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长飞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内固定
  • 4篇骨折
  • 2篇髓内
  • 2篇骨干骨折
  • 2篇股骨
  • 2篇关节
  • 2篇关节镜
  • 1篇多发损伤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髓内钉
  • 1篇髓内钉内固定
  • 1篇髓内固定
  • 1篇锁定加压钢板
  • 1篇锁定加压钢板...
  • 1篇锁定加压钢板...
  • 1篇肱骨
  • 1篇肱骨干
  • 1篇肱骨干骨折

机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李长飞
  • 3篇史宗新
  • 3篇王世坤
  • 2篇刘新民
  • 2篇盖伟
  • 2篇朱东波
  • 2篇王立超
  • 1篇刘长贵
  • 1篇刘新民
  • 1篇隗功宁
  • 1篇杨波
  • 1篇邓介超
  • 1篇丛云海
  • 1篇陈宁

传媒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早期修复重建治疗急性膝关节三联损伤
2018年
目的探究在急性膝关节三联损伤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关节镜下早期修复重建治疗的效果。方法针对40例急性膝关节三联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早期修复重建治疗,治疗后对患者情况进行持续观察,同时评级其临床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本次4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结果患者的手术平均用时为(1.82±0.11)h,肢体功能恢复时间为(5.25±0.15)d,手术后平均出院时间为(9.25±0.20)d。经过治疗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83.25±13.21)分明显优于治疗前(39.65±14.38)分,治疗前后经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早期修复重建治疗急性膝关节三联损伤分析发现,其能够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较好的改善,同时可使患者早期恢复,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王立超李长飞刘新民丛云海
关节镜辅助下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髌骨横型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关于髌骨横型骨折采用关节镜辅助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收治髌骨横型骨折患者41例,给予关节镜辅助下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治疗,对其基本临床资料与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在(7.8±0.4)周内愈合,X线片下观察到模糊的骨折线,髌骨关节面平整无移位。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4.2±4.16)分,明显高于术前的(64.8±3.86)分(P<0.05)。术后患侧膝末次膝关节活动范围为(136.4±5.84)°,近似于术前的(137.7±6.02)°(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是治疗髌骨横型骨折的有效方法。
王立超李长飞杨波史宗新
关键词:关节镜
边界型多发损伤股骨髓内固定手术时机的选择
2012年
目的探讨股骨髓内固定的手术时机对边界型多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41例伴股骨骨折的边界型多发损伤而经短期治疗病情稳定的患者,其中伤后2~5 d(A组17例)及伤后6~8 d(B组24例)行髓内钉内固定。比较术后SIRS评分、MOD评分、ARDS及肺炎发生率。结果 B组术后SIRS评分比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MOD评分、ARDS、肺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边界型多发损伤患者,伤后6~8 d行髓内钉内固定股骨骨折可降低继发炎症反应。
王世坤史宗新李长飞隗功宁刘长贵
关键词:股骨骨折多发损伤炎症反应
MIPO技术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应用MIPO(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eoynthesis)技术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在高能量Pilon骨折应用MIPO技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2年8月间38例在我院应用MIPO技术治疗的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为MIPO技术组。入组患者平均年龄39.2岁,按照Ruedi-Allgower骨折分型,其中Ⅱ型28例,Ⅲ型1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共纳入42例患者,Ⅱ型骨折25例,Ⅲ型骨折17例。采用踝关节Olreud-Molander功能评分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对两组的手术前后X线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组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9年(1~3.2年)。两组患者Olreud-Molander踝关节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完善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应用MIPO技术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龚子顺盖伟李长飞朱东波邓介超
关键词:高能量损伤PILON骨折MIPO技术骨折内固定
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中利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控制股骨旋转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术中利用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控制股骨旋转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选择志愿者20名,行CT扫描并分别测量两侧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与股骨后髁连线夹角,并比较两侧股骨该夹角的差异。采用C型臂X线机对20具股骨标本于截骨前后分别测量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与股骨后髁连线夹角及股骨颈前倾角,比较2种方法的测量结果。结果志愿者左侧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与股骨后髁连线夹角为(65.9±7.5)°,右侧为(64.9±7.2)°;两侧间差值为1.2°~8.7°(3.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7,P=0.365)。20具股骨标本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与股骨后髁连线夹角为50.5°~80.0°(65.7±8.0)°,股骨颈前倾角为9.0°~19.5°(9.0±8.4)°。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法残留旋转移位为1.0°~7.0°(3.7±1.9)°,股骨颈前倾角法残留旋转移位为1.0°~8.5°(4.4±2.1)°,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3,P=0.279)。结论股骨小粗隆-股骨干切线法依靠确切的测量点来测量,准确性较高;此外,旋转程度可以量化,便于矫正;无需特殊投照体位,简便易行。
王世坤史宗新陈宁刘新民李长飞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髓内钉
微创钢板接骨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干骨折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接骨术(MI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06—2012-06采用MIPO技术联合LCP内固定治疗21例复杂肱骨干骨折,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桡神经功能及肩肘关节活动功能。结果随访12~23个月,平均15.3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9~15周,平均11.7周。1例术后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术后13周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术后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评定:优19例,良2例。肘关节功能采用Mayo评分评定:优15例,良6例。结论 MIPO技术联合LCP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干骨折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法。
龚子顺刘新民王世坤盖伟李长飞朱东波
关键词: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