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桦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前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眼的闪光视网膜电图变化
- 2005年
- 钟凌李桦陈平刘徽南
- 关键词: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闪光视网膜电图细胞功能
- 氩激光光凝治疗干性视网膜裂孔的临床观察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无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裂孔之价值。方法 26例(26只眼)无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裂孔(干性裂孔)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非治疗组各13例。其中治疗组给予蓝绿光氩离子激光光凝封闭裂孔,并与非治疗组同期观察随访6-36个月。结果 随访期间发生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治疗组中有3例,发生率为23.08%;非治疗组中有5例,发生率为38.46%。结论 激光光凝治疗无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裂孔是预防其发生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 钟凌陈平李桦
- 关键词:氩激光光凝视网膜脱离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对比观察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6例96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凡房角开放1/4象限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52只眼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0个月。结果术后两组早期视力差异无显著性,6个月后因眼压较高引起视力下降者,观察组5只眼,对照组8只眼,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者〈20mmHg(1kPa=7.5mmHg),观察组38只眼,对照组46只眼,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前房角粘连个象限以下者,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和联合小梁切除术手术效果相当。
- 钟凌李桦杨敏余海江徐万柏于莎
- 关键词:白内障小梁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
- 睫状沟内人工晶体眼继发性青光眼8例
- 2005年
- 钟凌李桦
- 关键词:继发性青光眼人工晶体眼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吸出农村病人ECCE
- 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后闪光视网膜电图观察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photocoagulation,PRP)术前及术后第1个月患眼的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electroretinogram,FERG)变化,探讨PRP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机制。方法对PDR患者16例16只眼(PDR组)和正常人16例16只眼(正常组),行PRP术前及术后1个月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观察其a波振幅(aA)、a波峰值时间(aT)、b波振幅(bA)、b波峰值时间(bT)、OPsb波振幅(OPsA)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配对进行t检验。结果PDR组术前、术后与正常组比较aA、bA、aT、bT、OPsA差异均有显著意义;而PDR组术前与术后第1个月比较aA、bA、OPsA差异无显著意义,aT、bT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眼视网膜各层功能均已明显受损,PRP术后其功能不能恢复。PRP术后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功能得以保留,但破坏了视网膜色素上皮,视网膜内各层细胞之间的电位传递速度减慢。
- 钟凌李桦陈平刘徽南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闪光视网膜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