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灵娟

作品数:12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综合征
  • 2篇细胞
  • 2篇脑病
  • 1篇丹红
  • 1篇丹红注射液
  • 1篇蛋白
  • 1篇低血糖
  • 1篇低血糖脑病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多发
  • 1篇多发动脉瘤
  • 1篇心内膜
  • 1篇心内膜炎
  • 1篇醒脑
  • 1篇醒脑静
  • 1篇醒脑静注射液
  • 1篇血管

机构

  • 9篇江西省人民医...
  • 2篇江西省妇幼保...
  • 1篇南昌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6...

作者

  • 10篇李灵娟
  • 2篇王欣荣
  • 2篇周鑫华
  • 2篇梅竹君
  • 2篇谢旭芳
  • 2篇吴晓牧
  • 2篇杨赟
  • 1篇张昆南
  • 1篇张洪连
  • 1篇黄刚
  • 1篇王明月
  • 1篇周超

传媒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
2012年
目的研究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北京众驰伟业ZL-6000型全自动血液流变仪,对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及其结果分析。结果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各指标的改变,其异常结果与糖尿病的病情发展可能存在重要关系。定期检测血液流变学对糖尿病的治疗、预后和疗效观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李灵娟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糖尿病
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帕金森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SMA区rTMS 5Hz高频刺激2周,观察组予以SMA区rTMS 5 Hz高频刺激2周联合针刺四关穴2周。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0 min及治疗后1个月2组运动功能评分(UPDRSⅢ评分、震颤评分、强直评分、运动迟缓评分),以及2组神经电生理指标(RMT、MEP120、CMCT、CSP)。结果:2组治疗后20 min、治疗后1个月运动功能总评分及分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2组治疗后20 min的运动功能总评分及分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后1个月的评分(P<0.05)。2组治疗后20 min、治疗后1个月神经电生理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2组治疗后20 min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均优于治疗后1个月的指标(P<0.05)。结论: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更好地改善运动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结果,可将其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杨赟王欣荣饶伟周超李灵娟梅竹君周鑫华陈达明
关键词:帕金森病针刺重复经颅磁刺激运动症状
急性酒精中毒后迟发性脑病2例报告被引量:3
2016年
急性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是急性中毒后经过短暂的"假愈期"又出现以神经精神系统损害为主的症状群,以CO中毒最常见,亦可见于酒精中毒。因为急性酒精中毒后迟发性脑病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很少被临床医生所认识,现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疑似急性酒精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2例患者,总结其临床及影像特点,帮助指导今后的临床上作。
王明月李灵娟
关键词:迟发性脑病神经精神系统白质病变
“丹红”“醒脑静”联用辨证治疗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75例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依据证候学规律和辨证论治,观察丹红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联用治疗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提供参考。方法:纳入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依据辨证论治联用丹红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75例,单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4d。计算两组主要终点事件(72h NIHSS评分、3月mRS评分、6月死亡率、14d不良反应出现率),并计算两组次要终点事件(6月严重残疾率)。结果:治疗后72h NIHSS评分、3月mRS评分、6月死亡率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14d不良反应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月严重残疾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证候学规律联用丹红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辨证治疗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可以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提供参考。
杨赟王欣荣张洪连李灵娟梅竹君周鑫华张昆南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消渴
类似sCJD影像学表现的低血糖脑病2例临床分析
2015年
头部磁共振弥散加权相的"曲棍球征"和"花边征"是s CJD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但并非其特有。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了2例影像学表现与s CJD极其相似的低血糖脑病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王明月李灵娟
关键词:低血糖脑病影像学头部磁共振空腹血糖弥散加权
miRNA-153对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调控
目的在动物体内观察脑缺血缺氧后miRNA-1 53的表达变化,血管新生以及HIF-1-VEGF-Notch信号通路中HIF1A,VEGFA,Notch1分子的表达情况。方法 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250-300g)随机...
李灵娟
文献传递
中脑下部后方梗死引起的Wernekink连合综合征2例被引量:1
2019年
Wernekink连合区损伤可以表现为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偶可伴有眼球运动障碍及软腭阵挛[1]。现报告2例表现为Wernekink连合综合征的中脑下部后方导水管前方梗死如下。
王明月李灵娟
关键词:中脑综合征
感觉型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性总结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总结分析对感觉型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方法报道1例感觉型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并对该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医师通过对患者的脑脊液及四肢电生理检查分析,诊断为感觉型吉兰巴雷综合征,给予血浆置换等治疗,症状明显好转,2个月后随诊完全恢复。结论感觉型吉兰巴雷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深浅感觉异常,可出现共济失调,一般无肌力减退,电生理以周围神经脱髓鞘改变并轴索损害为主。
黄刚李灵娟谢旭芳吴晓牧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脱髓鞘
神经皮肤黑变病1例报告被引量:1
2017年
神经皮肤黑变病(neurocutaneous melanosis,NCM)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非遗传性的神经皮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先天性巨大或多发的皮肤黑色素痣伴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细胞增生,其中脑膜病变容易恶变。目前国外文献报道了百余例,国内仅报道40余例。现将我院接诊的1例神经皮肤黑变病患者报告如下。
李灵娟谢旭芳王明月吴晓牧
关键词:皮肤黑变病黑色素细胞
表现为“CTA点征”的动脉瘤临床分析
2018年
颅内出血的患者如果CTA原始图像中出现“CTA点征”则提示再出血可能,我院在2016年11月收治了一例脑出血患者,发病3 d后行CTA检查,CTA原始图像出现点征,后经DSA证实“CTA点征”所在的部位是动脉瘤。患者女性,37岁,厨师,因发热1 w,突起右侧肢体无力1 h入院。患者1 w前出现发热,胸闷,体温最高39℃,1 h前突起右侧肢体无力,不能站立下床,遂入我院,体查:嗜睡,体温39.3℃,血压165/90 mmHg,呼吸24次/min,心率110次/min,窦性心律,律齐,右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1级,患者左手食指有刀伤切口,手心、脚心可见多个散在的直径0.5~1 cm左右的红斑。我院头部CT示:左侧顶叶出血。入院3 d后行CT+CTA检查,CT出血量未增加,CTA原始图像可见“点征”(见图1),DSA检查示多发动脉瘤,其中白色箭头所指的动脉瘤与“CTA点征”位置一致(见图2)。患者心脏彩超示:主动脉瓣、二尖瓣赘生物,并有中度反流,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在正常范围。血白细胞15×10 9/L,CRP 70 mg/L,ESR 55 mm/H,血培养结果是链球菌,诊断考虑:脑出血、多发感染性动脉瘤、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过降颅压、护脑、万古霉素+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4 w,症状明显缓解,出院时体温正常,手心、脚心红斑消失,右上肢远端肌力3肌,近端4级,右下肢肌力4级,复查DSA动脉瘤消失。
王明月李灵娟
关键词:多发动脉瘤CTADSA检查右侧肢体无力感染性心内膜炎下肢肌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