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星星

作品数:18 被引量:171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历史地理
  • 7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藏彝走廊
  • 4篇尔苏藏族
  • 4篇藏族
  • 3篇文化
  • 3篇民族走廊
  • 2篇动漫
  • 2篇历史文化特征
  • 2篇旅游
  • 2篇旅游纪念品
  • 2篇民族
  • 2篇民族文化
  • 2篇民族学
  • 2篇纪念品
  • 2篇长江
  • 2篇长江上游
  • 1篇地方社会
  • 1篇动漫创作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建设
  • 1篇学科理论

机构

  • 18篇四川省民族研...
  • 2篇成都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18篇李星星
  • 2篇张钰粮
  • 1篇李绍明

传媒

  • 7篇中华文化论坛
  • 4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四川戏剧
  • 1篇藏学学刊
  • 1篇动漫研究
  • 1篇2005年巴...
  • 1篇第二届西部民...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5
  • 2篇2003
  • 1篇199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藏彝走廊”被引量:1
2005年
'藏彝走廊'是费孝通先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概念内涵系指一个比较特殊的'历史形成的民族地区'(费孝通语),系借用'走廊'这个普通词语来特指一个具有'走廊'地貌特征的特殊地带。这个地带的地理位置大体在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的区域内,在地貌学上属藏东、川西高原峡谷区。
李星星
南方丝路与尔苏藏族先民被引量:6
2008年
尔苏(包括里汝、多须、尔苏)这个藏族支系历史悠久,族源成分相当复杂,实属特别值得研究的一个族群。这个族群大概自先秦以来就活动于古旄牛道一线。在旄牛道的干道上有不少古老的小道通往整个尔苏族群分布的地方。这些小道构成南方丝路及后来的茶马道的支线即古道网络,可以从各个方向接上南丝路或茶马路干道。在南丝路大渡河以南至雅砻江下游路段地带,文献记载他称的历史民族,秦汉之"夷",唐宋之"蛮",明清之"番",其中都包含有尔苏藏族先民的成分。至于先秦时的尔苏先民成分是否包含有"蚕丛国破"或杜宇及开明蜀国败亡而南徙的古蜀人或蜀人的因素,笔者猜测也很有可能。今尔苏藏族传统文化中确乎包含有某些古蜀或蜀人文化因素。
李星星
关键词:尔苏藏族
“两线一片”的开放新态势——兼论出海通道建设对攀西开发的意义
1998年
成昆线和南昆线在西南构成了一个坐标系通过铁路支线和公路经纬网络,把桂、滇、川、黔四省区联成一片,形成了“两线一片”的开放态势,形成了“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开放格局。攀西因具有特殊的资源和产业优势,而在这个新的开放格局中。
李绍明李星星
针对结合动漫创作的川内藏羌走廊旅游纪念品竞争力研究
2020年
通过四川省境内藏羌走廊现有旅游纪念品的考察研究,本文探讨了当地旅游纪念品在创新、开发、经营等方面的不足。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将结合动漫来发展区域特色民族旅游纪念品的思路,通过SWOT模型预测了该项目发展的可行性,力求为地方特色民族旅游纪念品的创作开辟更多途径,尝试以学科交叉和产业融合的方式来为旅游经济注入更多的创新活力。
张钰粮李星星
关键词:动漫旅游纪念品
粟(小米农业)经长江上游南传的途径与方式被引量:5
2005年
