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立新

作品数:11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轻工技术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艺术
  • 2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造物
  • 3篇设计史
  • 3篇设计艺术
  • 3篇文化
  • 2篇艺术
  • 2篇造物设计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结构
  • 1篇衣冠
  • 1篇艺术精神
  • 1篇造物思想
  • 1篇造物艺术
  • 1篇织造
  • 1篇织造工艺
  • 1篇中国结
  • 1篇审美
  • 1篇审美功能
  • 1篇审美情感
  • 1篇陶瓷
  • 1篇陶瓷设计

机构

  • 1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1篇李立新

传媒

  • 2篇设计艺术
  • 2篇民族艺术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装饰
  • 1篇苏州丝绸工学...
  • 1篇苏州工艺美术...

年份

  • 1篇2006
  • 4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早期造物思想的自然观被引量:8
2003年
在中国早期造物设计中存在着"寓礼于器"的人文环境因素,和"天时地气"的自然环境因素。这是中国传统设计艺术普遍的两大特征。本文通过解读《考工记》所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重点分析自然环境因素在早期造物设计中所扮演的制约作用。
李立新
关键词:自然观
家庭作坊的历史合理性被引量:6
2004年
近代以来,工业化设计观念的引进,使大部分人认为:现代设计必然要以消灭作坊式的生产形式为前提,走大工业生产的道路。但是,在设计现代化的过程中,西方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仅丧失了造物多元的特征,而且带来了缺乏人性的、千篇一律的现代形式主义设计。随着20世纪后半叶设计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后现代设计艺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设计艺术实验正在不断纠正现代主义设计的偏颇。个性的、民族的,感性的、艺术的多元化设计逐渐占据了设计的主导地位。在对历史的审视中,我们不能忘记家庭手工业的小生产作坊对造物设计发展所起的作用。在民营手工业未有发展的情况下,家庭作坊是最佳的造物生产结构,有其历史的合理性。
李立新
关键词:家庭作坊设计艺术现代主义设计
论设计的本质特征——再谈“用”与“美”分合的历史过程被引量:2
2004年
设计艺术的本质特征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作为实用性造物它既不是一般的物质生产,也不是单纯的精神生产,而是这二者的有机互融。实用是物品作为有用之物存在的最根本的属性用价值,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对于实际生活而言。由于物品具有使因而合平造物的目的性。合乎人的目的性。实用是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限定的。它在人们的生活中构筑了一个物质化的世界。但是,这种物质生产与一般的造物如钢材、塑料原料。
李立新
关键词:设计艺术审美功能艺术精神审美情感功能主义
“中国结”在现代服饰中设计与应用的研究
中国结,在中国民族艺术文化遗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不仅可用来装饰美化人们生活,还可编结成服饰品,成为一种独特的服饰品。由于绳结多采用易腐烂的植物纤维制作,已很难看到古人遗留下的绳结原创杰作,但刻画在建筑上,描绘在画卷中,记...
李立新
关键词:服饰中国结文化内涵服装设计
文献传递
设计史的任务被引量:5
2004年
  史的职业,由来已久,记人事、观天象、守曲册,用卜传神之旨意是其职责.自史学成立以来,凡深邃的史家,无不努力去"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盛一家之言?司马迁所倡导的这种精神作为历史研究旨归具有永恒的意义.……
李立新
关键词:设计史民族心理结构权利主体造物艺术
佛教的渗透及其设计史意义被引量:6
2003年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魏晋南北朝的造物设计是在汉代造物设计史的延伸下,在遗传与变异中演变的,清新、灵气的造物特色打破了汉代以来的传统格局。佛教题材成为造物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形成了造物设计的新类型,使中国造物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本文分析了这一演变过程,认为佛教艺术中有大量尚待开辟的设计史研究领域。
李立新
关键词:佛教设计史魏晋南北朝造物设计佛教题材佛教艺术
重审造物史生成含义:个体特色与地域色调被引量:1
2004年
本文重新探讨了传统造物个体创造与地域性的关系,认为某一工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造物式样与造物风格的形成,并在家族与地缘关系中扩展为一种地域性的造物形式,产生出某种符号特征,进而升浮为流行的显例影响广泛。传统造物的历史就是在此基础上渐渐生成的。
李立新
关键词:陶瓷设计文化传播
一般造物与经典造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2002年
设计史家对于设计史内容范畴的认识达到何种程度,便会出现何种面貌的设计史.设计史如果只描述那些宫廷的、玩赏的、正统的、经典的造物设计,则说明对于设计史内容本质的认识还处在一种十分狭隘、片面甚至歪曲的状态之中.因为当时的普通生活中,究竟有多少人能够使用这些东西?因此,用造物设计原生态式的把握方式扩展设计史视野,可勾画出造物设计原初的存在内容,在贴近历史的原初存在时,可以看到那些专为宫廷、贵族服务的经典造物主要是由民间生活中日用的一般造物发展而来的,并能进一步看到经典造物在社会变动中渐渐退潮,重又回到民间的情况.因此,经典与一般造物之间还存在着相互生成的互动关系,明确了这一点,就可阐释设计史发展的一些特征,设计史框架内容便能体现出相应的宽度和深度.
李立新
关键词:设计史造物设计织造工艺
本是同根生——谈技术与艺术的关系被引量:13
2002年
人类文化是由一元向多元发展演进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内涵由简而繁,向着二元及多元深化。在技术与艺术之间原本有着一种深层的血缘关系,技术与艺术最初的一体是本元的,深入阐发设计艺术的本元意义是研究设计艺术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了解设计艺术文化复杂性的有效视角之一,甚至也是在设计艺术理论研究中能够得以顺利推展的一个理论基础。
李立新
关键词:艺术设计艺术文化
中国上古服饰观刍议被引量:4
1999年
中国服饰是以政治、伦理、宗教思想为中心的多重价值的集合, 是儒家实现“礼”的不可或缺的手段。那么, 这种服饰思想体系是如何来的? 是经由哪些文化元素演化和发展的? 是否有一个传统的延续与更新? 对上古服饰思想, 这里所提供的是一个实用———宗教———伦理体系的服饰文化解读。
李立新
关键词:取象比类衣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