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曙光

作品数:184 被引量:2,181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5篇期刊文章
  • 51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9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1篇同位素
  • 50篇变质
  • 49篇榴辉岩
  • 49篇辉岩
  • 34篇地球化
  • 34篇地球化学
  • 30篇锆石
  • 23篇造山带
  • 22篇高压变质
  • 21篇地幔
  • 21篇年代学
  • 21篇俯冲
  • 20篇定年
  • 19篇超高压变质
  • 18篇变质岩
  • 15篇岩石
  • 13篇大别造山带
  • 12篇锆石SHRI...
  • 11篇地质
  • 11篇岩浆

机构

  • 160篇中国科学技术...
  • 29篇中国地质大学...
  • 22篇西北大学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中国地质科学...
  • 16篇安徽省地质调...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天津地质矿产...
  • 3篇长安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哈佛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国家自然科学...
  • 1篇青海省地质调...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中国科学院合...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84篇李曙光
  • 31篇刘贻灿
  • 22篇郑永飞
  • 18篇侯振辉
  • 17篇刘德良
  • 16篇徐树桐
  • 16篇孙卫东
  • 15篇张国伟
  • 15篇葛宁洁
  • 15篇李秋立
  • 14篇肖益林
  • 14篇陈冠宝
  • 12篇陈移之
  • 12篇龚冰
  • 11篇何永胜
  • 11篇张宗清
  • 8篇古晓锋
  • 8篇杨蔚
  • 7篇傅斌
  • 7篇郭素淑

