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明亮

作品数:27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细胞
  • 14篇肝癌
  • 8篇肝细胞
  • 7篇增殖
  • 7篇干细胞
  • 7篇病毒
  • 6篇突变
  • 6篇细胞增殖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病毒
  • 5篇家族
  • 5篇肝癌细胞
  • 5篇肝炎
  • 5篇肝炎病毒
  • 5篇癌细胞
  • 4篇点突变
  • 4篇乙型肝炎
  • 4篇预后
  • 4篇聚集性
  • 4篇家族聚集

机构

  • 27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作者

  • 27篇李明亮
  • 25篇邓美海
  • 24篇姚志成
  • 20篇颜见
  • 16篇钟跃思
  • 15篇胡昆鹏
  • 12篇陈骋
  • 11篇许瑞云
  • 4篇刘波
  • 3篇林楠
  • 3篇熊志勇
  • 3篇范伟明
  • 2篇徐见亮
  • 2篇潘楚芝
  • 2篇林继宗
  • 1篇袁晓峰
  • 1篇毕筱刚
  • 1篇张扣兴
  • 1篇张海燕
  • 1篇陈思

传媒

  • 6篇中华实验外科...
  • 6篇中华肝脏外科...
  • 5篇中国实验室外...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癌相关间质干细胞通过分泌HGF因子促进肝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姚志成颜见胡昆鹏李明亮陈骋邓美海
家族聚集性肝癌组织中S期激酶相关蛋白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姚志成颜见胡昆鹏李明亮陈骋邓美海
隐源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隐源性肝细胞癌(肝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诊治的177例隐源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38例,女39例;年龄30~82岁,中位年龄56岁。收集患者临床特征资料,调查HBV血清学标志物分布情况。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手术切除组(24例)、综合治疗组(88例)和保守治疗组(65例),比较3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77例患者中男女比约为4∶1,年龄>60岁者占48.0%(85/177);合并肝硬化者占90.4%(160/177),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糖尿病者分别占19.2%(34/177)和21.5%(38/177);抗-HBc阳性者占70.6%(125/177),AFP>400μg/L者占31.6%(56/177);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占62.7%(111/177);肿瘤直径≤5 cm者占35.6%(63/177),肿瘤单发者占54.2%(96/177);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A期占9.6%(17/177),B^D期占90.4%(160/177)。手术切除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92%,综合治疗组为65%,保守治疗组仅为8%。结论隐匿性HBV感染可能是隐源性肝癌的主要病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糖尿病也可能对发病起重要作用。隐源性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之上,就诊时常常为中晚期,治疗效果及预后不佳,定期随访、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陈骋钟跃思姚志成李明亮颜见徐步舒肖斌毅苏译旻林楠许瑞云邓美海
关键词:肝细胞隐源性隐匿性HBV感染肝硬化肝炎乙型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突变通过下调Skp2和p53表达促进肝癌发生
姚志成颜见胡昆鹏李明亮陈骋邓美海
家族聚集性肝癌组织中SKP2和PCNA蛋白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目的 探讨Skp2、PCNA在家族聚集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对象为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的79例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按是否为...
姚志成颇见胡昆鹏李明亮陈骋邓美海
家族聚集性肝细胞肝癌患者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家族聚集性肝细胞肝癌(肝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符合家族聚集性肝癌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3例;年龄27~76岁,中位年龄是51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收集40例患者的肝癌家族史,嗜酒史,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或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病史,合并肝硬化情况,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直径、数目,肿瘤临床分期的临床资料。调查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收集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实验室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手术切除组10例,术式为根治性肝切除术;综合治疗组26例,采用消融、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等治疗;保守治疗组4例,应用索拉菲尼、中药等治疗。治疗后定期复查随访1~5年,分别计算3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结果 40例患者男性占92%(37/40),男女比为12∶1;30岁以上患者最多,占92%(37/40);合并肝硬化者39例,占98%(39/40);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的A级者占70%(28/40);血清AFP水平>400μg/L者占35%(14/40);肿瘤直径≤5 cm者占55%(22/40),肿瘤单发者占50%(20/40);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A期占20%(8/40),B~D期者占80%(32/40)。患者均合并HBV感染,占100%(40/40),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105copies/ml占55%(22/40)。无患者合并HCV感染。手术切除组患者1、3、5生存率分别为70%、40%和20%,综合治疗组患者相应为50%、12%和0%,对症治疗组的4例患者生存时间均未超过1年,1年生存率为0%。结论家族聚集性肝癌多发生在HBV感染或肝硬化的基础上,其治疗效果及预后不佳,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陈骋潘楚芝钟跃思姚志成颜见李明亮林楠许瑞云邓美海
