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丽 作品数:10 被引量:3 H指数:1 供职机构: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手术对凝血因子和凝血酶生成的影响 2008年 目的:了解外科手术对于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以正常人作对照,我们对16例胃大部切除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凝血、凝血因子和凝血酶生成(TG)做了分析。结果:术前术后PT有显著延长,fⅦ显著性降低;fⅧ升高了2倍,但APTT和fⅤ并未有显著改变;TG的测定中最大凝血酶浓度没有显著改变,凝血酶的总量是有所降低的,而达到10nM的凝血时间却缩短了。结论:凝血系统可以通过凝血酶的快速形成实现对手术引起的凝血活化及血液流失后的补偿,从而维持凝血系统的稳定性。 李盛丽 罗红权关键词:凝血 凝血酶 凝血因子 手术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化疗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经病理和细胞学证实的27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先行盆腔大野治疗40-50Gy,2Gy/(f.d);后缩野加量10-26Gy,DT50-66Gy;并于放疗第1周开始行全身化疗:甲酰四氢叶酸钙(CF)200mg/m2、5-氟尿嘧啶(5-Fu)750mg第1-5d静滴,奥沙利铂120mg/m2或顺铂60mg/m2第1d静滴,28d 1个周期。结果(1)有效率:完全缓解率为44%(12/27),部分缓解率为33%(9/27),有效率为78%(21/27);(2)生存率:第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61%、26%,发生远处转移5例,远处转移率为19%;(3)毒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和感觉神经病变,未见大于Ⅲ级的毒性反应。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化疗毒副反应小,可提高有效率及提高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生存率,改善其生存质量。 陆霓虹 王文玲 李盛丽关键词:放射疗法 适形 化疗 预后 高粘血液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中的作用探讨 2002年 目的:探讨血液粘度升高是否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的设计方案,对38例患者和正常对照作血液粘度多项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且机会比(OR)为5.6。结论:提示高粘血液可能为POAG的危险因素。 李盛丽关键词:血液粘度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红细胞比积 血沉 手术对凝血因子和凝血酶生成的影响 2008年 目的了解外科手术对于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以正常人作对照,我们对16例胃大部切除的病人在手术前后的凝血、凝血因子和凝血酶生成(TG)做了分析。结果术前术后,PT有显著延长,fⅦ的显著性降低;fⅧ升高了2倍,但APTT和fⅤ并未有显著改变;TG的测定中最大凝血酶浓度没有显著改变,凝血酶的总量是有所降低的,而达到10nM的凝血时间却缩短了。结论凝血系统可以通过凝血酶的快速形成实现对手术引起的凝血活化及血液流失后的补偿,从而维持凝血系统的稳定性。 李盛丽 罗红权关键词:凝血 凝血酶 手术 α-巨球蛋白对不同年龄阶段凝血酶生成能力的影响 2007年 目的:分析α-巨球蛋白对不同年龄段凝血酶的生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血TG测定方法年龄1个月~1岁、1岁~5岁、6岁~10岁、11岁~15岁,以及成年4个组各20例正常人进行总ETP、与结合α-巨球蛋白结合的凝血酶EPT、游离凝血酶EPT测定。结果:在11岁~15岁年龄段的与结合α-巨球蛋白结合的凝血酶EPT显著低于成年组;而总ETP和游离凝血酶EPT与成年组也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游离凝血酶EPT随年龄逐渐增高。结论:α-巨球蛋白对ETP的测定有影响,游离ETP的测定是必需的。 李盛丽 罗红权关键词:凝血酶 α-巨球蛋白对不同年龄阶段凝血酶生成能力的影响 2008年 目的分析α-巨球蛋白对不同年龄段凝血酶的生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血TG测定方法年龄1月到1岁、1-5、6-10、11-15岁,以及成年4个组各20例正常人进行总ETP、与结合α-巨球蛋白结合的凝血酶EPT、游离凝血酶EPT测定。结果有11-15岁时期的与结合α-巨球蛋白结合的凝血酶EPT显著低于成年组,而总ETP和游离凝血酶EPT与成年组也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游离凝血酶EPT随年龄逐渐增高。α-巨球蛋白对ETP的测定有影响,游离ETP的测定是必需的。 李盛丽 罗红权关键词:凝血酶生成 年龄 蛋白结合 EPT ACL200型血凝仪在应用中的质量保证 2007年 目的了解仪器性能和干扰指标,保证检测质量。方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EP文件评价仪器,利用高脂、高胆红素、溶血等乏因子血清对仪器进行检测。结果批内CV<3%,总CV5%,回收率99.99%;纤维蛋白原(FIB)线性范围0.31~14.62g/L,r=0.9998,r2=0.9996;总胆红素>142.9μmol/L,总胆固醇>12.6mmol/L,三酰甘油>6.9mmol/L,Hb>42g/L时,仪器不能检测结果;交叉污染率<0.5%,批间试剂、新反应盘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旧反应盘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攀枝花地区参考范围凝血酶原时间(PT):10.1~16.1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4.2~40.4s,FIB:2.22~4.02g/L。结论ACL200型血凝仪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线性范围宽,抗干扰性较强,互染率低,能保证检测质量。但ACL200型血凝仪存在批量样本检测少、成本高,适于急诊和基层医院使用;检测项目配置不合理,没有PT单项检测;受人为因素和严重乳糜血、溶血、黄疸干扰。因此,控制和解除干扰因素的影响,才能确保质量。 严达刚 周泓君 赵鹃 李盛丽关键词:止血 血栓 全自动血凝仪 健康志愿者与肝癌患者体外诱导DC表型的检测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健康人和肝癌(HC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细胞表型。方法贴壁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和肝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次加入IL-4与GM-CSF共同诱导培养6天;给予单核细胞调控培养基(MCM)诱导成熟2天。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成熟DC形态;流氏细胞术(FCM)检测成熟DC细胞表型。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能够在体外发育为成熟DC,其特征性Marker与健康志愿者DC相比,在细胞表达率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每个细胞的平均表达量上却明显降低。结论肝癌患者PBMC来源的DC细胞可以具有成熟的细胞形态和表型,适用于基于DC的免疫治疗。 郭运芬 杨波 李盛丽 张兵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肝癌 肝细胞 表型 PAS-IBM和Ph’染色体对慢粒白血病诊断应用价值的比较 2002年 本文对44例慢粒骨髓同时作PAS-IBM和Ph染色检查,旨在通过结果比较研究PAS-IBM对慢性粒白血病诊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于后,供同道参考。 李盛丽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取血对APTT测定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分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PICC)取血对APTT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方法:40例给予和未给予抗凝剂的患者分别从PICC和静脉取血,做AVTT测定。结果:通过去除前2个PICC体积的血样后取血,对比PICC和静脉血样AFTT。发现差异并无显著性。结论:通过合适的处理措施,可获得与静脉采血一致的结果。 李盛丽 罗红权关键词:静脉血样 A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