传媒

  • 20篇科学通报
  • 16篇岩石学报
  • 13篇中国科学(D...
  • 11篇地球化学
  • 9篇地学前缘
  • 6篇高校地质学报
  • 5篇矿物学报
  • 5篇2005年全...
  • 5篇2007'全...
  • 4篇地质学报
  • 4篇地质科学
  • 4篇安徽地质
  • 3篇地球学报
  • 3篇地质论评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大地构造与成...
  • 3篇矿物岩石地球...
  • 3篇地球学报(中...
  • 3篇中国科学:地...
  • 3篇同位素地质新...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0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3篇2007
  • 6篇2006
  • 18篇2005
  • 8篇2004
  • 13篇2003
1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鲁地体榴辉岩形成过程中流体活动的氧同位素制约被引量:8
1998年
对苏鲁地体西部东海地区榴辉岩及其共生片麻岩内部石英脉进行了氧同位素研究。石英脉及其寄主岩石榴辉岩和片麻岩中的石英与其他矿物之间达到了氧同位素平衡,计算得到的平衡温度分别为:石英脉660~840℃,榴辉岩595~725℃,片麻岩505~665℃。石英脉的δ^(18)O值变化范围为-5.3‰~7.5‰,与寄主岩石的δ^(18)O相似。指示变质流体与寄主岩石保持氧同位素平衡,同时表明超高压变质作用期间或之后只存在内部缓冲的流体流动。片麻岩的δ^(18)O值低达-4‰,与共生榴辉岩的δ^(18)O相似。因此,片麻岩和榴辉岩的原岩在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前均出露过大陆地壳,可能一同遭受了古大气降水的热液蚀变作用。石英脉是在同位素平衡条件下从δ^(18)O分布不均一的变质流体中沉淀出来的,这种流体则是由热液蚀变的榴辉岩原岩经脱水作用而形成,因而其δ^(18)O值受寄主榴辉岩性质所控制。这些结果为榴辉岩相变质作用期间变质流体在裂隙内部的有限流动提供了佐证。
郑永飞博斌龚冰肖益林魏春生李曙光
关键词:氧同位素流体流动苏鲁地体榴辉岩
混合岩研究及地球动力学意义被引量:12
2014年
混合岩化作用(陆壳深熔)是大陆地壳演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可以在不同区域岩石圈演化和相伴构造热事件背景下发生。混合岩化温度往往可以维持在岩石固相线之上达30Ma,且整个深熔过程中岩石通常由初期的半深熔向高度深熔演化。这些特点使得混合岩中深熔锆石的Th/U比值随年龄越年轻而逐渐变大,并且警示混合岩锆石U-Pb年龄往往给出混合岩化的持续时间而不是单一时间点。深熔过程中,不同深熔反应类型对深熔熔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影响较大,富水熔融可以降低斜长石在源区的稳定域,因此可能导致富水熔融形成的深熔熔体具有高Sr/Y和低Y的特征,从而提示在利用单一高Sr/Y和低Y特征来判别岩石是否具有高压成因需格外小心。此外,深熔过程中熔体提取速率可能大于矿物溶解速率和同位素扩散速率,因此可能发生不平衡熔融导致不同反应类型形成的熔体具有不同的初始同位素比值。熔体产生之后,由于混合岩地体具有缓慢的冷却速率,熔体有充分时间发生矿物结晶分离,残余熔体则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被抽离源区,上升侵位至上部地壳。因此,混合岩地体中保留的大量浅色脉体只有少部分记录初始深熔熔体地球化学特征,绝大部分代表熔体结晶分离过程中的早期结晶产物,其地球化学特征与侵入浅部地壳的深熔花岗岩呈互补关系。陆壳深熔可以大大降低岩石的流变学性质。因此,造山带深熔物质在重力和高原-盆地压力差作用下,可能发生垂向和侧向挤出。下地壳流是深熔物质侧向挤出的重要形式,以混合岩以及相关淡色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入手,为识别古老造山带的地壳流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最后,文章以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25亿年混合岩事件和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生代混合岩为例,对中国东部混合岩研究进行了展望。
王水炯李曙光
关键词:混合岩
大别山北部条带状片麻岩及其伴生的斜长角闪岩的裂谷成因:岩石地球化学论据被引量:2
2004年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大别山北部条带状片麻岩及其伴生的斜长角闪岩的原岩分别是碱性的I型花岗岩类和碱性的玄武岩,属于一套双峰式火山岩。Hf Rb/10 Ta×10和Hf Rb/10 Ta×30判别图解指示条带状片麻岩原岩属于板内花岗岩;斜长角闪岩的87Sr/86Sr=0.722345,143Nd/144Nd=0.511919,εNd(0)=-14.0,fSm/Nd=-0.15和εNd(800Ma)=-11.0,具有大陆玄武岩特征;同时,206Pb/204Pb=18.10,207Pb/204Pb=15.41和208Pb/204Pb=38.16,也接近于陆壳成分而且更接近下地壳成分,它的原岩有可能来源于古老的陆壳,推测其原岩形成时,其所在地区已经发育了比较成熟的大陆地壳。因此,它们应形成于新元古代(大约700Ma~800Ma左右)由扬子大陆发生裂解而形成的裂谷环境中。
刘贻灿徐树桐李曙光陈冠宝
关键词:斜长角闪岩岩石地球化学
华北与扬子陆块的碰撞时代及过程被引量:8
1993年
