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素新

作品数:68 被引量:258H指数:8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综合征
  • 14篇动脉
  • 13篇静脉
  • 12篇介入
  • 9篇护理
  • 8篇血管
  • 8篇介入治疗
  • 8篇布-加综合征
  • 7篇纤维化
  • 6篇栓塞
  • 6篇门静脉
  • 5篇心病
  • 5篇心肌
  • 5篇术后
  • 5篇门静脉高压
  • 5篇静脉高压
  • 4篇血栓
  • 4篇随访
  • 4篇肝纤维化
  • 4篇并发

机构

  • 28篇河北联合大学...
  • 26篇郑州大学第一...
  • 13篇华北煤炭医学...
  • 4篇河北联合大学
  • 2篇唐山市消防支...
  • 1篇唐山市妇幼保...
  • 1篇唐山工人医院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唐山市第八医...

作者

  • 67篇李素新
  • 26篇党晓卫
  • 16篇李林
  • 13篇王志军
  • 12篇田素红
  • 11篇李海
  • 9篇许培钦
  • 8篇陈俊卯
  • 7篇黄宇玲
  • 7篇张志强
  • 7篇李海涛
  • 6篇张放
  • 6篇王亚飞
  • 5篇赵丽娜
  • 5篇周云慧
  • 5篇刘铁楠
  • 5篇杨德久
  • 4篇白华
  • 4篇于海燕
  • 4篇刁增利

传媒

  • 6篇中国煤炭工业...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国际外科学杂...
  • 3篇慢性病学杂志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华北煤炭医学...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腹部外科
  • 2篇中成药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放射学实践