关键词:家族聚集性预后乙型肝炎病毒
不同来源间质干细胞对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脐带间质干细胞(UMSCs)和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对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S0%CCl4橄榄油皮下注射10周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随机平均分为UMSCs组、BMSCs组及空白对照组,UMSCs组经尾静脉输注1mlUMSCs(2×10^9/L),BMSCs组输注1mlBMSCs(2×10^9/L),空白对照组输注1ml生理盐水,移植处理3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抽取血液检测移植处理前后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取肝脏标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行病理检查及量化计分。结果(1)移植处理3周后,与空白对照组大鼠AIJT、AST、TBIL指标[(637.60±42.38)U/L、(525.80±40.20)U/L、(17.26±0.68)μmol/L]比较,BMSCs组[(168.80±8.35)U/L、(352.00±33.64)U/L、(14.12±0.34)μmol/L]和UMSCs组[(163.60±7.30)U/L、(339.00±44.94)U/L、(13.96±0.29)μmol/L]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MSCs组比较,UMSCs组大鼠ATJT、AST、TBIL及ALB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移植处理前各组AlJT、AST、TBIL指标[空白对照组:(337.80±13.97)U/L、(436.40±23.27)U/L、(15.20±0.57)μmol/L;BMSCs组:(337.40±14.10)U/L、(439.40±15.27)U/L、(15.52±0.47)μmol/L;UMSCs组:(337.40±16.21)U/L、(437.20±25.15)U/L、(15.54±0.72)μmol/L]比较,处理3周后BMSCs组和UMSCs组相应指标均降低,空白对照组相应指标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处理前后各组大鼠ALB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MSCs组和UMSCs组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均减轻,量化计分(空白对照组:13.20�
李明亮钟跃思徐见亮姚志成颜见邓美海
关键词:脐带间质干细胞骨髓间质干细胞肝纤维化细胞移植
人脐带间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可下调肝星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人脐带间质干细胞有望成为治疗肝纤维化新的种子细胞,但目前相关的体外实验报道较少。目的:探讨人脐带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纤维化形成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将肝星状细胞以1.0×108L-1接种于六孔板内,无血清培养24h后,加入2mL脐带间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处理肝星状细胞,设为实验组;对照组为加入等量完全培养基处理肝星状细胞;RT-PCR法检测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collagen-α1、TIMP-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中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collagen-α1、TIMP-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调,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mRNA表达的下调程度亦随之增强(实验组72h>实验组48h>对照组);实验组肝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下调,同时具有时间依赖性(对照组>实验组48h>实验组72h,P<0.05)。提示脐带间质干细胞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纤维化形成的生物学活性,并可能是通过针对转化生长因子β靶点及其下游基因产物起作用。
李明亮姚志成钟跃思林楠许瑞云邓美海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脐带间质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体外实验
应用新型生物补片减轻术后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应用新型生物补片材料在腹外疝修补术中减轻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 成功建立18只家兔腹外切口疝模型后,平分为三组:实验组应用新型生物补片材料进行修补,对照组为聚丙烯补片材料,空白组为单纯缝合组;三组均检测...
姚志成胡昆鹏钟跃思颜见李明亮刘波邓美海
肝癌相关间质干细胞通过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肝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姚志成颜见胡昆鹏李明亮陈骋邓美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