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登新

作品数:289 被引量:753H指数:13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4篇期刊文章
  • 112篇专利
  • 17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1篇化学工程
  • 19篇理学
  • 15篇冶金工程
  • 9篇矿业工程
  • 7篇文化科学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1篇催化
  • 26篇污泥
  • 19篇提金
  • 19篇氰化
  • 19篇纳米
  • 19篇催化剂
  • 19篇催化氧化
  • 18篇废水
  • 16篇降解
  • 15篇石墨
  • 15篇流化
  • 15篇流化床
  • 14篇脱硫
  • 13篇烟气
  • 13篇脱硝
  • 13篇精矿
  • 13篇飞灰
  • 11篇印染
  • 10篇吸收液
  • 9篇电化学

机构

  • 244篇东华大学
  • 37篇清华大学
  • 11篇华东理工大学
  • 7篇同济大学
  • 6篇山东矿业学院
  • 5篇山东科技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宁德师范学院
  • 3篇常州纺织服装...
  • 3篇河南城建学院
  • 2篇上海电力学院
  • 2篇教育部
  • 2篇上海海事大学
  • 2篇中原工学院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山...
  • 2篇浪莎针织有限...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市环境保...

作者

  • 288篇李登新
  • 26篇吕俊复
  • 26篇岳光溪
  • 21篇许士洪
  • 21篇李玉龙
  • 19篇张建胜
  • 17篇李洁冰
  • 15篇徐猛
  • 14篇段元东
  • 14篇孙红蕊
  • 13篇吕伟
  • 11篇杨明
  • 11篇王瑾
  • 11篇金程
  • 10篇钟非文
  • 10篇高晋生
  • 9篇时鹏辉
  • 9篇孙秀枝
  • 9篇孟繁玲
  • 8篇邵先涛