秦岭—大别山造山带是我国东部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相互碰撞形成的。它作为我国东部天然地质界线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尤其近年来在大别山及其东延部分(苏—鲁地体)发现了柯石英和金刚石,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超高压变质带并引起广泛注意和兴趣。确定这两大陆块的碰撞时代及过程是认识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形成演化机制及中国东部大陆形成演化历史的关键。然而正是在这一关键问题上地质学界存在着明显的认识分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华北与扬子陆块的碰撞时代”(编号:4870188)及“秦岭造山带多期蛇绿岩识别”(编号:49070165)正是试图通过对与碰撞造山运动有关的高压变质岩(榴辉岩、蓝片岩)及蛇绿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以求为解决这一重要地学基础研究课题做出贡献。经过近六年的工作,在认识华北与扬子两大陆块碰撞时代和过程以及合柯石英榴辉岩的成因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李曙光
关键词:华北陆块扬子陆块
大别山下地壳俯冲成因榴辉岩的锆石U-Pb年代学:晚元古代扬子陆块北缘岩浆板底垫托的证据
<正> 最近,作者等确定了“罗田穹隆”中榴辉岩的存在。但其原岩的时代与峰期变质时代尚有待研究。铅同位素研究(李曙光等,2001;张宏飞等,2001)与岩石学研究表明,大别山南部UHP带中榴辉岩具上地壳性质,它们是侏罗纪时...
刘贻灿李曙光徐树桐陈冠宝侯振辉
文献传递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早元古代岩浆和变质事件记录:锆石SHRIMP U-Pb定年证据
华北克拉通早元古代变质-岩浆事件被认为是全球早-中Columbia超级大陆拼合事件的记录之一,Zhao et al(2001,2002,2005)提出,统一的华北克拉通基底是~1.85Ga时由东部和西部两个陆块沿隶属于2...
郭素淑刘贻灿李曙光
关键词:岩浆活动定年证据
文献传递
大别造山带惠兰山镁铁质麻粒岩Sm-Nd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及锆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被引量:12
2005年
北大别惠兰山位于罗田穹隆的核部,出露有镁铁质麻粒岩,其麻粒岩相变质矿物(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136±18)Ma,表明该麻粒岩的变质作用发生在早白垩纪。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麻粒岩中锆石具有核-幔-边结构。锆石核具有典型岩浆锆石的韵律环带结构及稀土元素特征,其较少Pb丢失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753~787 Ma,表明其原岩为新元古代镁铁质岩浆岩。幔部锆石具有切割岩浆锆石环带的蚀变结构特征,且REE,Th,u,Y,Nb,Ta等元素含量比岩浆锆石核低3~10倍,但普通Pb含量较高。这些特征表明幔部锆石是受热液改造的岩浆锆石,其较少Pb丢失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716~780 Ma)与岩浆锆石相近,指示该岩浆岩体侵位不久即经历了一次强烈的热液事件。考虑到罗田穹隆发育有强烈的早白垩纪岩浆事件,因此惠兰山镁铁质麻粒岩是就位于下地壳的新元古代镁铁质岩浆岩在早白垩纪大别造山带引张条件下受热发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而形成的。该麻粒岩的Sm-Nd变质年龄((136±18)Ma)与罗田穹隆片麻岩角闪石K-Ar年龄(123~127 Ma)的一致性,提供了罗田穹隆快速抬升证据,这可能是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被进一步抬升至地表的原因。
侯振辉李曙光陈能松李秋立柳小明
关键词:大别造山带麻粒岩SM-ND同位素年龄
大别苏鲁造山带深俯冲过程中榴辉岩和原岩辉长岩锆的地球化学及其锆石UlPb年代学意义
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岩大量的锆石U-Pb年龄表明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的深俯冲作用发生在三叠纪,但对于超高压变质的峰期变质时代仍然存在较大分歧,原因之一是对于超高压变质锆石的增生机制缺乏足够的了解。虽然变质锆石可在多种情况下...
侯振辉李曙光刘金高
关键词:深俯冲榴辉岩锆石U-PB地球化学年代学
文献传递
大别山-苏鲁地体超高压变质年代学——Ⅱ.锆石U-Pb同位素体系被引量:118
1997年
超高压变质锆石在高压变质及退变质期间可发生少量Pb的连续扩散丢失,它不会显著破坏其^(207)Pb/^(238)U和^(206)Pb/^(235)U年龄的一致性,但却使它们小于^(207)Pb/^(206)Pb年龄.不含继承组分且普通Pb含量低的变质锆石^(207)Pb/^(206)Pb年龄,可能更接近超高压变质岩的峰期变质时代.报道了一组新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及其围岩的锆石U-Pb年龄数据,并给出峰期超高压变质时代为(228±2)Ma的结论.
李曙光李惠民陈移之肖益林刘德良
关键词:苏鲁地体超高压变质岩锆石铀-铅年龄
北大别地体任家湾辉石岩的Rb-Sr年代学及冷却史被引量:4
1998年
报道了北大别地体任家湾辉石岩的一组矿物 +全岩Rb_Sr等时线年龄 ,即黑云母 (Tc=30 0℃ ) +全岩Rb_Sr年龄 =(12 3 4± 1 2 )Ma ;角闪岩 +全岩Rb_Sr年龄 =(16 4± 10 )Ma;斜长石 (Tc=6 0 0℃ ) +全岩Rb_Sr年龄 =(2 0 5± 7)Ma .这一矿物封闭温度及年龄同步增长系列说明任家湾辉石岩的侵入时代为三叠纪 ,与Sm_Nd定年结果一致 ,而较年轻的侏罗。
聂永红李曙光
关键词:镁铁-超镁铁岩冷却史辉石岩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