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军
- 作品数:45 被引量:18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热轧带钢新一代TMCP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被引量:12
- 2013年
- 热轧带钢新一代TMCP技术以超快速冷却为核心,通过冷却系统从空冷至超快冷的无级调控,利用广阔的冷速范围及精准的温度控制,实现对带钢轧后冷却路径进行灵活的控制。有利于细晶强化、析出强化、固溶强化、位错强化、相变强化的最佳匹配,从而使得热轧带钢产品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新一代TMCP工艺技术具备低成本、高效率、高均匀性、高控制精度等特征,是轧制工艺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随着人们对带钢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资源的日益枯竭,以超快速冷却为核心的热轧带钢新一代TMCP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袁国李海军王昭东王国栋
- 关键词:超快速冷却热轧带钢
- 热轧带钢轧后冷却控制系统优化被引量:3
- 2015年
- 为提高热轧带钢超快冷出口温度和卷取温度控制精度,针对超快冷生产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轧后冷却控制系统进行了优化.针对超快冷出口纵向温度偏差较大的问题,提出超快冷换热系数多点自学习方法;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分析带钢超快速冷却后的返红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超快冷出口返红补偿方法;提出了对进入冷却区的带钢样本段进行温度再计算的方法,来消除速度波动对轧后冷却温度控制精度的影响.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优化后超快冷出口温度和卷取温度控制精度均明显提高.
- 李海军江潇李旭东王国栋
- 关键词:热轧带钢超快冷卷取温度自学习
- 热轧带钢超快冷模型及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被引量:4
- 2013年
- 超快冷技术是用新一代TMCP工艺理念开发低成本高性能钢铁材料的核心。热轧板带钢轧后工艺控制点温度的控制精度是保证带钢性能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基于前期开发的装备和工艺建立了超快冷自适应控制系统模型,并对模型的自适应功能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轧后工艺控制点温度的控制精度。通过对模型结构的优化设计、模型自学习控制策略的研究及模型自学习系数加权平滑的处理,增强了模型自适应功能。该控制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热轧板带钢生产线。现场实践表明,该系统轧后工艺温度控制达到了较高的精度,为产品质量的提高及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 李振垒胡啸李海军袁国王昭东王国栋
- 关键词:超快冷控制策略自适应热轧带钢
- 动量项技术在带钢热连轧负荷分配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6年
- 将源于BP人工神经网络改进策略的动量项技术引入到带钢热连轧负荷分配中来,提出了误差补偿迭代算法,介绍了该算法的推导过程,并对算法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基于误差补偿迭代算法及传统的Newton-Raph-son法,开发了带钢热连轧精轧过程设定系统软件。离线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与Newton-Raphson法相比,误差补偿迭代算法对初始厚度分布的要求比较宽松,有利于新产品的开发,具有良好的在线应用前景。
- 李海军徐建忠龚殿尧王国栋刘相华
- 关键词:动量项带钢热连轧机
- 热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为实现热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智能化控制,本文遵循软件工程设计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热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建立了系统层次结构模型、功能结构模型及其后台数据库,实现了热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的智能化控制。现场应用表明,带钢卷取温度控制精度在±10℃以内。
- 刘伟嵬李海军王昭东王国栋
- 关键词:热轧带钢过程控制系统结构控制系统
- 高强汽车钢温冲压成形工艺探讨被引量:5
- 2023年
- 热冲压成形汽车零部件的室温组织为全马氏体组织,虽然强度高,但延展性差。为此,提出了一种采用热轧后直接淬火获得马氏体组织,随后在冲压工序进行回火以提高冲压件延展性的温冲压成形工艺。采用热轧实验机和MMS-200热力模拟实验机模拟温冲压成形过程,并对实验钢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冲压成形温度的升高及保温时间的延长,实验钢成形后抗拉强度和维氏硬度值不断下降,伸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随成形温度的增加,实验钢组织由马氏体不断转变为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和回火索氏体。在350℃保温120~180 s,实验钢成形后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超过1500 MPa,伸长率大于8%,硬度值在425HV~440HV之间。冲压成形温度越高,对冲压设备所需求的力能参数越低。
- 朱文礼李海军李睿昊王斌王国栋
- 关键词:直接淬火回火延展性
- 针铁矿法从铜钴矿生物浸出液中除铁的研究被引量:21
- 2013年
- 采用针铁矿法除去萃铜后的铜钴矿细菌浸出液中的铁,并对除铁时的pH、氧化剂浓度、氧化时间、保温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控制氧化过程中pH为4.0、氧化温度70℃、保温时间1h、氧化剂浓度8%,除铁率和钴回收率分别为99.9%和99.5%。针铁矿法除铁可在常压和较低温度(70℃)下进行,而且不需外加其他金属阳离子就能获得过滤性能良好且可作为含铁富矿使用的沉淀渣。
- 陈国宝杨洪英周立杰李海军
- 关键词:铜钴矿针铁矿除铁
- 使用变尺度混合遗传算法进行热轧负荷分配优化被引量:7
- 2007年
- 将变尺度BFGS优化算法嵌入到遗传算法中,提出了变尺度混合遗传算法,并将其应用于1780 mm热连轧精轧机组的压下规程优化计算。与目前现场使用的压下规程相比,变尺度混合遗传算法优化效果明显,为后续的板形控制打下了良好基础。按层别选取代表性产品进行了负荷分配系数的优化计算,分析表明,当产品在层别内变化时,轧制力和功率两种负荷分配模式优于压下量负荷分配模式,更能保持最优特性。
- 李海军王国栋徐建忠刘相华
- 关键词:热轧带钢
- 车轴钢高温黏塑性本构模型及流变行为分析
- 2021年
- 高温黏塑性本构模型是连铸坯近凝固终点压下工艺数值模拟的基础,但该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数据极为缺乏,严重限制了连铸新工艺的开发.利用热模拟实验对比研究了车轴钢在近凝固终点压下和常规热变形工艺下的流变行为.结合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理论构建了近凝固终点压下工艺下的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在近凝固终点压下工艺下,类铸态组织奥氏体晶粒粗大,流变应力明显低于常规热变形工艺下的流变应力;同一变形量下,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较大.本文构建的本构模型对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应力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约为2.62%.
- 刘干宁新禹李天祥李海军
- 关键词:铸态组织动态再结晶
- 热轧带钢轧后冷却控制及其智能反馈控制方法被引量:1
- 2011年
- 热轧带钢轧后冷却过程中卷取温度的控制精度是保证带钢组织性能、表面质量和板形良好的1个关键因素。温度控制的核心是冷却过程控制模型的建立及其自适应反馈功能。建立了具有非线性结构特征的热轧带钢冷却过程控制的数学模型,并对新模型的智能反馈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增强了控制模型的自适应性。现场实际应用表明:实测卷取温度与目标温度相差±5℃以内的带钢占全长的85%,相差±10℃以内的带钢占全长的98%,该冷却数学模型的卷取温度控制能达到较高的精度,为提高产品质量奠定了基础。
- 刘伟嵬李海军王昭东王国栋
- 关键词:冷却过程卷取温度智能控制反馈补偿热轧带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