传媒

  • 13篇环境科学与技...
  • 12篇应用化工
  • 11篇环境工程学报
  • 9篇矿冶工程
  • 8篇环境工程
  • 7篇煤炭转化
  • 6篇广东化工
  • 5篇燃烧科学与技...
  • 5篇化工环保
  • 5篇环境污染与防...
  • 3篇煤炭学报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再生资源研究
  • 2篇
  • 2篇贵州环保科技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黄金
  • 2篇有色金属(冶...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东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14篇2022
  • 15篇2021
  • 12篇2020
  • 8篇2019
  • 11篇2018
  • 11篇2017
  • 6篇2016
  • 12篇2015
  • 21篇2014
  • 12篇2013
  • 23篇2012
  • 24篇2011
  • 18篇2010
  • 10篇2009
  • 11篇2008
  • 7篇2007
  • 17篇2006
  • 8篇2005
2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氮比对垃圾干化及能源化利用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自制的生物干化实验装置,以高含水率混合收集生活垃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C/N比(15、20.7、24.6和30)对垃圾生物干化效果的影响,比较了4组干化产物的RDF产率和产品性质。结果表明,不同C/N比垃圾生物干化理化性质与脱水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低C/N比处理的pH、NH_3挥发率均大于高C/N处理。C/N比为20.7垃圾生物干化效果最佳,在这种比例下处理的含水率下降幅度、垃圾水分去除率、单位有机物脱水能力和低位热值增幅均大于其他处理组。经过12 d生物干化,不同C/N比垃圾含水率分别下降了16.5%、20.3%、13%和15.4%,干化产物低位热值同比原生垃圾增长了78.3%、114.5%、65.8%和79.0%,达到了垃圾经济性焚烧要求,其硫、氯元素含量低于0.5%,重金属的含量也在可以合理范围内,可作为RDF燃料制备原料。
李玉龙蔡文倍李登新
关键词:C/N生物干化能源化利用低位热值RDF
三相流化床中硝酸氧化难选冶金精矿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以难选冶金精矿为原料,三相流化床中硝酸氧化金精矿反应过程中铁的转化率为实验指标,考察了气速、硝酸浓度、温度和粒径等因素对铁转化率的影响,研究了三相流化床中硝酸氧化金精矿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三相流化床中,铁的转化率受气速、硝酸浓度、温度和粒径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气速、硝酸浓度及反应温度的增加,转化率均有所提高,而随着金精矿粒径的增加,转化率降低。三相流化床中硝酸氧化难选冶金精矿符合颗粒缩小的缩核模型,反应活化能为43.2 kJ/mol,属于化学控制。
高国龙李登新孙利娜
关键词:三相流化床硝酸动力学
P204-仲辛醇皂化萃取氰化尾渣酸浸液中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P204-仲辛醇皂化萃取体系从金精矿氰化尾渣酸浸液中萃取分离铁,初步研究其萃取机理,并考察了萃取体系、P204浓度和料液初始pH值、含铁浓度及加入介质NaC l对Fe(Ⅲ)萃取的影响以及相比(O/A)、H2SO4浓度对Fe(Ⅲ)反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204和仲辛醇对酸浸液中的Fe(Ⅲ)具有一定协同萃取效应,仲辛醇作为萃取体系中的相转移试剂,尤其能改善铁的反萃效率。同时,采用氨水皂化后的萃取体系铁的提取率显著提高。P204、仲辛醇以及260#溶剂油以1∶1∶2的体积比混合作为萃取体系,在相比为2的条件下,调整含铁10.18 g/L的原酸浸液的pH值接近2.0,经过1级萃取,萃余液中含铁低于0.25 g/L;以25%(体积分数)的H2SO4反萃,有机相中的铁基本被反萃完全。通过萃取和反萃,铁离子溶液中杂质含量大大减少,尤其是砷的含量。
伍静静李登新
关键词:P204仲辛醇皂化
一种三维纳米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纳米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1)在衬底上均匀地覆盖含有纳米球的溶液,干燥;(2)以纳米球为掩模板,通过其与衬底的不同刻蚀或腐蚀速率,采用干法刻蚀或湿法腐蚀;(3)沉积催化剂材料。本发明工艺简单,...
陈燕宋新山李洋柳建设李登新
文献传递
飞灰快速水化团聚颗粒在流化床中的冷态磨耗研究
2003年
将流化床飞灰与363K的水均匀混合,利用泥浆泵和喷嘴将该混合物喷入流化床燃烧室,在热烟气的作用下,飞灰迅速水化并发生团聚,团聚颗粒粒度比原飞灰大.团聚得到的颗粒在振动筛上筛分,根据筛分各粒级重量分布可以计算团聚分灰的冷态磨耗速率.研究表明,添加剂用量、流化速度是影响飞灰团聚颗粒磨耗速率大小的关键因素.随着流化速度的降低、添加剂用量的提高,团聚颗粒的磨耗速率降低,在流化床中停留时间相对较长,飞灰碳降低幅度和自由氧化钙利用率较大.
李登新姬冲徐猛吕俊复刘青张建胜岳光溪
关键词:飞灰水化团聚流化床
废棉布制备活性炭影响因素与机理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研究了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废棉布活性炭的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废棉布活性炭吸附能力随着磷酸浓度、浸渍时间、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最佳制备条件为:磷酸浓度40%,浸渍时间24 h,活化温度500℃,活化时间30 min。此时制备的废棉布活性炭性能优于商品活性炭。另外,通过对最佳浓度磷酸浸渍的废棉布进行热失重分析,对磷酸活化废棉布制备活性炭机理开展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磷酸活化废棉布制备活性炭过程分为水分蒸发阶段、炭化阶段、过渡阶段、活化阶段和煅烧阶段。
高国龙李登新孙利娜
关键词:活性炭影响因素
一种印刷电路板催化氧化提金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印刷电路板催化氧化提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印刷电路板粉碎;在含有搅拌器的高压釜中,将粉碎后的印刷电路板和催化剂的水溶液均匀混合,二者的重量比为1∶1~20,所述的催化剂为含有0.01-5mol/L氮的二...
李登新魏金秀钟非文黄嫣然旋琴胡佳妮
文献传递
一种改性EVOH抗菌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EVOH抗菌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和醋酸丁酸纤维素CAB按质量为6~7:3~4混合,造粒,然后经管材挤出机挤出,拉伸,得到单层复合中空纤维膜;利用丙酮萃取单层复合中空纤...
郭庆峰李登新郭启浩薛飞
文献传递
活性焦理化特性对印染废水中有机物吸附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为去除印染废水中的复杂有机物,采用活性焦作为吸附剂,考察了吸附作用对有机物种类和含量的影响,分析了活性焦的理化特性及其对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焦吸附可将原水中的有机物(芳香烃及烷烃衍生物)含量由89.1%降至30.5%,活性炭吸附仅可将有机物含量降至87.7%。活性焦表面官能团对吸附特性影响较小,其种类、含量均与活性炭相近。发达的中孔结构对活性焦的吸附特性有重要影响,中孔比表面积达到114.111 m^(2)/g,占总比表面积的28.6%,是活性炭的2.7倍。
陈盛许士洪李登新
关键词:活性焦印染废水孔隙结构
微纳米气液分散体系氧化吸收CO
2022年
将CO、空气和水混合产生的微纳米气泡运用于CO的氧化吸收,并研究了多个反应参数对氧化吸收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的最佳温度为25℃,当CO体积分数为0.15%,初始水温25℃,pH=7时,CO的氧化吸收效率为48.33%,在此条件下,尾气经5次循环后CO去除率可以提升至88.51%。此外,CO的去除率随着SDS、Mn^(2+)、Fe^(2+)、NH^(+)_(4)浓度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且酸性条件可以促进体系对CO的氧化吸收。机理分析表明,羟基自由基(·OH)在CO氧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吴思成李登新孙红蕊许威郭媛媛肖政国叶志伟
关键词:一氧化碳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