枝幼果和离区组织RNA的新方法被引量:6
2011年
以荔枝幼果和离区为材料,以N-十二烷基肌氨酸钠(LSS)为RNA提取液的主要成分,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高效适合于荔枝幼果和离区总RNA提取的新方法,简称LSS法。该法提取RNA的过程只需2h,且质量高,幼果和果柄RNA的28S/18S值分别为1.7和1.9,RNA完整性(RIN)值分别为9.7和10.0,分别为380和450μg.g-1,A260/A280值分别为1.80和1.89。将提取的RNA经DNA酶消化后反转录成cDNA进行PCR,扩增出预期长度的目的片段,满足进行后续基因表达的要求。LSS法操作简单快速,对微量组织样品是一种有效的RNA提取方法。
吴建阳彭刚李彩琴陆旺金王泽槐李建国
关键词:荔枝幼果RNA提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