年份

  • 3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2篇2015
  • 8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1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介入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被引量:23
2006年
目的探讨鼻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介入治疗技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对64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超选择性上颌动脉和/或面动脉栓塞。结果60例患者达到立即止血目的,4例因合并筛动脉出血,栓塞后再经筛动脉结扎,出血得到控制,1例患者于栓塞后40分钟患侧视力逐渐丧失,8h后经眼动脉溶栓治疗,眼动脉恢复血运,但视力未恢复。结论在数字减影技术和介入治疗技术下,对顽固性鼻出血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是有效、快捷的止血方法,但对由筛前、筛后动脉所致的鼻出血应配合动脉结扎手术,并注意眼动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杨德久陈俊卯张万壮李素新田素红
关键词:鼻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动脉栓塞顽固性鼻出血
尿激酶介入治疗下肢动脉血栓的护理被引量:1
2006年
李素新田素红
关键词:下肢动脉血栓尿激酶介入治疗护理
布-加综合征并发脾动脉瘤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B-CS)患者并发脾动脉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7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1例B-CS并发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B-CS未并发脾动脉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B-CS类型、门静脉主干内径、脾动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脾脏厚度及脾脏长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B-CS并发脾动脉瘤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脾动脉瘤组与非脾动脉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B-CS类型、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上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动脉瘤组患者的脾动脉主干内径、脾脏厚度及脾脏长径明显大于非脾动脉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脾脏厚度是B-CS并发脾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081、1.151,均P<0.05).结论 B-CS并发脾动脉瘤的发生可能与脾动脉主干内径、脾脏长径及厚度的增加有关,性别及脾脏厚度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党晓卫李路豪李素新王亚飞李海徐韶凯付坤坤许培钦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脾动脉瘤
改良脾肺固定术后患者脾肺间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脾肺间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59例患者的资料,应用彩超评估术后脾肺间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根据术后3个月的彩超结果分为明显侧支循环组(最大侧支直径≥2mm,n=43)和无明显侧支循环组(最大侧支直径〈2mm,n=16),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Child—Pugh分级、自由门静脉压力、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脾动脉主干内径、脾脏长径、射血分数、一秒率、行部分脾切除及脾上极被膜处理方法。结果本组59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有43例存在明显侧支,术后6个月有53例存在明显侧支,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6,P〈0.05)。明显侧支循环组的脾脏长径(t=2.092)、一秒率(t=2.233)显著高于无明显侧支循环组(均P〈0.05);2组患者的性别(χ^2=0.092)、年龄(t=一1.254)、疾病类型(χ^2=1.565)、Child—Pugh分级(Z=-1.821)、自由门静脉压力(t=0.912)、门静脉主干内径(t=0.008)、脾静脉主干内径(t=-0.485)、脾动脉主干内径(t=0.397)、射血分数(t=-0.852)、是否行部分脾切除(χ^2=0.002)及脾上极被膜处理方法(χ^2=1.731)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患者经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后脾肺间可形成明显侧支循环.其建立情况与脾脏长径及一秒率有关。
党晓卫李路豪李林李素新李海徐韶凯许培钦
关键词:侧支循环
Roy适应模式用于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观察被引量:8
2010年
田素红李素新董丽红陈俊卯于洋
关键词:ROY适应模式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置入术护理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布-加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及BCS合并肝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及临床特征,探究影响BCS患者血清VEGF表达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9例BCS患者(其中下腔静脉型BCS患者12例,肝静脉型BCS患者12例,混合型BCS患者35例)、13例BCS合并肝癌患者和34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血清和临床资料,应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VEGF表达水平并分析VEGF与临床各指标的关系。结果BCS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高于健康组(P<0.001),BCS合并肝癌组血清VEGF表达水平高于BCS组(P<0.001);与BCS组相比,BCS合并肝癌组病程较长、副肝静脉(accessory hepatic vein,AHV)内径增宽(P<0.05)。BCS患者中,与肝静脉型相比,下腔静脉型及混合型BCS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升高(P<0.05);病程与VEGF表达呈中等强度正相关(ρ=0.558),AHV内径与VEGF表达呈较高强度正相关(ρ=0.646)。结论BCS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与病程时长呈正相关关系,并与BCS类型有关。
游翔宇党晓卫李路豪李素新高杜特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癌
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布-加综合征(B-CS)合并下腔静脉(IVC)血栓病人介入开通后的复发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79例B-CS合并IVC血栓病人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复发率并绘制复发曲线,对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42例病人于首次术后出现复发,6个月、1年、2年、3年、5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4.3%、32.5%、51.0%、56.5%、69.7%。36例复发病人再次接受了介入治疗,其中14例IVC阻塞病人二次术后6个月、1年、2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7.1%、15.6%、26.1%;另外22例合并血栓形成的病人二次术后累计复发率为14.3%、33.3%、38.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VC阻塞段长度、A类副肝静脉数目、口服抗凝药类别、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New Clichy指数是病人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B-CS合并IVC血栓的介入术后复发率较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定期复查、尽早干预能够改善病人预后。
党晓卫王培举李路豪李素新刘兆臣李林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血栓介入治疗复发
血管生成素1/酪氨酸激酶受体2系统与门静脉高压大鼠食管壁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制备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系统在门静脉高压大鼠食管壁组织的表达及其与食管壁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将50只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0只(门静脉部分结扎+左肾上腺静脉结扎法制备门静脉高压模型),对照组20只(仅游离门静脉和左肾上腺静脉,不结扎),术后2周取大鼠食管下段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食管壁Ang-1、Tie-2的表达情况,并计数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Ang-1、Tie-2表达水平与食管壁血管新生的关系.结果 共37只大鼠门静脉高压模型建立成功(其中实验组17只,对照组20只).实验组Ang-1、Tie-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ng-1的表达水平与MVD无明显相关性(r =0.39,P>0.05),Tie-2的表达水平与MVD呈正相关(r=0.71,P<0.05).结论 门静脉高压大鼠食管壁组织中Ang-1、Tie-2、表达水平及MVD明显增高,Ang-1/Tie-2系统可能与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食管壁组织的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王亚飞党晓卫徐韶凯李海李路豪李素新李林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血管生成素-1
心房颤动危险分层后固定剂量低强度华法令抗凝治疗的1年随访被引量:2
2013年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步升高,高达15%的脑卒中患者曾患有慢性房颤;随机临床试验证实剂量调整的华法令抗凝治疗能使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64%[1],然而,并非所有的房颤患者都需要抗凝治疗,为此提出了房颤患者脑卒中危险分层的策略[2],
刘培光周智宏李素新于海艳李海涛
关键词:华法令抗凝治疗心房颤动低强度随机临床试验脑卒中患者随访
置管溶栓术在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置管溶栓术在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21例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新鲜血栓组12例,陈旧性血栓组9例.均经右侧股静脉置管,定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溶栓效果,血栓完全溶解后二期行介入或(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结果 所有溶栓患者中,16例15 d内血栓完全溶解(其中新鲜血栓组9例,陈旧性血栓组7例,P=0.536).1例置管溶栓20 d,血栓完全溶解.有3例因溶栓效果不佳联合预开通技术(血栓完全溶解).血栓完全溶解时,新鲜血栓组平均置管时间为(10.78±2.97)d,陈旧性血栓组平均置管时间为(14.13±3.41)d,P=0.06.血栓短期(≤15 d)完全溶解率为76.19%(16/21),溶栓总有效率为90.48%(19/21).溶栓期间4例出现并发症,严重并发症发病率为4.76%(1/21).术后随访1~12个月,定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例术后5个月复发,其余均未见复发,随访时间内复发率为4.76%(1/21).结论 置管溶栓术作为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一个重要环节,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病率低,可作为此类型布加综合征的首选治疗方案.
党晓卫李素新李路豪李海徐韶凯许培钦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置管溶栓下腔静脉血栓栓塞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