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曙光

作品数:7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切口
  • 2篇皮肤切口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手术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血压
  • 1篇亚急性甲状腺...
  • 1篇药理
  • 1篇移植排斥
  • 1篇胰肠吻合
  • 1篇胰十二指肠
  • 1篇胰十二指肠切...
  • 1篇胰十二指肠切...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移植
  • 1篇愈合

机构

  • 7篇吉林省人民医...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作者

  • 7篇李曙光
  • 3篇王新宇
  • 3篇董锡钧
  • 2篇周怡南
  • 2篇李寿柏
  • 1篇林英健
  • 1篇谭毓铨
  • 1篇刘润华
  • 1篇刘映辉
  • 1篇周立忠
  • 1篇陈建康
  • 1篇刘铜军
  • 1篇张新鹏
  • 1篇石斌
  • 1篇王洪波

传媒

  • 2篇长春中医学院...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整形烧伤...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孟宪民基金会...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6
  • 1篇199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胰腺移植研究进展
糖尿病患病率在全球急剧增加,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需长期应用外源性胰岛素,其疗效是暂时的,不能中止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恶化,如双目失明,肢体疼痛和肢端坏死等,不能防止各种感染,败血症,心、脑血管意外以及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发生....
李寿柏李曙光董锡钧
关键词:胰腺移植糖尿病移植排斥免疫抑制剂
文献传递
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胆囊切除加胆道手术的体会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胆囊空肠"Y"型吻合术的手术操作体会。方法对在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12例胆囊并胆道疾患采用了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胆囊、胆道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均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情况下完成了手术。其中10例进行了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9例常规用取石钳、胆道探子、尿管冲洗等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1例胆道镜探查。未用胆道镜组有1例结石残留,术后2个月胆道镜取石,其余均无结石残留(术后造影证实),顺利拔管。另2例为胆总管下端肿瘤晚期患者,均为高龄(1例78岁,1例85岁),1例行胆囊空肠"Y"型吻合术,1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平均手术时间90min,术后18~24h即可坐起,24~48h即可离床活动。结论采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胆囊并胆道手术同样可达到微创手术效果,且易于操作。
董锡钧刘映辉李曙光周怡南王新宇陈建康
关键词:腹腔镜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胆道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改良术式应用体会 (附35例报告)
:采用小肠壁上戳孔、将胰管及支撑管置入肠腔、空肠与胰腺断面只做固定性吻合的方法,对套入式胰肠吻合方法进行改进。方法:对35例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采用改良胰肠吻合术。结果:应用改良胰肠吻合术式的全部病例术后均未出现胰...
周怡南李寿柏王新宇李曙光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显微外科
保留胃冠状静脉分流的远端脾腔静脉分流术的研究
1996年
采用Wistar大鼠行保留胃冠状静脉的远端脾腔分流术(DSCS),远端脾肾分流术(DSRS)及结扎胃冠状静脉的DSCS,动态观察术后自由门脉压(FPP),自由脾静脉压(FSP)及门脉、脾静脉染色显影情况;结果表明保留冠状静脉分流的DSCS,区域性减压效果明显优于结扎冠状静脉的DSCS,术后早期可维持门脉压力,术后40天FPP开始呈下降趋势,同时染色显影发现脾胰间出现细条状侧支,术后60天出现索片状模糊侧支,表明DSCS(DSRS)随时间的延长出现脾胰离断后的新生侧支。
陈光李曙光王有德谭毓铨
关键词:门脉高血压脾腔分流术
精氨酸在大鼠皮肤切口愈合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0年
李曙光王洪波王新宇
关键词:药理精氨酸皮肤切口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
2002年
李曙光林英健董锡钧吴德猛
关键词:亚急性甲状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
激光焊接皮肤切口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1993年
Wistar大鼠35只,背部两侧皮肤各做纵行切口,分别等间距缝合。一侧缝合后即行激光焊接,术后24小时拆除缝线,另一侧常规缝合对照。在术后不同时间进行切口的生物力学测试,同时进行切口愈合的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激光侧皮肤切口炎症反应轻,瘢痕不明显,3天内,平均最大抗张强度明显高于缝合侧(P<0.05)。因此,激光焊接皮肤切口对整形外科可望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刘铜军毕丛英谭毓铨梁荣李曙光周立忠刘润华石斌张新鹏
关键词:激光皮肤切口伤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