长江上游及“藏彝走廊”地区是史前中国古代族群频繁活动的区域,也是古代民族文化借此扩展和传递的区域。本文采用民族学并结合历史学的方法,利用古籍文献、考古资料以及民族学调查资料,试从中国粟及粟作农业及其传播这一侧面,来看长江上游及“藏彝走廊”在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中的地位。
李星星
关键词:长江上游
以则尔山为中心的尔苏藏族地方社会被引量:2
2011年
尔苏藏族是现今藏族的一个支系,包含三个不同方言的族群。尔苏藏族所在大渡河大拐弯与雅砻江大拐弯之间的大片地区,是一个打破行政界限的相对独立完整的历史空间。这个空间的完整性是由一个坐标中心点即则尔山来维系,由此构成了尔苏藏族地方社会历史生活的一个基本特点。尔苏藏族的社会以家族为基础,现有的家名估计有200多个,习惯聚族而居,选择河谷及沟谷有洁净山泉的台地或高坡上、背山面水营建聚落。聚落生活最具有约束力或制裁力的礼仪就是对"觉"的信仰和崇拜。作为代表尔苏藏族文化特征的表述,"觉"也是最具有涵盖性、最能够概括、内涵最丰富、象征性意义最强的符号。尔苏先民自古生活在大渡河以南至雅砻江下游一带。古籍记载他称的历史民族,秦汉之"夷",唐宋之"蛮",明清之"番",其中都包含有尔苏先民的成分。则尔山则是尔苏族群历史地域活动的一个空间支撑点,是尔苏藏族认定的原始中心。尔苏地方传统社会提供了一种案例:以神圣山峰来定位社会生存空间,以神圣山峰为枢纽来维系地方社会的存在。而且,这种社会空间结构一旦形成,便使这种结构本身具有了某种文化聚合力,或者说,其本身构成为一个具有文化能量的"场域"。这个"场域"的表征就是社会存在的相应空间出现文化上的对应设置,由此构成水平分层的同构聚合与信仰。尔苏地方这一传统文化形态似乎可以上溯到汉文典籍《山海经》记载的上古地域风俗。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改革大潮来势猛烈,尔苏藏族地方社会及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急剧变迁,以往充满活力的场域有悄然消解的危机。
李星星
藏彝走廊的尔苏文化圈被引量:8
2008年
本文根据2005年至2007年9月在四川尔苏藏族地区的田野调查资料,对尔苏的语言、人口、姓氏和目前的研究状况作了初步分析;并且以"文化圈"的人类学概念来对尔苏藏族的地域、文化特质和历史渊源进行描述;将尔苏藏族文化放在"藏彝走廊"的多元文化辐射和历史交融的场景中来加以讨论;从"文化圈"、"文化丛"和"文化层"的概貌分析中认识尔苏藏族文化在历史与现代进程中的演变。
李星星
关键词:尔苏藏族文化圈文化层民族文化
论“民族走廊”及“二纵三横”的格局被引量:88
2005年
“民族走廊”的概念自1979年费孝通先生首先提出后,学术界对概念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具体内容的研究尚不充分。作者对“民族走廊”的产生、定义及其历史作用和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依据历史上有关民族活动的情况,结合地理方位,认为“民族走廊”的全国格局,为“二纵三横”的构架,“二纵”即南北纵向的“藏彝走廊”和“土家—苗瑶走廊”,“三横”为东西横向的“壮侗走廊”、“阿尔泰走廊”和“古氐羌走廊”。
李星星
结合动漫打造川内藏羌走廊旅游纪念品的SWOT模型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境内藏羌走廊现有旅游纪念品的考察研究,探讨了当地旅游纪念品在创新、开发、经营等方面的不足,并就此提出结合动漫创作来发展区域特色民族旅游纪念品的思路,通过SWOT模型预测了该项目发展的可行性,力求为地方特色民族旅游纪念品的创作开辟更多途径,尝试以学科交叉和产业融合的方式来为旅游经济注入更多的创新活力。
张钰粮李星星
关键词:动漫旅游纪念品
藏彝走廊的历史文化特征被引量:28
2003年
藏东川西高原峡谷区,即“藏彝走廊”是一条神奇的文化沉积带。本文首次概括出这里的七大历史文化特征,并首次以“母系文化带”、“猪膘文化带”、“牦牛文化带”、“笃苯文化带”等为题,分别加以论述。提出:典籍所载“嫫母”为今白马人图腾和先母祖之一;第一个方相氏出于今白马人先民;峡谷一线民族崇拜的是同一个女神;“康”之新释;昆仑即是牦牛;习用猪膘的民族先民是农业的发明者等等,对藏彝走廊的诸种历史文化现象提出了新的看法和阐释。
李星星
关键词:母系牦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