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吉泉 作品数:5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应用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优化利福霉素B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7 2006年 对培养基进行优化时,会获得大量的实验数据,但这些实验数据往往不能被进一步利用。如果使用一些不同的方法对历史数据进一步挖掘就可能得出额外的规律。本文使用神经网络对历史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利福霉素B培养基成份和发酵效价之间的关系;再以这个关系作为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在一个相对大的空间内快速搜索最优解。优化的培养基使摇瓶发酵效价提高了17.9%,说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实现培养基优化的目的并具有数据挖掘的功能。 王军峰 杜吉泉 储炬 庄英萍 张嗣良关键词:利福霉素B 培养基优化 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甘油对利福霉素SV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3 2006年 利福霉素SV脂肪链桥部分的合成是以乙酸单位(由丙二酰CoA提供)和丙酸单位(由甲基丙二酰CoA提供)为延伸单元经过缩合、环化和后修饰而形成的,一些短链碳前体对二碳或三碳延伸单位的合成具有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添加一定量的甘油对利福霉素SV的生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最适添加量为3%,添加时间以72h为宜,并且分批补加效果更好,最高提高效价21%以上。有机酸分析结果显示,甘油的加入导致乙酸和琥珀酸在胞外积累的增加,促进了EMP和TCA代谢途径,有利于利福霉素SV合成前体的积累。 杜吉泉 王军峰 储炬 王永红 庄英萍 张嗣良关键词:甘油 利福霉素SV 代谢调节 有机酸 利用具有pH检测控制和补料功能的新型摇床研究利福霉素SV种子培养 2006年 本文利用具有pH检测控制与补料功能的新型摇床,得到了利福霉素SV种子的最适接种量范围为6%~8%(V/V)及最适移种时间为对数生长期末期(判断标准为pH到达第二个低谷),并建立了预测菌体浓度的数学模型。检验证明此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利福霉素SV产生菌在对数生长期及移种时(对数生长期末期)的菌浓,并可用于预测在一定接种量下达到预定菌浓所需的培养时间。本模型在适宜的接种量范围内准确度较高,但随接种量的偏离程度的增加准确度有所减小;另外本模型只在培养基成份、培养环境等条件不变时适用,否则模型参数需重新估计。 杜吉泉 王军峰 储炬 王永红 庄英萍 张嗣良关键词:利福霉素SV 数学模型 利福霉素菌种选育后技术及发酵过程代谢调控研究 利福霉素是由地中海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mediterranei)产生的一类安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以及与结核病、麻风病和艾滋病等有关的分枝杆菌感染,已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应用于临床... 杜吉泉关键词:利福霉素SV 代谢流分析 发酵过程 文献传递 网络资源链接 利福霉素高产菌株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2006年 利福霉素发酵过程中pH变化规律能够反映菌体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利用情况及菌体生理特性的变化,并与最终放瓶效价有一定的关联。据此建立了一种以发酵前期(±50 h)pH变化为判断依据的新的快速筛选菌种的方法,即发酵前期pH下降到谷底较早的菌株高产的可能性很大(概率接近70%),并在双亲株灭活种间融合法选育利福霉素SV菌株中进行了应用,筛选到了高产融合菌株F-3及F-16,两菌株分别比出发菌株效价提高了11%和17%。同时,得到了两个亲株(利福霉素SV产生菌U-32、利福霉素B产生菌X#-1)的酶解条件(U-32:10 m g/mL、34°C、2 h;X#-1:10 m g/mL、34°C、3 h)及原生质体双灭活标记条件(U-32:UV 20 m in;X#-1:60°C、50 m in),双灭活原生质体用500 g/L PEG融合,融合频率约1.04×10-5。 杜吉泉 王军峰 储炬 王永红 庄英萍 张嗣良关键词:利福霉素SV 原生